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雲上課堂”跨越山海

發布時間:2023-09-21 15:44: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近年來,教育數字化引發廣泛關(guan) 注。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技術與(yu) 教育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一係列新產(chan) 品、新應用層出不窮,5G虛擬仿真教學、“AI+體(ti) 育”智慧操場、智能學情診斷等功能頻頻應用於(yu) 教學場景。

  “雲(yun) 上課堂”也為(wei) 教育國際合作提供了更多範本。不久前,在貴州貴安新區舉(ju) 行的“2023中國—東(dong) 盟教育交流周”上,如何通過高質量的數字教育實現更廣闊的教育交流與(yu) 合作,成為(wei) 許多與(yu) 會(hui) 嘉賓關(guan) 注的熱點。

  “多彩課堂”插上智慧“雙翼”

  龍頭高高昂起、龍身騰挪起舞,夜幕中的紅燈籠遠遠望去如火花般熱烈……對外漢語課堂上,來自貴州大學的教師舒越向學生展示了一段精彩的舞龍視頻。

  “這是哪一種文化活動?”“在哪些中國傳(chuan) 統節日中會(hui) 演出?”舒越把問題拋給了柬埔寨皇家研究院孔子學院的學生們(men) 。

  這是“2023中國—東(dong) 盟教育交流周”直播體(ti) 驗區中的一幕。借助直播課堂,教師實時授課,讓更多中外學生享受到教育數智化結下的碩果。當一根根網線將世界相連,正如體(ti) 驗區牆壁上所寫(xie) 的標語“讓教育零距離”一樣,課堂插上了智慧“雙翼”,優(you) 質資源得以觸達更多教育場景。

  為(wei) 直播課堂提供平台支撐的,是由中國移動通信集團貴州有限公司承建、中移(成都)產(chan) 業(ye) 研究院聯合研發及運營的“中國—東(dong) 盟多彩智慧學院”(簡稱“多彩學院”)。作為(wei) 第一個(ge) 主要麵向東(dong) 盟及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智慧教育綜合服務平台,多彩智慧學院緊扣中國—東(dong) 盟教育合作與(yu) 交流的現實需求,已推出課程共享、多模式多語種在線教學、一站式服務等功能。

  結合貴州當地文化特色,多彩學院還整合高校資源,推出了紡織蠟染、白酒品鑒等特色課程。數據顯示,經過1年的建設發展,多彩學院目前已支持東(dong) 盟11國訪問,首批有62所院校入駐,包括3所海外院校。

  加強數字教育國際合作

  一塊塊屏幕將山水相連,“雲(yun) 上課堂”打破時間與(yu) 空間阻隔。在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晏磊看來,多彩學院等平台的構建和應用,體(ti) 現出中國與(yu) 東(dong) 盟國家共同推進教育數字化的決(jue) 心,為(wei) 優(you) 質教育資源的跨國共享提供了有力平台。“通過平台,我們(men) 能夠更好地傳(chuan) 遞知識、培養(yang) 人才,同時也為(wei) 學術界和產(chan) 業(ye) 界提供更多合作機會(hui) 。”他說。

  8月29日,中國—東(dong) 盟數字教育聯盟正式成立,這是落實第三屆中國—東(dong) 盟教育部長圓桌會(hui) 議成果文件的重要舉(ju) 措,致力於(yu) 在數字時代,共同推動中國和東(dong) 盟國家發展全麵、務實、包容的高質量教育合作夥(huo) 伴關(guan) 係。

  首批申請加入聯盟的有來自中國、馬來西亞(ya) 、新加坡等國的近60家單位,聯盟秘書(shu) 處機構“中國—東(dong) 盟數字教育合作中心”設在中國國家開放大學。加入聯盟的國家將在加強數字教育領域合作研究、推動優(you) 質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推進區域內(nei) 數字教育標準製定、完善數字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數字教育能力建設等領域開展合作。

  菲律賓高等教育委員會(hui) 主席德維拉表示,發展高質量的數字教育,努力建設“無縫式”的技術網絡和教學支持環境,這可以為(wei) “一帶一路”開辟合作新路徑,幫助年輕人在時代中成長,齊心應對各種潛在挑戰。

  “通過建設中國—東(dong) 盟數字教育聯盟,希望中國和東(dong) 盟國家的學習(xi) 者能夠以更低成本、更靈活的手段,獲得高質量教育資源和終身學習(xi) 的機會(hui) ,助力教育數字化轉型和數字教育範式創新。”中國國家開放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校長王啟明說。

  VR實訓賦能職業(ye) 教育

  數字技術為(wei) 職業(ye) 教育帶來了更大的發展契機。借助VR、AR等技術搭建的5G虛擬仿真實訓平台,讓課堂成為(wei) 智能互動與(yu) 沉浸體(ti) 驗相結合的環境。學生感官被調動起來,通過視、聽、觸、學相結合的情境,模擬半實物標準化仿真操作,實現護理、汽修等專(zhuan) 業(ye) 的實訓教學,職業(ye) 教育中的課程難點得以可視化。

  從(cong)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 2020年)》中首次對虛擬教學發展做出規劃,到《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中提出建設職業(ye) 教育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再到《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提出,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迅猛發展,將深刻改變人才需求和教育形態……虛擬現實教學應用更趨廣泛。就在今年7月,教育部印發《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現代職業(ye) 教育體(ti) 係建設改革重點任務的通知》,其中提出,建設職業(ye) 教育虛擬仿真實訓基地,要有效運用虛擬現實、數字孿生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開發資源、升級設備、構建課程、組建團隊,革新傳(chuan) 統實訓模式,有效服務專(zhuan) 業(ye) 實訓和社會(hui) 培訓等。

  在貴州護理職業(ye) 技術學院,虛擬仿真教學工作坊給到訪的中國—東(dong) 盟教育代表團留下了深刻印象。“這些基於(yu) 數字技術的災難及護理急救訓練,仿佛讓學生真的置身於(yu) 這些場景,能夠更好吸收和鞏固所學。”一位來自泰國納瓦明塔提臘大學的嘉賓稱讚道。

  “目前應用於(yu) 職業(ye) 教育的VR相關(guan) 產(chan) 品還存在一些短板,比如設備成本較高、便攜化不足、環境擬真度存在一定偏差等,這些問題會(hui) 影響交互體(ti) 驗感。”貴州護理職業(ye) 技術學院院長、中華護理學會(hui) 職業(ye) 教育副主任委員江智霞表示,下一階段將繼續推動虛實融合教育環境的構建,打造多維交互空間,營造沉浸式的實景體(ti) 驗,同時聚焦技能和人文的融合,探索教育實踐的新模式。“在未來教學中,虛擬教學與(yu) 傳(chuan) 統實驗教學必將並駕齊驅,進一步融合,共同創設智慧教學數字化的新情境。”(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 孫亞(ya) 慧)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