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青海省海東市:移風易俗入民心 文明新風撲麵來

發布時間:2023-09-21 15:44: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青海省海東(dong) 市:

  移風易俗入民心 文明新風撲麵來(新氣象 新作為(wei) )

  本報記者 賀 勇 王 梅

  舉(ju) 行文明婚俗宣傳(chuan) 活動;舉(ju) 辦“樹文明新風”青年相親(qin) 交友會(hui) ……今年以來,青海省海東(dong) 市開展一係列有創意、有吸引力的活動,推進移風易俗。

  近年來,海東(dong) 市經濟社會(hui) 快速發展,但一些地區特別是農(nong) 村地區高額彩禮、厚葬薄養(yang) 、大操大辦、盲目攀比等風氣抬頭且有愈演愈烈之勢。為(wei) 此,海東(dong) 市出台並施行《海東(dong) 市移風易俗促進條例》,多措並舉(ju) 推動移風易俗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切實樹立文明新風

  “婚喪(sang) 嫁娶要節儉(jian) ,人情消費量力行……”台上河湟小調鏗鏘有力,台下觀眾(zhong) 掌聲不斷。海東(dong) 市各區縣利用節假日開展文藝活動,以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為(wei) 切入點,用通俗易懂、喜聞樂(le) 見的方式和市民互動。

  早在2018年,海東(dong) 市就開始推行移風易俗,在充分考慮風土人情、民族習(xi) 慣等多種因素基礎上,將各地在移風易俗方麵積累的成熟穩健、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進行總結提煉,兩(liang) 年後形成了《海東(dong) 市移風易俗促進條例》(簡稱《條例》),專(zhuan) 門就移風易俗工作立法,在全國尚屬首例。

  “《條例》的出台為(wei) 全市推動移風易俗提供了法治保障,標誌著全市移風易俗工作進入法治化軌道。”海東(dong) 市民政局局長羅建軍(jun) 介紹,海東(dong) 市各縣(區)積極貫徹落實《條例》,成立了由黨(dang) 政主要負責同誌任組長的移風易俗工作領導小組,召開專(zhuan) 題會(hui) 議進行安排部署,並結合實際製定印發指導意見和實施方案。

  “海東(dong) 市各縣區、各鄉(xiang) 鎮致力於(yu) 移風易俗製度化、常態化、規範化,為(wei) 推動移風易俗工作提供了製度保障,形成了縣級抓總、鄉(xiang) 鎮抓細、村(社區)抓實的工作格局,評選出一批優(you) 秀的村規民約,總結和積累了一大批切實管用的經驗、規章和製度。”海東(dong) 市民政局相關(guan) 負責人說。

  海東(dong) 市還不斷完善黨(dang) 員、幹部帶頭移風易俗的規定,督促黨(dang) 員幹部自覺抵製超標準、超規模的婚喪(sang) 宴請和人情往來,為(wei) 群眾(zhong) 做表率。同時,把反對陋風陋習(xi) 作為(wei) 基層社會(hui) 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nei) 容。

  目前,海東(dong) 全市共打造移風易俗示範鄉(xiang) 鎮16個(ge) 、示範村53個(ge) 、示範社區10個(ge) 。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移風易俗光榮榜、移風易俗監事會(hui) 等製度建設和機構設置已實現村(社區)全覆蓋,為(wei) 全麵推動全市移風易俗工作奠定了基礎。

  發揮先進典型示範作用

  最近,一場“移風易俗樹新風·弘揚孝道傳(chuan) 美德”主題係列活動在海東(dong) 市互助土族自治縣東(dong) 溝鄉(xiang) 大莊村舉(ju) 行。大莊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牛建順說:“我們(men) 已舉(ju) 辦了41屆孝親(qin) 敬老會(hui) ,舉(ju) 辦這類活動,目的就是在全村形成善心敬老的良好風尚。”

  據了解,東(dong) 溝鄉(xiang) 16個(ge) 行政村每年都會(hui) 如期舉(ju) 辦孝親(qin) 敬老會(hui) ,開展道德模範、“好婆婆好媳婦”、“五星級文明戶”、“淨美庭院”等創建評比活動,深入挖掘群眾(zhong) 身邊“看得見、學得到、評得上”的先進人物,通過持續講好感人故事,選樹先進典型,在全鄉(xiang) 開展道德模範、身邊好人學習(xi) 宣傳(chuan) 活動。一個(ge) 個(ge) 先進典型的創建評比活動,激勵著村民崇德向善。

  東(dong) 溝鄉(xiang) 各村兩(liang) 委班子成員、紅白理事會(hui) 成員、工青婦幹部、道德模範等帶頭簡辦紅白事,形成了崇尚節儉(jian) 的良好風氣。

  近年來,海東(dong) 市實施了一係列道德養(yang) 成活動,引導全市各族幹部群眾(zhong) 愛黨(dang) 愛國、向上向善、孝老愛親(qin) 、重義(yi) 守信、勤儉(jian) 持家,移“歪風”、易“低俗”。從(cong) 養(yang) 成良好習(xi) 慣開始,聚焦日常生活細節,引導群眾(zhong) 講文明話、辦文明事、做文明人,提升群眾(zhong) 文明素質和社會(hui) 文明程度。從(cong) 全市來看,移風易俗以點帶麵,示範帶動作用明顯。

  同時,海東(dong) 持續推進“文明單位”“文明家庭”等文明創建評選工作,用典型力量激勵和帶動全社會(hui) 揚正氣、促和諧,把移風易俗作為(wei) 推動精神文明建設的切入點,突出宣傳(chuan) 教育,營造濃厚氛圍,推動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在全市落地生根。

  激發鄉(xiang) 村治理新動能

  今年4月,海東(dong) 市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移風易俗題材微電影《河畔沐新風》在白莊鎮乙日亥村開機拍攝。“拍攝這部移風易俗題材微電影,是為(wei) 了進一步強化宣傳(chuan) 教育,深化群眾(zhong) 思想認識,鞏固移風易俗成果。”循化縣委宣傳(chuan) 部部長李曉婷介紹。

  乙日亥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韓乙拉四說:“簡辦紅白喜事政策好,讓村民告別了人情負擔,輕裝上陣。以前結婚彩禮過重,很多人家娶不起媳婦,到處拉賬借債(zhai) 。”

  如今,乙日亥村有了婚喪(sang) 嫁娶簡辦標準,積極培育婚育新觀念,逐步破除了陳規。“移風易俗工作真是惠民利民的大工程。現在,老百姓身上的負擔輕了,生活也更有盼頭了。”韓乙拉四說。

  過去,循化縣紅白喜事、婚喪(sang) 私請、升學宴請等名目繁多,為(wei) 了撐麵子,互相攀比,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現象嚴(yan) 重。自《條例》頒布後,縣、鄉(xiang) 、村聯動發力,迅速行動,挨家挨戶開展政策宣傳(chuan) ,把移風易俗的好處以及《條例》中涉及的具體(ti) 內(nei) 容跟村民說清楚、講明白。

  “一開始,大家並不是很理解,覺得有悖於(yu) 祖祖輩輩流傳(chuan) 下來的習(xi) 俗。等真正減去負擔後,人人拍手叫好。《條例》是我們(men) 開展工作的堅強法治支撐。”韓乙拉四說。

  “攥指成拳,循化縣充分發揮農(nong) 村基層黨(dang) 組織的作用,成立村民議事會(hui) 、道德評議會(hui) 等群眾(zhong) 自治組織,吸納德高望重人士積極參與(yu) 宣傳(chuan) 、引導、監督移風易俗工作,激發鄉(xiang) 村治理內(nei) 生動力。”循化縣委組織部部長王文甲說。

  海東(dong) 市結合《條例》指導各村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將移風易俗納入村規民約,鼓勵群眾(zhong) 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shu) ”。當有子女結婚、小孩出生、老人去世、修建房屋時,做好宣傳(chuan) 引導,並建立健全監督、激勵機製。

  海東(dong) 市民政局數字顯示,自移風易俗工作開展至2022年底,全市1656個(ge) 行政村(社區)製定了村規民約(居民公約),成立了紅白理事會(hui) 。全市婚事新辦8500場次,喪(sang) 事簡辦7210場次,其他喜事廉辦14531場次,共節約開支約10億(yi) 元。(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