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涼山網紅”落法網的警示意義
靜子
“抓獲犯罪嫌疑人54人,其中網紅主播11人,搗毀MCN機構5個(ge) ……”近日,四川涼山舉(ju) 行新聞發布會(hui) ,通報以“涼山曲布”“趙靈兒(er) ”“涼山孟陽”為(wei) 代表的四川首例“係列網紅直播帶貨案”,引發社會(hui) 強烈關(guan) 注。
短視頻平台不乏以涼山為(wei) 背景地的“吸睛”爆款:清純女子偶遇英俊男子後開啟“助農(nong) ”新生活、“背簍老人”向過往車輛推銷石榴卻被暴力扔到車外、破舊的房屋前有兒(er) 童在講述自己的不幸遭遇……不少短視頻建立起部分網友對涼山的“初印象”,同時也吸引好心人慷慨解囊、傾(qing) 情相助。但善良也會(hui) 被利用,“係列網紅直播帶貨案”的成功偵(zhen) 辦就是個(ge) 典型案例。
被偵(zhen) 辦的“係列網紅直播帶貨案”何以運作?綜觀新聞發布會(hui) 披露的詳情,網紅團隊形成了前端打造人設、孵化網紅,中端劇本拍攝、電商運營,末端農(nong) 產(chan) 品供應、流量變現的製假售假灰色產(chan) 業(ye) 鏈。比如,“涼山孟陽”走紅初期靠“賣慘”打造悲情人設,待粉絲(si) 積累到一定數量後便打著“土特產(chan) ”“原生態”的旗號進行網絡銷售。不難發現,擺拍賣慘、虛假助農(nong) 、製假售假是此類騙局的主要特征。
“係列網紅直播帶貨案”背後隱藏了多重危害。其一,抹黑涉事地的良好聲譽。比如,涼山所有貧困縣已於(yu) 2020年實現了摘帽脫貧,而泛濫的“賣慘”視頻卻給外界造成了“視覺貧困”之感,部分假冒偽(wei) 劣產(chan) 品亦影響了“涼山產(chan) ”的口碑。其二,悲情式營銷會(hui) 透支社會(hui) 善意。人與(yu) 人之間的信任失之不難、得之不易,而“情懷販子”卻抓住了人們(men) 的好心善意,為(wei) 博高流量而一再消耗寶貴的社會(hui) 信任。其三,破壞公平、誠信交易的市場生態。部分網紅以次充好、以假亂(luan) 真,通過刷單炒信、刷量控評等方式牟取不正當利益。
網絡不是隨意收割流量的“自留地”,不是虛假信息的“溫床”,更不是非法牟利的“淘金地”。早在今年3月份,中央網信辦就部署開展“清朗·從(cong) 嚴(yan) 整治‘自媒體(ti) ’亂(luan) 象”專(zhuan) 項行動,重拳打擊利用老年人、未成年人等弱勢群體(ti) 進行流量變現的行為(wei) ,引導有關(guan) 主體(ti) 實現社會(hui) 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永久關(guan) 閉多個(ge) 粉絲(si) 量超百萬(wan) 的賬號、抓獲多名“大涼山網紅”……相信這次嚴(yan) 措施、強力度的治理必將為(wei) 當地網信事業(ye) 高質量發展營造朗朗晴空。
網絡空間是億(yi) 萬(wan) 民眾(zhong) 共同的精神家園,希望包括自媒體(ti) 在內(nei) 的各方切實擔負起維護良好網絡生態的使命與(yu) 責任,讓正氣充盈其中。(南方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