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留在這裏,心也留在了這裏”
來甘肅之前,台商錢建華未曾想到,自己在這裏一待就是20多年。
1999年,錢建華隨多名台灣企業(ye) 家朋友赴甘肅考察,因緣際會(hui) 來到武威市古浪縣,當時這裏還是國家級貧困縣,土地荒漠化問題令人頭疼。錢建華沒有“隨大流”在繁華的東(dong) 南沿海城市發展,而選擇相信沙漠必能變綠洲,在西北種出自己的“事業(ye) 之花”。“恰逢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我想把自己的事業(ye) 和國家戰略結合起來。”
“跟著國家政策走”,多年來,從(cong) 投入鄉(xiang) 村振興(xing) 到發展循環經濟、科技農(nong) 業(ye) ,錢建華將這幾個(ge) 字視作“成功秘訣”。如今,他是甘肅正文菌業(ye) 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開展菌包、食用菌及有機肥的產(chan) 銷業(ye) 務,公司在當地投資約1500萬(wan) 元,擁有126個(ge) 食用菌種植大棚和4座冷庫,每座冷庫占地均超過2000平方米。
“我們(men) 種菌菇走反季節路線。”錢建華說,在大陸南方夏天菌菇盛產(chan) 旺季、價(jia) 格較低之際,他就讓工廠休息,等到南方菌菇生產(chan) 進入尾聲,他再開足馬力生產(chan) 。在種植策略上,錢建華選擇秀珍菇、姬菇、黃金耳等暢銷品種。公司通過協議供貨方式,主要將產(chan) 品銷往香港、深圳等南方城市。“得益於(yu) 網絡技術發展,我們(men) 也正與(yu) 電商平台開展合作,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不斷拓寬銷路,在創造效益的同時,也能帶動就業(ye) 。”他說。
“西北地區晝夜溫差大,能為(wei) 蔬菜水果種植提供良好條件,適合發展現代農(nong) 業(ye) 。”錢建華介紹,工廠每年生產(chan) 食用菌包400萬(wan) 袋,去年公司全年銷售額800萬(wan) 元,有效帶動周邊勞動力就業(ye) ,平均每天50人,最多時超過100人,為(wei) 他們(men) 帶來每月不低於(yu) 3000元的收入。
回顧公司發展之路,錢建華感慨:“真心感謝國家的惠台政策,讓我們(men) 台商能參與(yu) 、共享改革開放的繁榮與(yu) 發展。”溫室大棚由當地政府出資建設,公司隻須定期支付租金,冬季天寒需要取暖時,公司也會(hui) 享受電費補助。在冷庫補貼、資金和勞動力保障等方麵,公司也獲得政府有力支持。2021年出台的“農(nong) 林22條措施”,更為(wei) 台商紮根大陸帶來利好。
古浪,係藏語“古爾浪哇”的簡稱,意為(wei) “黃羊出沒的地方”。此前因土地荒漠化嚴(yan) 重,這裏的人已久未見到黃羊。隨著近年來生態環境的改善,黃羊的身影重新回到這片土地。“現在整個(ge) 古浪的養(yang) 羊數量在全省數一數二。”錢建華說,他計劃把羊群糞便處理成有機肥,再次投入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發展循環經濟。
“古浪縣現有台商獨資企業(ye) 3家,台商合資企業(ye) 5家,加上我們(men) 以商招商,今年下半年還將陸續成立3家台資企業(ye) 。”錢建華說,這麽(me) 一算,古浪即將成為(wei) 甘肅繼省會(hui) 蘭(lan) 州之後台資企業(ye) 最多的地方。
“來甘肅後,我對這裏的感情越來越深。”錢建華不但自己紮根於(yu) 此,還把妻子從(cong) 台灣接來,去年他們(men) 榮獲“五好家庭”,可謂家庭事業(ye) 雙豐(feng) 收。“我覺得這就是情懷,機緣巧合來到這裏,逐漸喜歡上甘肅,也在這裏發現商機,人留在這裏,心也留在了這裏。”
“希望更多台灣同胞尤其台灣年輕人多多關(guan) 注甘肅,關(guan) 注西北。”錢建華說,這裏天很藍,地很廣,過來走走看看,或許就能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項目,成就一番事業(ye) 。
張 盼(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張 盼
張 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