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外匯便利化水平持續提升

發布時間:2023-10-16 15:04:00來源: 經濟日報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隨著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外匯市場平穩運行對經濟金融大局穩定發揮著至關(guan) 重要的作用。十年來,外匯管理部門統籌發展和安全,深入推進外匯領域改革開放,維護外匯市場穩健運行和健康秩序,持續提升跨境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為(wei) 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營造良好政策環境

  貿易發展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nei) 容,其中貨物貿易是重中之重。1996年,我國實現了經常項目可兌(dui) 換。近年來,相繼取消了貨物貿易外匯收支逐筆核銷,允許銀行為(wei) 符合條件的企業(ye) 進行電子單證審核,允許A類企業(ye) 貿易外匯收入直接進入經常項目外匯賬戶等,不斷提升貨物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水平,鞏固和擴大傳(chuan) 統貿易,服務“一帶一路”倡議。

  據了解,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始於(yu) 2019年1月。彼時,國家外匯管理局(以下簡稱“外匯局”)在粵港澳大灣區、上海、浙江開展首批貨物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在單證審核、特殊退匯業(ye) 務登記等方麵,給予審慎合規的銀行、信用優(you) 良的企業(ye) 更多自主權。

  經過4年多的時間,優(you) 質企業(ye) 貿易外匯收支業(ye) 務實現“秒申請、分鍾辦”,業(ye) 務單證準備和業(ye) 務辦理時間節約一半以上。在此背景下,優(you) 質銀行也更加重視客戶主體(ti) 信用狀況、合規水平和風控能力評估,從(cong) 交易單證審核向關(guan) 注企業(ye) 交易實質轉變,進一步提升個(ge) 性化服務水平。

  對於(yu) 下一步的政策考慮,外匯局有關(guan) 負責人曾表示,將穩步擴大優(you) 質企業(ye) 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的主體(ti) 和業(ye) 務範圍,加快實現政策落地地區全覆蓋,激發銀行落實便利化政策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更多誠信經營企業(ye) 享受政策便利,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直接投資是中國企業(ye) “走出去”支持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渠道。近年來,直接投資外匯管理大幅簡化,直接投資外匯管理已經實現基本可兌(dui) 換,企業(ye) “走出去”步伐明顯加快。近日,外匯局發布的《2023年上半年中國國際收支報告》顯示,從(cong) 存量上看,2023年6月末,我國對外淨資產(chan) 2.8萬(wan) 億(yi) 美元,較2022年末增長10%。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快速增長體(ti) 現了綜合國力的提升、對外開放程度的提高、‘一帶一路’倡議和國際產(chan) 能合作以及簡政放權穩步推進等,有利於(yu) 推動中國經濟轉型,促進世界和被投資國經濟增長,實現中國與(yu) 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互利共贏、共同發展。”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總監龐溟說。

  作為(wei) 涉外經濟管理部門,外匯局一直鼓勵企業(ye) 參與(yu) 國際經濟競爭(zheng) 與(yu) 合作,參與(yu) “一帶一路”建設和產(chan) 能合作,促進國內(nei) 經濟轉型升級,深化我國與(yu) 共建“一帶一路”各國的互利合作,遵循“企業(ye) 主體(ti) 、市場原則、國際慣例、政府引導”的對外投資管理原則,支持國內(nei) 有能力、有條件的企業(ye) 開展真實合規的對外投資活動。

  不斷注入創新動能

  “現在,跨境電商外匯資金結算更安全便捷了,也吸引了更多中小外貿企業(ye) 加入跨境電商行列。”跨境電商平台拓拉思(寧波)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外貿領域的新業(ye) 態層出不窮。與(yu) 傳(chuan) 統貿易相比,從(cong) 事跨境電商、市場采購貿易等新業(ye) 態的經營主體(ti) 以中小微企業(ye) 、個(ge) 體(ti) 工商戶為(wei) 主,對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務有著更大訴求。

  發展跨境電商等新業(ye) 態,將為(wei) “一帶一路”挖掘貿易新增長點。為(wei) 此,外匯管理部門密切跟蹤跨境電商等貿易新業(ye) 態的創新發展,聚焦貿易新業(ye) 態“小額、海量、電子化”的交易特點,主動回應經營主體(ti) 真實合理訴求,堅持“鼓勵創新、包容審慎”原則,出台了一係列優(you) 化貿易新業(ye) 態外匯管理政策,加快推動貿易新業(ye) 態新模式發展。

  比如,為(wei) 拓寬貿易新業(ye) 態結算渠道,外匯局支持符合條件的銀行和支付機構憑線上電子訂單、物流等交易電子信息,為(wei) 跨境電商等貿易新業(ye) 態辦理結售匯及相關(guan) 資金收付,為(wei) 經營主體(ti) 提供更加高效、便捷、低成本的跨境結算服務。

  隨著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數字服務貿易日益成為(wei) 經濟全球化的“穩定器”和“加速器”。世界貿易組織(WTO)數據顯示,2013至2022年,全球數字服務貿易出口規模由2.4萬(wan) 億(yi) 美元增長至4.1萬(wan) 億(yi) 美元,年均增幅6.0%,超過同期貨物貿易和其他服務,占服務貿易出口的比重從(cong) 50.0%增長至57.8%。尤其是麵對全球新冠疫情的不利影響,數字服務貿易仍保持逆勢增長,2020至2022年增速分別為(wei) 1.6%、15.6%和3.4%,成為(wei) 驅動貿易增長的新引擎。

  我國數字服務貿易同樣迅速發展,業(ye) 務規模持續擴大。外匯局數據顯示,2013至2022年,我國數字服務貿易收支規模由1851億(yi) 美元增長至3355億(yi) 美元,年均增速達6.8%,占服務貿易的比重由34.4%上升至40.4%。特別是我國電子商務等領域競爭(zheng) 優(you) 勢逐漸顯現,數字服務貿易出口規模占全球比重由2013年的3.4%提升至2022年的5.1%。

  新動能的釋放離不開服務貿易外匯管理改革的不斷深化。近年來,我國建立健全服務貿易促進體(ti) 係,全麵取消服務貿易事前審批,所有服務貿易收付匯業(ye) 務下放銀行辦理,大幅簡化單證。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改革有效降低了企業(ye) 的經營成本,有利於(yu)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貿易,優(you) 化貿易結構,有力支持了“一帶一路”建設。

  跨境雙向投資向好

  跨境資本流動是經濟全球化的伴生物,有助於(yu) 推動資金在全球範圍內(nei) 的有效配置,並帶動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的傳(chuan) 播與(yu) 流動,助力全球經濟增長。與(yu) 此同時,也要防止跨境資本無序流動對宏觀經濟和金融穩定帶來衝(chong) 擊,維護外匯市場穩定,為(wei) 改革開放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讓世界各國實現聯動增長,走向共同繁榮。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曾撰文指出,共建“一帶一路”旨在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有利於(yu) 進一步推動中國金融市場的雙向開放,提升跨境貿易和投資的便利化水平,推動資本項目可兌(dui) 換,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在便利中國企業(ye) “走出去”的同時,吸引境外長期資本流入,促進形成健康、良性、穩定的跨境資本流動秩序,維護中國國際收支基礎平衡穩健。

  《2023年上半年中國國際收支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資本項下跨境資金流動總體(ti) 趨穩。從(cong) 境外資本流入情況看,上半年,來華直接投資保持淨流入;來華證券投資趨於(yu) 穩定,由一季度淨減持轉為(wei) 二季度淨增持,其中股票項下淨流入同比明顯增加,債(zhai) 券項下逐步恢複淨流入;外債(zhai) 餘(yu) 額保持相對平穩。從(cong) 我國對外投資情況看,上半年,對外直接投資有序發展,對外證券投資逐步趨穩、增長放緩。

  展望未來,跨境雙向投資有望進一步趨穩向好。《報告》指出,首先,來華直接投資和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將保持穩定發展態勢。我國是全球直接投資主要目的地,近十年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資規模位居世界前列。在國內(nei) 經濟企穩向好、內(nei) 需市場鞏固擴大、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加快建設、營商和投資環境不斷優(you) 化的支撐下,未來外資仍會(hui) 繼續深耕國內(nei) 市場。同時,隨著國內(nei) 經濟實力增強以及企業(ye) 資金技術實力提升,對外直接投資需求仍會(hui) 繼續釋放。

  其次,境外投資者將繼續增配人民幣資產(chan) 。人民幣資產(chan) 具有良好的分散化投資價(jia) 值,同時,我國債(zhai) 券和股票市場規模大、流動性高,可以滿足境外投資者多元化配置需求。未來我國持續優(you) 化金融市場開放政策,不斷推動產(chan) 品和服務創新,改善境外機構投資環境,將進一步提升外資配置人民幣資產(chan) 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再次,外債(zhai) 有望保持穩定發展態勢。近年來我國外債(zhai) 結構不斷優(you) 化,外債(zhai) 規模與(yu) 實體(ti) 經濟發展基本匹配,對外資產(chan) 和對外負債(zhai) 協同性增強,抵禦外部衝(chong) 擊的能力提升。未來,隨著美聯儲(chu) 貨幣政策調整,跨境融資環境有望改善,有助於(yu) 增強我國外債(zhai) 的穩定性。

  接下來,外匯管理部門將強化跨境資金流動風險防範和政策儲(chu) 備,維護國際收支基本穩定和外匯市場穩健運行。一是密切關(guan) 注內(nei) 外部經濟金融形勢,強化跨境資金流動監測預警和響應機製,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和預期引導,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促進跨境資金均衡流動。二是完善“實質真實、方式多元、盡職盡責、安全高效”的真實性管理機製,持續規範外匯市場交易行為(wei) ,常態化開展評估工作。三是推動銀行健全匯率風險管理服務長效機製,加強對重點主體(ti) 匯率避險支持。四是保持對外匯違法違規活動的高壓打擊態勢,維護外匯市場健康秩序。五是完善中國特色外匯儲(chu) 備經營管理,保障外匯儲(chu) 備資產(chan) 安全、流動和保值增值,更好發揮外匯儲(chu) 備維護宏觀經濟金融穩定的“壓艙石”作用。(經濟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