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綱”“目”“結” 逐步形成國家水網“一張網”
【專(zhuan) 家視點】
國家水網是以自然河湖為(wei) 基礎、引調排水工程為(wei) 通道、調蓄工程為(wei) 結點、智慧調控為(wei) 手段,集水資源優(you) 化配置、流域防洪減災、水生態係統保護等功能於(yu) 一體(ti) 的綜合體(ti) 係。作為(wei) 國家基礎設施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水網是係統解決(jue) 水災害、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問題,保障國家水安全的重要基礎和支撐。
目前,我國已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範圍最廣、受益人口最多的水利基礎設施體(ti) 係。多樣的河網格局,成為(wei) 國家水網的重要本底條件;已基本建成防洪減災、城鄉(xiang) 供水、農(nong) 田灌溉等水利工程體(ti) 係,各類水利工程成為(wei) 國家水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南水北調東(dong) 中線一期等重大引調水工程相繼建成,跨流域跨區域水網格局逐步形成。
但與(yu) 此同時,我國水問題的複雜性和治水的艱巨性不容忽視,與(yu) 構建現代化高質量基礎設施體(ti) 係要求相比,我國水利工程體(ti) 係有待進一步完善,國家水網總體(ti) 格局尚未完全形成,需要加快構建國家水網。
今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明確了水網建設的目標任務:到2035年,基本形成國家水網總體(ti) 格局,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逐步建成,省市縣水網基本完善,構建與(yu) 基本實現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相適應的國家水安全保障體(ti) 係。同時,這一規劃綱要提出了要加快構建“係統完備、安全可靠,集約高效、綠色智能,循環通暢、調控有序”的國家水網。這24個(ge) 字係統地回答了建設一個(ge) 什麽(me) 樣的國家水網、怎樣建設國家水網的問題。
想到一張網,自然就會(hui) 想到“綱”“目”“結”這三要素。錨定國家水網建設的目標,我們(men) 要立足流域整體(ti) 和水資源空間均衡,結合我國江河湖泊水係特點和水利基礎設施布局,重點從(cong) “綱”“目”“結”三要素出發,加快構建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逐步形成國家水網“一張網”。
要構建國家水網之“綱”。國家水網之“綱”主要是指大江大河大湖自然水係、重大引調水工程和骨幹輸排水通道,重點解決(jue) 國家層麵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問題,實現大尺度空間均衡。要圍繞國家重大戰略,以大江大河幹流及重要江河湖泊為(wei) 基礎,以南水北調工程東(dong) 線、中線、西線為(wei) 重點,科學推進一批重大引調排水工程規劃建設,加快構建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支撐經濟社會(hui) 發展。
要織密國家水網之“目”。國家水網之“目”主要指區域性河湖水係連通工程和供水渠道,重點解決(jue) 區域性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問題。要結合國家、區域、省區市水安全保障需求,加快國家重大水資源配置工程與(yu) 區域重要水資源配置工程的互聯互通,推進區域河湖水係連通和引調排水工程建設,形成城鄉(xiang) 一體(ti) 、互聯互通的水網格局。
要打牢國家水網之“結”。國家水網之“結”主要是指具有控製性地位、控製性功能的調蓄工程,重點解決(jue) 水資源時間分布不均問題,也是水流集蓄、中轉、再分配的樞紐。要加快推進控製性調蓄工程和重點水源工程建設,綜合考慮防洪、灌溉、供水、航運、發電、生態等功能,加強流域水工程聯合調度,提升水資源調控能力。
(光明日報 作者:趙鍾楠,係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總師辦主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