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學生帶書包回家:“雙減”不能搞形式主義
據“新黃河”客戶端消息,近日,江蘇如皋一家長發布視頻稱,自己收到學校通知,周一到周四晚,學生一律不帶書(shu) 包回家。另一位當地家長表示,自己也在微信群收到了相關(guan) 通知,其中提到:“應上級部門要求,學校將嚴(yan) 格執行《如皋市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外負擔實施策略》中的相關(guan) 要求,如孩子們(men) 放學不帶書(shu) 包回家等。故今後不再發布作業(ye) 打卡。”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學生背書(shu) 包應該是很正常的事情,豈有放學不允許帶書(shu) 包回家的“怪事”?此事引發輿情後,如皋市教育局工作人員表示,“並不是不允許帶書(shu) 包回家,而是為(wei) 了控製學生的作業(ye) 量”。當地對於(yu) 個(ge) 別學校不允許帶書(shu) 包這種形式上的禁止,將予以糾正。看來,這隻是個(ge) 別學校理解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政策時,產(chan) 生了偏差。
此前,江蘇省教育廳曾印發《江蘇省義(yi) 務教育學生作業(ye) 管理規範》,要求“小學一二年級學生,鞏固練習(xi) 全部在校內(nei) 完成,三至六年級學生在校內(nei) 基本完成書(shu) 麵作業(ye) ,初中學生在校內(nei) 完成大部分書(shu) 麵作業(ye) ,鼓勵探索推行作業(ye) 免寫(xie) 和無作業(ye) 日製度”。類似的要求,其他地區也基本上大同小異。倘若真的能落實要求,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把書(shu) 包背回家,似乎就沒啥必要了。正因如此,之前有不少地方為(wei) 了彰顯推進“雙減”的決(jue) 心和成效,紛紛倡導“一二年級學生不背書(shu) 包回家”。其本意是要求學生在學校內(nei) 認真完成學科書(shu) 麵作業(ye) ,放學後可以從(cong) 事手工、體(ti) 育、美術、社會(hui) 實踐等各種活動。
但是,在現實中,有些學校卻將規定片麵理解為(wei) “學生一律不準背書(shu) 包回家”,這種“一刀切”式的做法,實際上是一種形式主義(yi) ,它還讓一些家長增添了新的焦慮。孩子把必要的書(shu) 本背回家,家長可以了解孩子在校學習(xi) 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適當輔導,讓孩子跟上老師的上課進度。若什麽(me) 都不準帶回家,不少家長隻好再準備一套書(shu) 本和習(xi) 題放在家裏。學習(xi) 本來就是家校共同教育,不背書(shu) 包,難道就能掩蓋個(ge) 體(ti) 差異了嗎?麵對家長的抱怨,有的學校想出了各種“通融”的辦法。比如,用“布袋子”來裝個(ge) 別作業(ye) 本,限量發放“書(shu) 包卡”,給書(shu) 包開“出門條”,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yu) 禁止學生帶書(shu) 包回家,也有一些家長留言表示支持,甚至拍手叫好稱讚其為(wei) “良心學校”。這是因為(wei) 他們(men) 的孩子所在的學校布置了大量的家庭作業(ye) ,讓孩子不堪重負。倘若情況屬實,那就意味著“雙減”徒有形式,有必要深入追查。
貫徹落實“雙減”政策,不能隻停留在表麵上,學校更應在如何提升課堂教學和課後延時服務質量上下足功夫。倘若孩子在學校就能把作業(ye) 做好,並且教師能及時予以檢查,自然就可以輕輕鬆鬆回家,家長也可以根據孩子的情況,開發其各種興(xing) 趣愛好,這才是推進“雙減”工作的理想狀態。
胡欣紅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