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00後如何擁抱“銀發行業”

發布時間:2023-10-24 15:34:00來源: 文匯報

  編者按

  昨天是全國第11個(ge) 老年節,今年10月是全國第14個(ge) “敬老月”,今年敬老月的主題為(wei) “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推進無障礙環境共建共享”。上海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市60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達到553.66萬(wan) 人,占戶籍總人口的36.8%,這意味著上海已步入重度老齡化階段。如何應對龐大而迫切的老齡需求?如何提前布局適老化的社會(hui) 環境?圍繞養(yang) 老“一張床”,在上海,醫學院校、大型三甲醫院、社區醫療機構紛紛行動起來,走出不少新步點。

  ■本報記者 李晨琰

  “我們(men) 每個(ge) 人都會(hui) 老,年老之際,如果有一群活潑的年輕人能來陪我,多好!”上海健康醫學院康複學院00後畢業(ye) 生史雨晴,入職上海百福居頤養(yang) 護理院已有大半年,與(yu) 老人打交道越來越順手,“這裏的老人和我爺爺奶奶一個(ge) 年紀,他們(men) 都把我當孫女。”

  00後正在成為(wei) 養(yang) 老行業(ye) 的生力軍(jun) 。上海健康醫學院康複學院的一組畢業(ye) 生入職數據顯示:約5年前,近八成畢業(ye) 生流向了綜合醫院或康複專(zhuan) 科醫院,僅(jin) 一成不到的畢業(ye) 生去了養(yang) 老院、護理院等社會(hui) 養(yang) 老機構,而如今,這一比例已提升至近四成。對這群00後而言,擁抱“銀發行業(ye) ”不再是備選項。“銀發行業(ye) ”的規模不斷擴大,曾被當作退路的跳板,如今被視作充滿機遇的新領域,由此也留給醫學院校一道大題目:當前,如何培養(yang) 養(yang) 老行業(ye) 所需的新人才?

  康複學院改革,年輕人的本領更“適老化”

  “正式入職前,其實我有不少擔憂,比如,老人家會(hui) 不會(hui) 脾氣不好、很難溝通,年輕人會(hui) 不會(hui) 格格不入。”帶著一串問號,史雨晴這個(ge) 2001年出生的遼寧女孩走進了養(yang) 老院,經過大半年與(yu) 老人的相處,她不僅(jin) 打消了顧慮,還在這份工作中找到了成就感。

  “其他人要給潘老伯做康複他都不肯,隻認我。”史雨晴口中的潘老伯今年64歲,因腦卒中留下後遺症,手部關(guan) 節僵硬,正常抓握都成了難題。然而,潘老伯很排斥康複治療。

  “第一次做康複,我連他的手都沒碰到。”史雨晴記得,第一次見麵,潘老伯發了很大的火,還喊著讓她不要再來。就此退縮?史雨晴不甘心。“我不會(hui) 弄痛您的,痛了我們(men) 就立即停止,好不好?”連哄帶騙下,潘老伯的康複開始了。

  在每天20分鍾的手部關(guan) 節康複下,潘老伯的右手漸漸可以握拳了,如今已能輔助左手完成一些日常基本動作。“這份對養(yang) 老崗位堅定選擇的背後,有性格使然,但最根本的還是專(zhuan) 業(ye) 給的底氣。”史雨晴說。

  報告顯示,我國康複需求總人數達4.6億(yi) 人,主要包括老年人群、術後人群、慢病人群和殘疾人群,與(yu) 之相對的卻是康複人才明顯不足。

  “老齡化社會(hui) 對康複治療的需求倍增,進一步加劇康複人才緊缺的局麵。”上海健康醫學院康複學院黨(dang) 總支書(shu) 記王紅告訴記者,早在2015年,康複學院便掀開了人才培養(yang) 新篇章,開設康複治療學專(zhuan) 業(ye) ,旨在培養(yang) 一批專(zhuan) 業(ye) 的康複治療師,讓一批年輕人手持“本領”邁入“銀發行業(ye) ”。

  “貼”著社會(hui) 需求而設立的專(zhuan) 業(ye) ,人才培養(yang) 必須堅定走應用型道路。“康複治療學專(zhuan) 業(ye) 涵蓋物理治療、作業(ye) 治療、語言治療三大方向,四年本科時間裏,如果把這些都學下來,恐怕隻能泛泛而過,很難精通。”王紅說得坦率。學院的一項調研也印證了她的觀點,近八成康複治療學畢業(ye) 生在實際工作中用到最多的是物理治療。

  就此,康複學院著手改革,康複治療學專(zhuan) 業(ye) 於(yu) 2018年更名為(wei) 康複物理治療專(zhuan) 業(ye) ,改變的不僅(jin) 是名字。“由此開啟的教學更側(ce) 重物理治療的專(zhuan) 業(ye) 培養(yang) ,與(yu) 國際接軌,培養(yang) 應用型與(yu) 專(zhuan) 業(ye) 型人才。”王紅告訴記者,目前,國內(nei) 開設康複治療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的高校共500多所,而開出康複物理治療專(zhuan) 業(ye) 的高校不足10所,更聚焦的培養(yang) 模式讓畢業(ye) 生更具市場“親(qin) 和力”。

  一門雷打不動的新生課,讓00後了解並理解老人

  今夏,“學醫熱”席卷全國,這股浪潮也蔓延到康複行業(ye) 。“今年報名人數創新高。”王紅很興(xing) 奮,往年康複物理治療專(zhuan) 業(ye) 招生120名新生,今年招生人數上漲近20%。學生們(men) 也並非腦子一熱、隨意報考,反倒有著審慎的思考。

  在大一新生的第一堂課上,王紅總會(hui) 一遍遍問:你們(men) 是第幾誌願報的康複專(zhuan) 業(ye) ?為(wei) 什麽(me) 報這個(ge) 專(zhuan) 業(ye) ?很多學生的答案令王紅意外,“家裏奶奶偏癱了,學點康複治療能幫助她!”“我看著爺爺接受康複治療後,從(cong) 臥床到能拄拐走路,覺得很神奇,康複真有用。”

  這也刷新了王紅對這群年輕人的認知,“老年人並未被年輕人拋棄,相反,這群孩子的心中裝著老人。”這種對老人的關(guan) 愛也正是這個(ge) 專(zhuan) 業(ye) 所需的先決(jue) 條件,王紅說:“我們(men) 培養(yang) 的年輕康複治療師不僅(jin) 要在專(zhuan) 業(ye) 上磨礪創新,更要不斷調整思維模式,在治療中體(ti) 現對老人的尊重和關(guan) 愛。”

  為(wei) 了讓00後更了解並理解老人,大一新生一門雷打不動的課程是《老年康複》,康複學院所有骨幹教授參與(yu) 課程建設,從(cong) 人的老化現象說起,道明人體(ti) 各係統的退行性變化。老師們(men) 說,讓學生們(men) 在建立同理心的基礎上,再去評估和治療,康複效果能事半功倍。

  “我最感謝的是,老師們(men) 讓我們(men) 學會(hui) 如何與(yu) 老人打交道。”雖是職場新秀,史雨晴做起事來很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護理院中有一名鼻咽癌患者,同時伴有麵神經炎,臉部變形,說話也含糊不清。起初,她麵對這名老人也有些緊張,但專(zhuan) 業(ye) 素養(yang) 讓她很快鎮定下來,帶著老人一起鬆解麵部肌肉,天氣好時,她還會(hui) 帶著老人到陽台上曬曬太陽。

  “如何讓老人有意願跟著你主動康複,需要一名康複治療師的專(zhuan) 業(ye) 與(yu) 技巧,更離不開人文的支持。”王紅說,從(cong) 大一起,學院便為(wei) 學生們(men) 安排了實訓課程,與(yu) 華山醫院、華東(dong) 醫院、瑞金醫院、中山醫院、上海市養(yang) 誌康複醫院等教學單位一起,深度“定製”人才,從(cong) 與(yu) 患者溝通起步,實訓涉及神經康複、心肺康複、肌骨康複等,讓醫院、學校“破圈”育人的合力發揮到最大。

  讓年輕人成為(wei) 引領“銀發行業(ye) ”新發展的活力因子

  培養(yang) 的人好不好用,行業(ye) 反饋最直接。統計顯示,上海健康醫學院康複物理治療專(zhuan) 業(ye) 曆年來就業(ye) 率接近100%,更有不少用人單位打電話給王紅提前預定人才。

  當下需要一名怎樣的康複治療師?王紅有自己的思量:“理論基礎紮實、人際交流能力強、有臨(lin) 床循證能力,更要具備人文關(guan) 懷。最重要的是,樹立終身學習(xi) 觀念,充分認識到不斷自我完善和學習(xi) 的重要性。”

  上海健康醫學院康複學院2015屆畢業(ye) 生張昌蔚如今是徐匯區大華醫院的一名康複治療師,“我們(men) 醫院周邊都是老小區,來這裏做康複的老年人比較多。”

  隨著工作能力不斷提升,張昌蔚接觸的病例日益複雜,漸漸地,他覺得所學知識有些不夠用了。比如,他遇到不少老年人,明明隻是單純的肩周炎,經康複訓練已解除病痛,卻總是因後怕疾病的疼痛而心情焦灼,導致疾病複發、加重。

  “康複也得身心齊治。”2020年,張昌蔚成了華東(dong) 師範大學心理學的一名在職研究生,他說,“回爐充電”是希望能更好地為(wei) 老人服務。

  這兩(liang) 天,王紅正在芬蘭(lan) 考察。“這個(ge) 重度老齡化的國家在老年康複方麵有哪些好做法值得借鑒,或許能給課程開發和設計以全新啟迪。”王紅希望,能將國際最先進的康複物理治療技術教給學生們(men) ,讓一批批年輕人成為(wei) 引領“銀發行業(ye) ”新發展的活力因子。

  《文匯報》2023年10月24日第7版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