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寧德:不斷提升人民群眾教育獲得感、滿意度
中新網寧德11月2日電(呂巧琴 吳允傑)踏入位於(yu) 福建省寧德市壽寧縣的壽寧一中新校區,辦公樓、教學樓、實驗樓、體(ti) 育館、師生公寓、夢龍綜合館鱗次櫛比、錯落有致;教學樓內(nei) 60餘(yu) 間教室寬敞明亮,希沃智慧黑板等一應俱全;圖書(shu) 館、報告廳、食堂餐廳設施整潔齊全;400米環形跑道田徑場綠草茵茵,目之所及,開闊明朗。
“2023年春季,壽寧一中遷入新校區,此次新校區搬遷是壽寧一中史上第六次搬遷。”壽寧縣教育局局長林道盛2日說,上一次是2005年8月遷入茗溪新區,但因基礎條件受限,始終無法滿足新時期的教學需求,也不具備創建省一級達標高中的條件,老百姓要求搬遷的呼聲很高。
為(wei)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壽寧縣委縣政府經過充分調研和廣泛論證,決(jue) 定對壽寧一中進行搬遷並實行封閉管理。同時,為(wei) 加快推進搬遷進度,該縣還專(zhuan) 門成立工作領導小組,由縣委書(shu) 記、縣長牽頭協調組織推進,解決(jue) 項目問題300餘(yu) 個(ge) ,僅(jin) 8個(ge) 月便全麵完成新校區搬遷。
“新一中搬遷就是壽寧縣決(jue) 心做大做強壽寧教育事業(ye) 的一個(ge) 生動縮影。”林道盛說,壽寧縣堅持把教育擺在優(you) 先發展位置,先後投入12.8億(yi) 元建設了一大批教育基礎設施項目,大力實施教育發展三年行動,推動教育質量不斷提升。
1-2日,寧德市委市政府2023年第三季度工作檢查活動走進福鼎市、壽寧縣、蕉城區,分別察看了福鼎職成教中心實訓基地建設情況、壽寧一中新校區、蕉城區第七中心小學等。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近年來,寧德市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wei) 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入實施“十四五”教育專(zhuan) 項規劃和教育惠民生補短板專(zhuan) 項行動,穩步推動各項工作落實落地,通過加強基礎建設、實施集團化辦學等創新改革,實現教育事業(ye) 提質增效。
在福鼎市職成教中心實訓基地項目一期——福鼎職業(ye) 中專(zhuan) 學校新校區內(nei) ,烹飪實訓樓裏包含中式甜點、西式甜點、果醬畫、雕刻、麵塑等實訓室,學生們(men) 在這裏進行刀工、菜品、糕點的實操;麵點實訓室內(nei) ,烘焙設備一應俱全,學生們(men) 穿著麵點師服裝,在老師的指導下將製作好的麵包糕點放進烤爐,等待成型。
據了解,福鼎職業(ye) 中專(zhuan) 學校是一所集中等職業(ye) 學曆教育、職業(ye) 技術培訓和職業(ye) 技能鑒定為(wei) 一體(ti) 的多功能綜合性的公辦職業(ye) 學校。該校新校區於(yu) 今年9月完成搬遷,正式投入使用,學校用地188畝(mu) ,內(nei) 含教學樓、實訓樓、食堂、宿舍樓、圖書(shu) 館等。
“我覺得新校區大了很多,環境變得很清新,看著很舒服。”該校21級計算機1班學生陳祥康說,實訓設備也變先進了,感覺比舊校區好很多,體(ti) 驗感很不錯。
據悉,該校根據區域產(chan) 業(ye) 特點,開設烹飪、茶葉生產(chan) 與(yu) 加工等15個(ge) 專(zhuan) 業(ye) ,與(yu) 企業(ye) 共建58個(ge) 校外實習(xi) 實訓基地,與(yu) 鼎盛鋼鐵、上汽集團等合作辦學,在人才培養(yang) 、頂崗實習(xi) 、招生就業(ye) 、人員培訓等方麵開展合作。
福鼎職業(ye) 中專(zhuan) 學校相關(guan) 負責人說,實現學校與(yu) 企業(ye) “優(you) 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雙贏結果,推進產(chan) 教深度融合。
得益於(yu) 先進製造業(ye) 的加速壯大,地處福建東(dong) 北部的寧德市,從(cong) 中國東(dong) 南沿海的“黃金斷裂帶”迅速崛起成為(wei) 福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並跨入中國百強城市行列。隨著經濟社會(hui) 事業(ye) 的快速發展,寧德市中心城區各階段教育學位依然緊缺。
在蕉城區第七中心小學新校區內(nei) ,教學樓排列有序,現代化教學設備一應俱全。據悉,蕉城區第七中心小學新校區於(yu) 今年8月完成竣工驗收,現已投入使用,占地53畝(mu) ,建築麵積32450平方米,學校現有43個(ge) 教學班。
除蕉城區第七中心小學新校區項目外,近三年來,蕉城區已建成投用城澳學校新校區項目、民族實驗小學新校區項目、瀛洲幼兒(er) 園項目、第一實驗學校擴建項目、第二實驗學校二期項目等,有效緩解中心城區學位不足現狀。
蕉城區政府副區長鍾玲玲表示,紮實推進項目建設,加快構建優(you) 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務體(ti) 係,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不斷提升人民群眾(zhong) 教育獲得感、滿意度。(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