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為什麽釣魚容易讓人沉迷?

發布時間:2023-11-07 10:58:00來源: 揚子晚報

  近日,有女性網友發文說,起初她老公一到周末就去釣魚,現在發展到天天都去釣魚,家裏的事也不管,除了升級釣魚裝備外,甚至準備出國釣魚,她很苦惱也很疲憊。記者看到,評論裏很多人都說,身邊有不少這樣釣魚成癮的人,一到周末就去釣魚,一去釣魚就忘了時間。

  男人為(wei) 什麽(me) 愛釣魚?又為(wei) 什麽(me) 容易“陷進去”?記者就此采訪了倫(lun) 敦大學學院心理學博士、英國心理學會(hui) 特許谘詢心理學家陳誌林。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孔小平

  為(wei) 了釣魚,男人們(men) 有多“瘋狂”

  即使再忙,夜裏也要去釣幾個(ge) 小時魚

  這些年,南京一群喜歡釣魚的老大爺一直很火,一度上過熱搜。每天早上6點多,許多年輕人還在沉睡的時候,背著大包小包的老大爺已經在地鐵站狂奔了,要到數十公裏外的郊外池塘邊釣魚,S9也被南京網友戲稱為(wei) “垂釣專(zhuan) 列”,成了釣魚大爺們(men) 的專(zhuan) 線。

  退休大爺們(men) 郊外釣魚或許是為(wei) 了打發時間,但如果周末到南京的大小水邊走一圈就會(hui) 發現,釣友群體(ti) 很壯大。記者在江寧外秦淮河邊看到過,白天河邊就有一大群釣友,到了晚上各種小燈一打,非常壯觀。

  在網上吐槽老公釣魚的那篇帖子下麵,有很多人“對池塘邊長滿男人”這個(ge) 現象表示不理解。更多人吐槽親(qin) 人在釣魚這件事上的沉迷進程:跟釣友釣遍城裏每個(ge) 有挑戰性的釣魚地方-開始換車-添置設備-去其他城市釣魚。有網友說她老公白天工作很忙很辛苦,但即使忙到再晚,夜裏也要去釣幾個(ge) 小時魚,甚至還通宵,第二天接著去上班。

  記者看到,有位男性網友發布了《釣魚上癮?來自一個(ge) 釣魚佬的血淚史》,文中說,最近巴不得天天去釣魚,冷靜一想自己對釣魚好像有癮了,就開始回憶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曾經因為(wei) 工作需要體(ti) 驗釣魚全過程,釣到了第一條魚;回去後就開始回味上魚的過程,那種和魚之間拉扯的手感,以及每一次拋竿的期待,心裏就想“嘖!有點意思”;再次嚐試釣魚,對比第一次,上魚有點困難了,也開始知道一些釣點、用餌的講究;著手研究裝備技巧,並購買(mai) 裝備,認為(wei) 下一次一定會(hui) 上魚上到手軟,看到社交平台上的各種上魚視頻,有揮竿的衝(chong) 動;逐漸嚴(yan) 重的是,早上10點上班起不來,但是7點釣魚的鬧鍾不用定,隨便看到個(ge) 水溝,都會(hui) 端詳有沒有魚;再然後就走火入魔,為(wei) 了順利釣魚,開始拉人入坑,遇到交通不便利就開始拉有車的朋友入坑,從(cong) 上魚的數量變成了上魚的種類、大小、稀缺程度,等再回過頭來看,已經“病入膏肓”了。而記者注意到,他發這篇文章的目的居然是為(wei) 了贏一個(ge) 價(jia) 值萬(wan) 元的釣魚竿,看來在這條路上還沒回頭。

  為(wei) 什麽(me) 男人喜歡釣魚

  跟刻在DNA裏的捕獵心理有關(guan)

  一竿在手,男人仿佛就拋下了所有的身份,遺忘了所有的煩惱。心理專(zhuan) 家陳誌林告訴記者,釣魚,有點像男人在古代打獵一樣,當魚兒(er) 上鉤的時候,就像是獵物被捕捉到手,喚醒了男人DNA裏的捕獵心理。

  他告訴記者,從(cong) 心理角度來理解釣魚的話,一是,釣魚的過程中可能會(hui) 遇到各種各樣的挑戰,比如天氣不好等等,當克服這些困難,成功釣到魚時,成就感油然而生。

  二是,釣魚能滿足他們(men) 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釣魚的過程中,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hui) 有一條什麽(me) 樣的魚上鉤,每當釣到一條心理預期之外的魚,都會(hui) 讓人感到興(xing) 奮和滿足。

  三是,能促使內(nei) 啡肽的分泌。魚兒(er) 上鉤的那一刹那,人體(ti) 會(hui) 分泌內(nei) 啡肽,讓人感到愉悅和興(xing) 奮。這種生理反應會(hui) 讓你對釣魚產(chan) 生強烈的依賴。

  四是,能放鬆和減壓,尤其是在水邊,人們(men) 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寧靜和美好,從(cong) 而減輕壓力,改善心情。

  另外,陳誌林還表示,心理學中有個(ge) “假性自體(ti) ”的說法,指的是有的兒(er) 童為(wei) 了滿足父母的需求,不斷地發展出一個(ge) 外殼,來回應外界,這是他們(men) 童年的生存方式。這件事的代價(jia) 就是,要壓抑真實的需求和想法。當假性自體(ti) 不斷被獎勵,這個(ge) 外殼就慢慢替代了真實的自己,在成人之後,不斷地延續這種模式,這往往會(hui) 導致內(nei) 在的撕裂和空虛感。

  拿釣魚來說,準備漁具,拋竿入水,觀察魚漂浮動,在魚上鉤的時候控製身體(ti) ,操縱魚竿,最終收魚入網,這一係列的過程,是邏輯、經驗、感覺的完美結合。

  陳誌林分析表示,這整個(ge) 過程裏,人的想法可以通過現實不斷地驗證和反饋,最重要的是,這是真實的自己和現實的直接接觸、互動,中間並沒有一個(ge) 外殼進行隔離,“這種流暢和通透的感覺,往往有著療愈的作用,用真實的自己去麵對外界,外界的回饋也直達內(nei) 心。這是釣魚會(hui) 讓人上癮的深層原因之一,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生命是真實地存在和活著的。”

  釣魚為(wei) 什麽(me) 會(hui) 發展到“上頭”

  “多變的酬賞”引發“不確定性上癮”

  陳誌林表示,成年人把釣魚當作愛好,跟未成年人沉迷於(yu) 電子遊戲相似,都是對不確定性上癮。

  具體(ti) 分析來看,不確定性上癮是人性的一麵,很多娛樂(le) 活動都包含不確定性的基本要素。在小說創作中,不確定性叫懸念;在劇情類短視頻創作中,不確定性叫反轉;電子遊戲可以說是不確定性的集大成者,不僅(jin) 體(ti) 現在遊戲輸贏的不確定性,在玩家激勵機製設計上也體(ti) 現得淋漓盡致,這在產(chan) 品設計上有個(ge) 說法——“多變的酬賞”,“而釣魚也是如此充滿不確定性,有沒有魚、大魚還是小魚,都不確定。”

  所有不確定性上癮都有一個(ge) 共性:即刻滿足或落差。陳誌林表示,“即刻”是指結果馬上就能出來,有沒有魚、遊戲輸贏,都是馬上就出來的結果,不需要等。另外,在遊戲中,玩家預期自然是想贏,結果贏了就滿足,開心了再來一把;結果輸了就不爽,不甘心就重開一局……所以無論遊戲輸贏,上癮的玩家都會(hui) 繼續下去,對釣魚來說,有魚咬鉤就滿足,長時間沒動靜就有落差;竿子抽起來,魚大了就開心,魚小了就有落差。

  同時,心理學也認為(wei) ,那些能夠讓你獲得額外、加倍或超乎尋常快樂(le) 的行為(wei) ,都容易使人上癮。一旦這個(ge) 人在生活、工作或感情中遇到了壓力,他們(men) 就更願意投入到釣魚、玩遊戲這些讓他們(men) 上癮的事情中去,可以使他們(men) 獲得心理上的安慰與(yu) 成就感。

  另外,針對有些人釣魚是為(wei) 了逃避生活,包括工作壓力、生活壓力、家庭矛盾等情況,陳誌林表示,有些男人遇到了煩心事不願意傾(qing) 訴,隻是藏在心裏,他們(men) 更容易進入“情緒的洞穴期”,就是說,他們(men) 需要一個(ge) 安安靜靜的環境,放空自己,什麽(me) 也不想。而釣魚就容易被男人當成轉移負麵情緒,尋求心理寄托的“熱愛”。而且,與(yu) 其他休閑運動相比,釣魚還有獨特的一麵,例如釣魚不需要論資排輩,而隻需要多一點運氣。

  如何防沉迷呢

  與(yu) “癮”建立更舒適的關(guan) 係

  雖然健康的生活模式是建議大家多去運動休閑,多多走進大自然,但看到很多沉迷釣魚的現象後,也有網友指出,任何事物,如果達到了癡迷的地步,那就不是單純的喜歡了,而是“玩物喪(sang) 誌”了。

  對此陳誌林認為(wei) ,人的自我認知方麵存在著隨意性、放縱性和感官性。很多時候,人不得已要對自己進行管製和束縛,在管理上,要學會(hui) 做延伸拓展,而不隻是單純止停和粗暴清除,應該拓展增項,逐步轉移。

  成功的戒癮不是讓“癮”成為(wei) 一個(ge) 禁忌,而是和“癮”建立一種更舒適的關(guan) 係。禁忌絕不是自由,真正的自由是:“癮”不再控製你,一件事做與(yu) 不做,由自己的意誌說話。

  拿釣魚來說,它隻是生活中的娛樂(le) ,家人、親(qin) 人才是我們(men) 依靠和牽掛的對象,這是靠個(ge) 人領悟的戒釣方法,也就是說,從(cong) 正確的角度去看待兩(liang) 者的輕重,調整個(ge) 人重心,改變對生活的態度和觀點,把重要的放首位,把娛樂(le) 放在末尾。(揚子晚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