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這些網上“大思政課” 何以“入腦入心”

發布時間:2023-11-07 14:55:00來源: 光明日報

  “小屏幕”變成立德樹人“大課堂”——

  這些網上“大思政課”,何以“入腦入心”

  一盞從(cong) 大英博物館出逃的中華纏枝紋薄胎玉壺,化身一個(ge) 可愛的女孩,在一位偶遇的中國同胞帶領下,能否順利找到歸家之路?近日,一部短劇《逃出大英博物館》火爆網絡,網友紛紛點讚——“小短劇也有大情懷”“青年人讓流量之花開在了民族情感深處”。

  “一直擔心我們(men) 的語言是否足夠有力,故事能否引人入勝?不管怎樣,我們(men) 堅持為(wei) 熱愛而行,傳(chuan) 承文化血脈,給青年帶來溫度。”該劇主創、兩(liang) 位年輕的短視頻博主“煎餅果仔”和“夏天妹妹”日前站上了2023“把青春華章寫(xie) 在祖國大地上”大思政課網絡主題宣傳(chuan) 和互動引導活動的講台,化身“思政講師”,講述自己奔赴英國實地考察、查閱資料、推敲劇本的心路曆程,激蕩起眾(zhong) 多青年的愛國情懷。

  “學生在哪裏,我們(men) 就去哪裏。”推動思政小課堂同社會(hui) 大課堂、網絡雲(yun) 課堂緊密結合,積極探索網絡育人新路徑,已成為(wei) 全國各級各類學校的共識。

  1.以網上強音奏響青春樂(le) 章

  “心中有陽光,傳(chuan) 遞正能量。歡迎大家在周六晚上8點準時參與(yu) ‘我是接班人’湖南省網絡大課堂……”每周同一時刻,該節目總製片人、總班主任郭曉芳總是麵帶笑容,以熟悉的開場白與(yu) 守候在屏幕前的全省中小學生見麵。

  《我和我的祖國》《雷鋒的朋友圈》……一個(ge) 個(ge) 主題精彩紛呈,將課堂從(cong) 傳(chuan) 統教室搬到三湘四水,讓廣闊世界成為(wei) 孩子們(men) 的“教科書(shu) ”;跨越時空界限,打破學科局限,雲(yun) 集眾(zhong) 多知名專(zhuan) 家學者與(yu) 孩子對話,在學生心中產(chan) 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一塊屏幕,打開一扇看世界的窗。”在湖南省藍山縣新圩鎮新圩學校校長段勝文看來,“我是接班人”網絡大課堂不僅(jin) 開闊了孩子們(men) 的視野、拓展了思維,更重要的是打造了立德樹人的網上“大課堂”,引領他們(men) 向上向善,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講好新時代網上‘大思政課’,要高舉(ju) 思想旗幟,以真理之光點亮青春之路,把學習(xi) 宣傳(chuan) 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作為(wei) 重中之重,引導廣大青年堅定擁護‘兩(liang) 個(ge) 確立’、堅決(jue) 做到‘兩(liang) 個(ge) 維護’。要心懷‘國之大者’,以網上強音奏響青春樂(le) 章,緊緊圍繞新時代新征程黨(dang) 的中心任務,引導廣大青年厚植愛國情懷、砥礪本領才幹。”中共中央宣傳(chuan) 部副部長,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hui) 辦公室、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任莊榮文表示。

  強化思想引領,將時代大主題轉化為(wei) 學生關(guan) 注的“小話題”,以網上強音奏響青春樂(le) 章,成為(wei) 各地各校的不輟探索。

  浙江省淳安縣下薑村如何從(cong) “窮髒差”變成“綠富美”?黨(dang) 的二十大召開後,浙江大學師生來到這裏,實地考察鄉(xiang) 村振興(xing) 、“千萬(wan) 工程”帶給浙江鄉(xiang) 村的蝶變。

  農(nong) 家樂(le) 、民宿忙、瓜果香,在黨(dang) 的二十大代表、下薑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薑麗(li) 娟的講解中,學生們(men) 邊看邊記錄,用一張張圖片定格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美好圖景,用一段段視頻記錄民族複興(xing) 偉(wei) 大征程上的奮進身影。他們(men) 的作品發布在學校“二十大精神麵對麵”融媒體(ti) 傳(chuan) 播專(zhuan) 欄後,激發了更大的網絡正能量。一位新疆網友留言:“年輕學子們(men) 將課本理論與(yu) 社會(hui) 實踐相結合,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好前景,希望大家學有所用、學有所獲。”

  “做好網絡思政工作要跨過一道‘翻譯關(guan) ’、答好一道‘共情題’。”浙江大學曆史學院兼職輔導員柯溢能感觸頗深:“隻有把理論與(yu) 現實結合起來,把網上和網下結合起來,激發多元群體(ti) 關(guan) 切,才能更好打造學習(xi) 共同體(ti) 、傳(chuan) 播共同體(ti) ,真正引導師生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qing) 聽人民呼聲,用內(nei) 心感應時代脈搏。”

  2.以網絡精品打造青春課堂

  “張小花”和“王大壯”因打掃宿舍衛生而產(chan) 生糾紛,一起跑到輔導員辦公室找“趙老師”主持公道……一則時長2分多鍾的短視頻《你以為(wei) 你以為(wei) 的輔導員就是你以為(wei) 的嗎》,用場景還原的方式生動演繹了高校輔導員在學生日常事務管理中的各項工作職能,形象解答了大學新生對輔導員工作內(nei) 容的疑惑。

  這個(ge) 貼近大學生活的視頻一經“中國大學生在線”微信公眾(zhong) 號頭條推出,短短3個(ge) 半小時瀏覽量就達到“10萬(wan) +”。

  “視頻出品人,是我們(men) 中心‘輔導員來啦’工作室的幾位一線專(zhuan) 職輔導員;視頻內(nei) 容,則是對標輔導員九大職業(ye) 能力要求創作而成。”陝西科技大學網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主任李萌介紹,“輔導員來啦”工作室是一個(ge) 以輔導員為(wei) 核心團隊、以大學生思政教育為(wei) 目標、以網絡原創短視頻為(wei) 主要題材、探索新時代輔導員網絡思政教育新陣地的工作室,力求以“微”言述大義(yi) ,展大情懷。

  這個(ge) 成立四年多的中心積極運用新媒體(ti) 技術,緊密對接學生實際需求、接受習(xi) 慣、心理特點,推出的爆款作品可不少——打造了IP人物“易小布”,以虛擬形象代替工作中心向學生發聲,拉近師生距離;建設了“有易思”共享供給站,運用移動課堂、交互體(ti) 驗輕應用等多種形式,綜合拍、畫、說、演、唱等多種方式,製作推出係列精品思政內(nei) 容。“讓有意義(yi) 的事變得有意思,有感情的事變得有感覺,為(wei)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供鮮活的教育樣態和時代樣本。”李萌說。

  黨(dang) 的創新理論和生動實踐是一道網絡思政大餐的“主材料”,貼近青年學生用網習(xi) 慣和話語體(ti) 係的傳(chuan) 播方式,則是增強育人實效的“調味劑”。如今,入群進圈,讓網絡思政工作時時處處事事圍繞學生、關(guan) 照學生、服務學生,成為(wei) 各校探索網絡育人路徑的積極做法。

  一係列創新的智慧教學技術和手段,使思政課不斷呈現新活力。在天津大學的思政課上,學生們(men) 可以佩戴VR眼鏡,“走”進中共一大會(hui) 址紀念館、南湖革命紀念館、井岡(gang) 山革命博物館、遵義(yi) 會(hui) 議紀念館等紅色場館,學習(xi) 紅色精神,汲取奮進力量。

  在青少年網民活躍聚集的網站平台特別是社交媒體(ti) 上,年輕人願聽願看、愛刷愛讚、共情共鳴的現象級產(chan) 品競相湧現。西南交通大學以弘揚科學家精神為(wei) 主題,創作並發布了與(yu) 大學生年紀相仿的卡通形象“小π同學”,推出了表情包、鑰匙扣等一係列周邊文創,用貼近大學生的語言,講好中國近現代科學家故事,培養(yang) 更多追“星”族,深受學生喜愛。

  3.以解疑釋惑引導青春方向

  在上海交通大學,一檔名為(wei) “望媒止惑”的學術脫口秀係列融媒體(ti) 節目很受歡迎。在社交媒體(ti) 專(zhuan) 題裏,對新媒體(ti) 社交利弊進行理論解讀;在網絡謠言專(zhuan) 題裏,講解特定熱點事件中的謠言傳(chuan) 播機製、網絡謠言鑒別技巧;在網絡追星專(zhuan) 題裏,分析粉絲(si) 文化及身份認同,探討如何看待並合理引導追星族……欄目主講人,是新媒體(ti) 與(yu) 社會(hui) 領域的知名學者。麵對社會(hui) 熱點問題,他們(men) 深入淺出地引導受眾(zhong) 進行批判思考,在增強受眾(zhong) 信息識別、判斷與(yu) 決(jue) 策能力的同時,還可助力學術大眾(zhong) 化傳(chuan) 播。

  在選好“主料”,用好“調料”的同時,讓學生們(men) 對網絡思政大餐回味無窮的,還有貼近現實、解疑釋惑的應用力。

  “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網絡育人同樣如此。”麵對00後學子,如何了解他們(men) 的思想動態,提升思政教育針對性、實效性,一直是北京科技大學輔導員戈譽陽思考的問題。

  為(wei) 此,戈譽陽作為(wei) 主要牽頭人成立“星辰大海”網絡思政輔導員工作室,致力於(yu) 為(wei) 學生提供高質量網絡文化作品。作為(wei) “陽光語錄”欄目主筆人,她針對學生現實困惑,以師生對話交流思想,一篇篇從(cong) 指尖流淌的暖心文字陪伴眾(zhong) 多學生從(cong) 懵懂走向成熟,從(cong) 迷茫走向堅定。

  “小屏幕”變身立德樹人“大課堂”。一堂堂精彩的雲(yun) 端思政課,正在不斷激發思政教育新能量。

  (本報記者 鄧暉)

  來源:光明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