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機接口正“接入”現實 倫理和法律問題不容忽視
腦機接口正“接入”現實
【科技創新世界潮】
◎本報記者 張佳欣
在美國加州舊金山的一個(ge) 實驗室裏,一位名叫安的來自加拿大的47歲女士坐在一個(ge) 大屏幕前。屏幕上有一個(ge) 看起來很像她的頭像。當安想要說話時,這一“數字化身”會(hui) 為(wei) 她發聲,而且使用的是她本人的聲音。2005年,一次毀滅性的中風讓安幾乎完全癱瘓,此後失語18年。現在,借助腦機接口(BCI),安終於(yu) 能開口“說話”了。
2022年,加州大學神經外科醫生愛德華·張在安的大腦表麵與(yu) 說話相關(guan) 的區域放置了253個(ge) 電極。當安試圖說話時,腦機接口便會(hui) 攔截大腦信號,將其轉化為(wei) 單詞、語音。該係統能以每分鍾78個(ge) 單詞的速度將語音轉換為(wei) 文本,雖不及常規語音平均每分鍾150個(ge) 單詞的速度,但相較之前的BCI技術已有很大進步。
這項研究發表在今年稍早時間的《自然》雜誌上,是2023年多項激發人們(men) 對植入式BCI興(xing) 趣的研究之一。同時,該領域的其他公司也在取得長足進步。例如,由企業(ye) 家埃隆·馬斯克創立的神經技術公司Neuralink招募癱瘓患者參與(yu) 其植入式BCI的首批試驗。
兩(liang) 種腦讀取技術
所有的腦讀取技術,無論是植入式還是非植入式,都基於(yu) 相同的基本原理:它們(men) 記錄與(yu) 語音或注意力等功能相關(guan) 的神經活動,“翻譯”該活動的含義(yi) ,並使用它來控製外部設備,或者隻是將其作為(wei) 信息提供給用戶。
植入式BCI比非植入式能記錄更多信息豐(feng) 富的大腦信號。大多數非植入式BCI是在頭皮上放置電極,使用“腦電圖”(EEG)方法檢測穿過頭骨的微小電場,這些電場反映出海量分布在大腦區域上的數百萬(wan) 神經元的平均放電情況。
發展中的植入式技術
許多公司都在開發植入式BCI並將其商業(ye) 化。
黑岩神經科技、ParadRomics和Neuralink公司已開發出可穿透大腦皮層,並記錄單個(ge) 神經元信息的電極係統。這幾家公司的接口是由數百個(ge) 堅硬筆直的電極組成的網格,單個(ge) 人體(ti) 內(nei) 可植入多個(ge) 陣列。
到目前為(wei) 止,Neuralink公司的植入裝置由多條長而靈活的聚合物線組成。這些電極包含許多記錄位點,比剛性電極陣列植入皮層更深。
相反,Synchron和精密神經科學公司研究的是放置於(yu) 大腦表麵的電極。Synchron的BCI裝置隻包含16個(ge) 電極,與(yu) 追求更大帶寬的趨勢相悖,其植入不需要神經外科手術,但低帶寬導致該裝置無法解碼人的思想。
非植入式裝置聚焦消費者
非植入式消費級頭戴設備的開發商麵臨(lin) 著一係列不同的障礙。《自然》網站指出,EEG存在的局限是無法解碼使用者的想法,它更善於(yu) 指示一個(ge) 人的總體(ti) 心理狀態。
有幾家公司研發了頭帶、耳機等腦電傳(chuan) 感產(chan) 品。這些產(chan) 品可推動用戶進入更深層次的冥想狀態,或者幫助人們(men) 進入更專(zhuan) 注、更有效率的狀態。2022年,英國利物浦足球俱樂(le) 部宣布,德國神經科技公司Neuro11的產(chan) 品能幫助球員在壓力大的情況下保持冷靜專(zhuan) 注。
一些產(chan) 品旨在直接操縱腦電波,希望改變用戶的精神狀態。英國Neudio初創公司使用一種算法記錄用戶的EEG,並實時生成合成音樂(le) ,旨在引導大腦活動,使人放鬆或集中注意力。其他公司也在使用類似的方法來改善睡眠質量。
與(yu) 此同時,元宇宙平台公司和蘋果公司已推出了包含眼動追蹤技術在內(nei) 的頭戴式設備。今年7月,蘋果獲得了一項專(zhuan) 利,可將腦電傳(chuan) 感器集成到AirPods耳機中。
倫(lun) 理和法律問題不容忽視
隨著讀腦神經技術的加速發展,倫(lun) 理學家和監管機構越來越多地質疑這些設備會(hui) 帶來的獨特風險。
美國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神經科學家拉斐爾·尤斯特稱,大腦是產(chan) 生人類思想的器官,是身體(ti) 的一部分,它應該是人類身份的庇護所。
《自然》網站指出,植入式醫療技術可能會(hui) 產(chan) 生倫(lun) 理問題。例如,考慮到人工智能軟件有助於(yu) 將用戶的大腦活動轉化為(wei) 決(jue) 策,因此存在有關(guan) 用戶的權力和責任問題。關(guan) 於(yu) 非植入式設備,消費設備記錄的腦電信號的質量仍然存在疑問。這些技術可能不僅(jin) 僅(jin) 意味著增強個(ge) 人計算體(ti) 驗的新方法,同時提出了一個(ge) 問題,即一個(ge) 人的大腦數據,甚至是精神隱私,是否會(hui) 被商業(ye) 化。
目前,智利是世界上唯一立法保護神經權利的國家。此外,巴西、墨西哥、西班牙和澳大利亞(ya) 政府正在討論如何製定神經技術相關(guan) 立法。(科技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