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求是網評論員:踐行全球文明倡議 推動文明交流互鑒

發布時間:2023-12-06 14:53:00來源: 求是網

  12月3日,首屆“良渚論壇”在浙江省杭州市開幕,主題為(wei) “踐行全球文明倡議,推動文明交流互鑒”。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向首屆“良渚論壇”致賀信,深刻闡明了良渚文化的獨特價(jia) 值,揭示了中華文明開放包容、兼收並蓄的鮮明特質,表達了對辦好“良渚論壇”的殷切期望。

  良渚遺址是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實證,是世界文明的瑰寶。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shu) 記的習(xi) 近平同誌對遺址的曆史地位作出重要論斷,“良渚遺址是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聖地”。2016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良渚古城遺址申遺作出重要指示,“要加強古代遺址的有效保護,有重點地進行係統考古發掘,不斷加深對中華文明悠久曆史和寶貴價(jia) 值的認識。”3年後,良渚古城遺址入選《世界遺產(chan) 名錄》,表明遺址所揭示的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獲得了國際廣泛認可,展現了中華文明的悠久曆史和人文底蘊,為(wei) 世人認識真實、全麵的古代中國和現代中國提供了又一個(ge) 獨特的曆史文化窗口。

  文化遺產(chan) 承載燦爛文明,傳(chuan) 承曆史文化,維係民族精神,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不僅(jin) 生動述說著過去,也深刻影響著當下和未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賀信中指出,在悠遠的曆史長河中,中華文明以獨樹一幟的創新創造、一脈相承的堅持堅守,樹立起一座座文明高峰。中華文明開放包容、兼收並蓄,不斷豐(feng) 富發展、曆久彌新,不斷吸取世界不同文明的精華,極大豐(feng) 富了世界文明百花園。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feng) 富。文明多樣性是人類社會(hui) 的基本特征。以什麽(me) 樣的態度對待不同文明,事關(guan) 人類文明進步,事關(guan) 世界和平發展。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文明交流互鑒重要主張,倡導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互學互鑒、共同進步,展現出獨具魅力的東(dong) 方智慧和虛懷若穀的大國氣度。今年3月,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與(yu) 世界政黨(dang) 高層對話會(hui) 上,總書(shu) 記鮮明提出全球文明倡議,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倡導弘揚全人類共同價(jia) 值、倡導重視文明傳(chuan) 承和創新、倡導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10月18日,總書(shu) 記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宣布,將舉(ju) 辦“良渚論壇”,深化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文明對話。在總書(shu) 記親(qin) 自關(guan) 心指導下舉(ju) 辦的首屆“良渚論壇”,是中國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之一,為(wei) 不同文明交流互鑒搭建了橋梁。

  大道不孤,眾(zhong) 行致遠。當今世界,各國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ti) ,相互尊重、和衷共濟、和合共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正確道路。各方要充分利用“良渚論壇”平台,深化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文明對話,踐行全球文明倡議、加強文明交流借鑒,弘揚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推動不同文明和諧共處、相互成就,促進各國人民出入相友、相知相親(qin) 。(求是網)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