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出行新選擇 武漢多條定製公交線路“出圈”
定製公交讓市民出行有了新選擇
武漢多條定製公交線路“出圈”,明年線路數量有望翻番
2002年8月,沿江敞篷旅遊觀光線路T206開通,配備乘務員和導遊,這也是武漢最早的定製旅遊線路。
上個(ge) 月,一條全新的周末版“公交旅遊專(zhuan) 線”在白沙洲片區悄然開通。這條定製公交線路從(cong) 白沙洲南郊小路出發,途經白沙洲片區10個(ge) 站點後,直抵不久前重新開放的武漢動物園,滿足白沙洲、青菱片區居民周末短途出行的個(ge) 性化需求。
定製公交,采用“提出需求——規劃線路——時間預約——集中乘坐”流程,最大限度滿足企事業(ye) 單位、個(ge) 人團體(ti) 特定的出行需求。它靈活、低碳,受到百姓青睞。截至目前,武漢公交集團已經開通定製公交線路260餘(yu) 條,涵蓋通勤、通學、旅遊、就醫等方方麵麵,日均車輛規模超300台,日均服務乘客4.8萬(wan) 人次。
因勢而動,定製業(ye) 務增長迅速
2019年至2022年,受疫情影響,人們(men) 的出行方式發生了重大改變,全國的公交企業(ye) 均麵臨(lin) 著日均客流量40%至50%的下滑。
這一背景下,武漢公交集團因勢而動,大力發展定製公交業(ye) 務謀求轉型發展。今年6月,集團將定製公交業(ye) 務從(cong) 家家夢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剝離,收歸集團營運部統一管理,結合企業(ye) 自身優(you) 勢,重點發展通學、通勤定製公交業(ye) 務。
8月27日,一輛貼著巨幅婚紗照、車廂掛滿拉花、插花、“囍”字的“公交婚車”從(cong) 姑嫂樹路融創融公館一期出發,一路巡遊,抵達漢口江灘好百年美侖(lun) 國際酒店迎娶新娘,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目光。僅(jin) 3個(ge) 月,武漢公交集團第一營運公司就已承接了50單定製婚車接親(qin) 業(ye) 務。
不到半年時間,多條定製公交相繼開通。中秋、國慶長假期間,三條串聯商圈和景區的定製公交方便了大批遊客假期出行;10月12日,武漢市中心醫院楊春湖院區定製醫療公交專(zhuan) 線開通,方便周邊就醫群眾(zhong) 。與(yu) 此同時,“歌迷專(zhuan) 車”“球迷專(zhuan) 車”等定製服務讓眾(zhong) 多歌迷和球迷順利抵達、盡興(xing) 而歸。
D101公交定製專(zhuan) 線組建於(yu) 2022年12月25日,主要服務於(yu) 江夏上汽通用有限公司(武漢分公司)配套廠家、延鋒汽車內(nei) 飾、延鋒汽車座椅、延鋒汽車坐套、華域視覺燈具等多個(ge) 廠家、2000餘(yu) 名員工的上下班通勤。
需求方延鋒汽車飾件係統(武漢)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黃翠說,隨著上汽通用配套廠家越來越多,出行難曾一度製約企業(ye) 健康發展,定製公交的開行,大大降低了員工出行成本,也讓企業(ye) 經營環境得到改善。“我們(men) 現在出行方便不少,廠區周邊混亂(luan) 的交通秩序也得到改善。”華域視覺科技(武漢)有限公司調度組長吳文誌認為(wei) ,定製公交可滿足客戶個(ge) 性化的需求,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除了市場需求強烈,從(cong) 中央到地方出台的各項政策和措施,也給予定製公交巨大成長空間。
今年,交通運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安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的《關(guan) 於(yu) 推進城市公共交通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若幹意見》提到,鼓勵發展微循環公交,支持開通定製公交,優(you) 化定製公交管理流程,支持發展“公交+旅遊”服務模式,支持圍繞主業(ye) 拓展多元化經營。
今年9月,武漢市交通運輸局、市公安局和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進一步規劃全市道路包車客運管理的通知》,明確鼓勵合規的公交企業(ye) 開行通勤班車、社區接駁車、定製公交等多品種、多樣的特色公共交通,滿足企事業(ye) 單位通勤服務需求。
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10月,全市定製公交新增通學專(zhuan) 線121條、通勤專(zhuan) 線105條,日均服務4.8萬(wan) 人次,其業(ye) 務涵蓋了婚慶、旅遊、就醫等多個(ge) 領域。
開辟定製公交是延續也是破局
11月27日,武漢公交二公司營運管理部調度組長李友平在談到武漢定製公交發展曆程時介紹:“武漢定製公交其實在20世紀90年代就已有了雛形,在運營方式上跟如今也相差無幾。”
李友平1986年進入武漢公交,先後擔任車隊長、調度員、安全員,到如今的營運管理部調度組長,親(qin) 曆了武漢公交近40年的變化發展。據他回憶,在20世紀90年代,武漢公交其實就已有了定製專(zhuan) 車業(ye) 務,那時專(zhuan) 車業(ye) 務歸武漢公交總公司各場的營運股管理,各場成立機動隊負責接送職工上下班。企事業(ye) 單位早晚通勤、學校學生通學等,也是采用定時定點的發車模式。
“機動隊一般有5至10台車,像武漢市供電局、青山熱電廠、武鋼等單位都購買(mai) 了這種有償(chang) 服務的定製專(zhuan) 車。”李友平說。2003年,為(wei) 緩解江漢區站北新村、華安裏、常青公園周邊城中村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上下學公交出行難,應武漢市教育局要求,武漢公交陸續開通了由常青路民航新村到取水樓小學、航空路小學、惠康裏小學、鄔家墩小學、單洞路小學等學校的公交定製專(zhuan) 車,早晚接送學生的場景蔚為(wei) 壯觀。
2010年開始,武漢公交各個(ge) 營運公司相繼開通多條通學公交,線路遍布武漢三鎮。今年40歲的公交司機李攀說,他在2012年到公交705路開車時,線路就有了常青路到馬場角、常青路到取水樓的“校車”。至2014年,學校定製專(zhuan) 車規模達到最高峰,僅(jin) 原武漢公交二公司每天就有30至40台公交車負責接送七八個(ge) 學校的學生。
2014年6月,武漢公交集團成立了武漢家家夢汽車服務有限公司,深入“大社區、大企業(ye) 、大商場、大學、大機關(guan) ”五大固定客流集中點,開展市民需求調查,定製公交業(ye) 務步入正軌。次年,首批3條線路開通運營,收獲了大批乘客的積極評價(jia) 。
“我們(men) 起步早,卻也要追趕。”武漢公交集團營運部部長汪文擎稱,此輪定製公交開辟熱潮,既是響應民生需求的一種延續,也是出於(yu) 對公交行業(ye) 遇到困境需要破局的考慮。
據了解,定製公交業(ye) 務比武漢起步稍晚的南昌,通過大力推出社區定製巴士、家企專(zhuan) 線、菜農(nong) 專(zhuan) 線、旅遊專(zhuan) 線等多個(ge) 定製公交品種,實現了定製公交從(cong) 無到有、從(cong) 優(you) 到“快”的跨越式發展。2020年至2022年,南昌定製公交累計運送乘客1.5億(yi) 人次,日均客運量達到13.7萬(wan) 人次。
互聯網+定製,明年線路數量有望翻番
記者調查了解到,定製公交的成功開行,離不開前期反複的調研。
近年來,白沙洲區域內(nei) 多個(ge) 居民小區先後建成入住,不少上班族期盼開通經三環線直通光穀的公交線路。為(wei) 解決(jue) 市民群眾(zhong) “出行難”問題,武漢公交第五營運公司於(yu) 今年1月4日開通“白沙洲至光穀金融港”區間定製公交專(zhuan) 線。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為(wei) 了確定線路走向,調研人員曾先後實地探訪多達6次、時間長達一個(ge) 多月。
而一條定製公交線路真正被市場接納並較好運營則需要更長時間。“白沙洲至金融港”公交定製專(zhuan) 線負責人餘(yu) 彥鵬告訴記者,線路運營期間,根據沿線市民乘客的反饋和客流量情況,線路先後3次增加運力投放,從(cong) 開線初期的2台配車增至目前的6台。經大數據監測顯示,線路運營10個(ge) 月來,日均客流從(cong) 開通時的40人次/天上升至目前的500餘(yu) 人次/天。
通過走訪多條定製公交線路,記者發現,通過調研和實踐,武漢公交看到了隱藏在常規路線之外的市場,極強的便民性是讓定製公交較快“出圈”的關(guan) 鍵。
12月2日,武漢公交又開通了第二條周末版白沙洲(東(dong) 瀾岸)至武漢動物園的公交“旅遊專(zhuan) 線”。對比第一條,第二條專(zhuan) 線行程更遠,覆蓋的麵積更廣、小區更多。“以往帶孫子去動物園遊玩,需要乘坐690路轉乘653路和580路,不堵車的情況下需要一個(ge) 半小時,現在45分鍾就可以從(cong) 家門口直達漢陽動物園了,也不用走路,真的很方便。”家住南郊小路新力城的業(ye) 主王先生感慨地說。
“今年是打基礎的一年,還有明顯短板需要補足。”汪文擎表示,現階段製約武漢定製公交發展的還有三個(ge) 方麵的問題。首先在軟件方麵,智慧平台建設沒有完成,無法實現網上定製公交;其次在硬件方麵,現有的車型比較單一,無法滿足高、中、低市場的差異化需求,比如有些訂單明確要求車輛要有50多座,還要配備行李箱,現階段難以滿足;再者業(ye) 務營銷拓展方麵人才較為(wei) 短缺,市場開發能力受限。
針對這些問題,武漢公交集團正逐一攻破。目前,武漢定製公交App正在進行開發,有望在春節前推出。這款App上線後可顯示目前所有正在運營的定製線路,市民可以通過App網上訂票。此外,App還能進行定製線路征集,根據大數據來判斷兩(liang) 地之間的線路是否能夠開通。“隻要達到80%的滿座率,就可以開通新的定製線路,”汪文擎說,“明年,我們(men) 還將持續加大對硬件的投入和人員的引進,力爭(zheng) 定製線路翻番,日均服務人次翻番。”(武漢晚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