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加速!中國散裂中子源

發布時間:2023-12-06 14:57:00來源: 科技日報

  【走近大國重器】

  ◎本報記者 龍躍梅

  通 訊 員 張 瑋

  藍天一碧如洗,雲(yun) 朵舒展飄過。汽車在廣東(dong) 東(dong) 莞鬆山湖科學城穿行,轉過一個(ge) 彎後,眼前豁然開朗,遠處山坡上,“中國散裂中子源”7個(ge) 遒勁有力的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11月12日,科技日報記者走進中國散裂中子源的譜儀(yi) 大廳時,這裏正忙著一件大事——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與(yu) 中山大學共建的高能非彈性中子散射譜儀(yi) 揭牌。作為(wei) 中國散裂中子源建設的8台合作譜儀(yi) 之一,這也是國內(nei) 首台中高能非彈性中子散射譜儀(yi) ,填補了我國百兆電子伏以上中高能非彈性中子散射的空白。

  看著又一個(ge) “首台”誕生,在場的人們(men) 難掩喜悅。

  中國散裂中子源,為(wei) 洞察微觀世界、探究物質材料微觀結構提供了新的“超級顯微鏡”,讓中國科研人員的笑容更加自信。

  尋 光

  ——建自己的散裂中子源

  “當你走進一個(ge) 昏暗的房間,首先要做什麽(me) ?”

  走在中國散裂中子源的沙盤邊,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東(dong) 莞研究部中子科學部副主任張俊榮向記者發問。

  “開燈?”記者本能地答道。

  “對。在暗的環境中,必須要有一個(ge) 光源照亮物質,才能看到房間裏的所有布局、所有東(dong) 西。”張俊榮說,散裂中子源也具有這樣的強大功能,通過其發出的“光”,我們(men) 可以看到物質的微觀結構,從(cong) 而了解物質的組成。

  曾幾何時,隻有英國、美國和日本擁有這種看清物質結構的“超級顯微鏡”——脈衝(chong) 式散裂中子源。這意味著,我國科學家如果要對一些領域開展研究,隻能向國外申請使用設備。

  “由於(yu) 設備有限,我們(men) 不僅(jin) 要排很久的隊,而且在諸多方麵受製於(yu) 人。”張俊榮說。

  說話間,記者來到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總指揮陳和生的辦公室。

  辦公桌、茶幾、沙發,都是最簡單的擺設。一張散裂中子源工程圖,貼在牆上最顯眼的位置。

  “中國的科學技術,歸根結底要靠中國人,在自己的土地上才能發展起來!”陳和生告訴記者,中國散裂中子源可為(wei) 材料科學技術、物理學、化學化工、生命科學、新能源等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提供先進的科研平台,對解決(jue) 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前沿科學諸多領域的瓶頸問題有著重要意義(yi) 。

  追 光

  ——讓中子“跑”起來

  在中國散裂中子源的加速器區域,隻能看到一棟長方形建築和一棟環形建築,相關(guan) 設備都埋藏於(yu) 隧道內(nei) 。

  中國散裂中子源的裝置包括直線加速器、快循環同步加速器、靶站以及中子散射譜儀(yi) 等。

  加速器建在13米到18米深的地下,其中直線加速器隧道長240米,快循環同步加速器周長228米,相當於(yu) 半個(ge) 足球場大小。

  “裝置運行期間,隧道全部封閉,調控也是遠程。”張俊榮介紹說。

  在肉眼看不到的地下,是微觀粒子的廣闊天地。

  一個(ge) 離子源產(chan) 生負氫離子,在直線加速器內(nei) 加速到高速運行。此時的速度依然不夠產(chan) 生中子,需要進入快循環同步加速器繼續加速。

  “在數百米長的環形隧道中,每一圈質子的速度都會(hui) 增加。加速2萬(wan) 圈左右,質子的能量達到16億(yi) 電子伏特,速度達到光速的92%。”張俊榮說,別以為(wei) 加速2萬(wan) 圈需要很長時間,實際上就是“嗖”的一下。

  如此高速高能的質子,順著隧道來到了下一站——靶站。

  和埋藏在地下的加速器不同,靶站建在地麵上,與(yu) 中子散射譜儀(yi) 同處一個(ge) 寬闊的大廳。不過,為(wei) 了確保安全,靶站和譜儀(yi) 都用混凝土屏蔽體(ti) 保護了起來。

  在大廳裏,靶站位於(yu) 中間位置,外表塗裝成藍色,非常顯眼。靶站周圍,延伸出來一條條譜儀(yi) ,每一條譜儀(yi) 都塗上不同的顏色,有不同的作用。

  在靶站裏麵,高速高能的質子轟擊金屬鎢,就會(hui) 釋放出中子。這些中子通過一條條譜儀(yi) 引出來,到達放置樣品的實驗站。

  “用中子打到樣品之後,通過對中子和樣品作用散射出來的一些中子進行分析,就能知道物質結構是怎樣的。”張俊榮說。

  試想,麵前有一張看不見的網,人們(men) 不斷扔出玻璃彈珠。有的彈珠穿網而過,有的彈珠打在網上再彈向不同角度。如果彈珠發得足夠多且強,就能通過彈珠的軌跡反向推測出網的形狀。

  目前,中國散裂中子源運行已十分順利。這背後,是10多年的籌備和6年半的建設——2018年中國散裂中子源正式投入運行,使我國成為(wei) 世界上第4個(ge) 擁有脈衝(chong) 式散裂中子源的國家。

  發 光

  ——創造出一批源頭創新成果

  譜儀(yi) 大廳,是中國散裂中子源科研人員以及來自高校、研究院、企業(ye) 等用戶工作的地方。走在大廳內(nei) ,記者看到這裏正進行著多物理譜儀(yi) 、通用粉末衍射譜儀(yi) 等多台譜儀(yi) 實驗。

  在這裏做實驗,用戶通常要先製備樣品、安裝樣品。實驗開始之後,中國散裂中子源的科研人員和用戶在譜儀(yi) 的控製室一起討論數據結果、實驗結果等。

  控製室的布置較為(wei) 簡單,牆上的液晶顯示屏上,各種數據一目了然。

  張俊榮說,中國散裂中子源一年運行200多天,運行期間24小時開機,用戶比較辛苦,需要隨時在控製室更換樣品、進行數據討論等,把每分鍾都充分利用起來。

  中國散裂中子源機時很珍貴,用途也很廣泛。

  “比如,高鐵車輪很大很重,很少有手段能穿透車輪看到其內(nei) 部結構,但中子能提供獨一無二的手段。”張俊榮說,中子可以直接穿透大型部件,無損地看到其內(nei) 部缺陷或者結構變化,再通過結構演化研究,技術人員就可以提高裝備的可靠性、穩定性。

  “在自家門口做實驗,太方便了!”中國散裂中子源的投入使用,讓香港大學教授黃明欣受益良多。過去,他需要先向國外散裂中子源申請機時,然後設計好實驗步驟,把材料寄到國外,待實驗做好之後再傳(chuan) 回數據。

  利用中國散裂中子源的通用粉末衍射譜儀(yi) ,黃明欣團隊發現了強度高且韌性好的“超級鋼”的微觀原理,研究成果曾兩(liang) 度刊於(yu) 《科學》。

  2018年投入運行以來,中國散裂中子源已累計完成10輪開放運行,一年開放機時超過5000小時,擁有約5000多個(ge) 注冊(ce) 用戶,總共完成課題1000餘(yu) 項,在航空航天、量子、能源、合金、高分子、信息材料等眾(zhong) 多領域發光發亮,創造出一批源頭創新碩果。

  采訪即將結束時,散裂中子源科學中心主任王生告訴記者,二期工程建設即將啟動,未來譜儀(yi) 數量將增加到20台,加速器打靶和靶站功率將從(cong) 100千瓦提升到500千瓦,大大提高實驗精度和速度。屆時,中國散裂中子源將測量更小的樣品,研究更快的動態過程,滿足更多用戶的需求!

  (科技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