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2300多年的趙長城被攔腰截斷 生態文保不可“自毀長城”

發布時間:2023-12-12 15:17:00來源: 央廣網

  【央廣網評】2300多年的趙長城被攔腰截斷 生態文保不可“自毀長城”

  近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集中通報典型案例指出,河南省新鄉(xiang) 市輝縣、衛輝等地違規挖砂采石破壞生態環境問題突出,導致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趙長城遺址遭到破壞。十餘(yu) 年間,趙長城遺址從(cong) 3010米減少到855米,令人痛心。長期私挖濫采河砂,不僅(jin) 對文物遺址造成極大損壞,也嚴(yan) 重破壞了河床生態環境。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重要象征。始建於(yu) 春秋戰國時期的早期長城,對於(yu) 研究當時的曆史、文化和社會(hui) 發展具有重要價(jia) 值。不同於(yu) 那些得到精心修繕和維護的景區,曆經2000多年滄桑巨變的趙長城本身已經十分脆弱,隻有紮紮實實做好保護,才能妥善保存其承載的曆史文化信息。此次遭到破壞的趙長城遺址屬於(yu)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這意味著有關(guan) 責任人員不僅(jin) 違反了文物保護法、《長城保護條例》,更涉嫌觸犯刑法,很有可能因此承擔刑事責任。

  需要注意的是,當地並非首次發生“自毀長城”的悲劇。2015年至2017年,某新能源有限公司在輝縣建設風電項目時,對趙長城遺址本體(ti) 和環境風貌造成嚴(yan) 重破壞。事後,當地主要領導和有關(guan) 部門被追責,4名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留。教訓還在眼前,同一個(ge) 地方為(wei) 何又見“自毀長城”?當地有沒有把文物保護、生態保護放到應有的高度?

  無論是生態環境保護還是文物保護,幹出成績不容易,毀於(yu) 一旦很簡單。具體(ti) 到此案,當地采礦企業(ye) 有的毫無文保意識甚至明知故犯,有的在禁采區域無證采砂,有的長達5年時間越界開采,暴露出主管部門長期以來嚴(yan) 重怠政失職。對於(yu) 監管缺失、履職不到位的人員,還應啟動追責機製,對其違法失職行為(wei) 追究責任。

  麵對長城的一次次“悲鳴”,與(yu) 其亡羊補牢,不如防患未然。對於(yu) 文物或生態環境來說,很多破壞造成的傷(shang) 害是不可逆的,即便勉力修複,也喪(sang) 失了它們(men) 原始的完整性。此次督察也以鮮活的例證證明:文化與(yu) 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沒有脫離自然的文化,也沒有脫離人類文明的生態保護,文物保護與(yu) 生態治理具有高度同一性。文物管理部門和自然資源監管部門還要敲響警鍾,拿出失責必問、問責必嚴(yan) 的態度,堅決(jue) 守住文物和生態保護的紅線、底線。(央廣網特約評論員 王鍾的)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