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PM2.5實現連續三年穩定達標
中新網北京1月3日電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3日介紹,2023年,北京市大氣環境中四項主要汙染物持續穩定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其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為(wei) 32微克/立方米, 實現連續三年穩定達標。
據介紹,2023年,對北京市大氣汙染治理工作來說,是極為(wei) 不易的一年。這一年,正值氣候周期轉換、氣象條件整體(ti) 不利,同時又遭遇了多次外來沙塵影響,且發生頻率和嚴(yan) 重程度為(wei) 近十年來之最,影響空氣質量的外在因素形勢嚴(yan) 峻。北京市與(yu) 周邊省區市積極開展聯防聯控聯治,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利用一切有利條件,穩住了空氣質量改善成果。
就各項指標來看,2023年,北京市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為(wei) 32微克/立方米, 實現連續三年穩定達標。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等其他三項主要汙染物的年均濃度分別為(wei) 61、26和3微克/立方米,均持續多年穩定達標。
2023年,北京PM2.5優(you) 良天數占比達九成,PM2.5最長連續優(you) 良天數為(wei) 192天,比去年增加了20天,相較2013年的13天,更是由不到半個(ge) 月增加到了超過半年。
從(cong) 更長的時間軸觀察,與(yu) 2013年相比,北京2023年的PM2.5、PM10、NO2、SO2分別下降64.2%、43.6%、53.6%、88.7%,空氣質量實現根本改善;與(yu) 社會(hui) 經濟活動和擴散條件水平相似的2019年相比,北京2023年PM2.5、PM10、NO2、SO2分別下降23.8%、10.3%、29.7%、25.0%,空氣質量整體(ti) 保持改善趨勢。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介紹,疫情期間,生產(chan) 、交通、用能等非正常減少,使得汙染排放非常態大幅降低。2023年,隨著社會(hui) 經濟運轉恢複,京津冀區域主要工業(ye) 品產(chan) 量不同程度上升,京津冀及周邊區域NO2遙感監測柱濃度水平同比總體(ti) 升高約兩(liang) 成。北京市交通運輸活躍度顯著提升,交通排放活動水平增幅兩(liang) 成;工業(ye) 生產(chan) 及社會(hui) 服務穩步回暖。疫情後社會(hui) 經濟水平快速恢複,區域汙染排放水平明顯上升,對空氣質量持續改善造成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在社會(hui) 活動水平全麵恢複,生產(chan) 生活排放增加的大背景下,北京市多措並舉(ju) ,深挖減排,最大限度壓減排放增量。
此外,2023年,外來沙塵多次頻繁影響北京,根據空氣質量監測結果統計,全年共有30天受到外來沙塵的直接影響,全年8天重汙染日中有6天是外來沙塵造成的重汙染日。其中,4月中旬發生一次嚴(yan) 重沙塵汙染過程,造成2天6級嚴(yan) 重汙染、2天5級重度汙染、1天4級中度汙染,PM10小時峰值濃度達到1384微克/立方米,是近十年空氣質量受到外來沙塵影響最重的年份,區域顆粒物本底濃度明顯增加。
據介紹,麵對不可抗拒的外來沙塵影響,北京市發揚“一微克”精神,舉(ju) 全市之力,百日攻堅,力克沙塵帶來的揚塵“二次汙染”。2023年,全市降塵量為(wei) 3.6噸/平方公裏·月,較2019年下降37.9%,城市潔淨度明顯提升。(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