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中國足協亮出職業聯賽新政“三板斧”

發布時間:2024-01-04 14:32:00來源: 華西都市報

  開放冠名、允許俱樂(le) 部異地遷移、每隊單場可上5外援

  中國足協亮出職業(ye) 聯賽新政“三板斧”

  中國足協3日在其官網發布了關(guan) 於(yu) 職業(ye) 俱樂(le) 部政策調整的文件,就俱樂(le) 部易地轉讓、商業(ye) 冠名、新賽季外援人數等焦點問題進行了調整。文件提出,允許俱樂(le) 部在2024-2028賽季對所屬球隊冠名,有條件接受職業(ye) 俱樂(le) 部的異地遷移,中超新賽季每場比賽每隊最多可有5名外援上場。三項舉(ju) 措齊出台,也被大家稱為(wei) 中國足協新年的“三板斧”。那麽(me) ,這三板斧到底新在哪裏?

  允許俱樂(le) 部對球隊冠名

  《中國足球協會(hui) 職業(ye) 俱樂(le) 部和球隊名稱管理規定(試行)》在職業(ye) 俱樂(le) 部球隊冠名方麵的調整為(wei) :俱樂(le) 部名稱堅持非企業(ye) 化(中性名),允許俱樂(le) 部在2024-2028賽季對所屬球隊冠名。文件還規定,俱樂(le) 部所屬球隊不得接受俱樂(le) 部股東(dong) 的字號、商號或品牌(包括與(yu) 其相似的漢字或詞組)的冠名;不得接受博彩、煙草等讚助商的冠名;一支球隊僅(jin) 可接受一個(ge) 讚助商的冠名;不同俱樂(le) 部的球隊不可被同一讚助商(包括其前十大股東(dong) 或實際控製人的字號、商號或品牌)冠名。

  有條件接受異地遷移

  《中國足球協會(hui) 男子職業(ye) 足球俱樂(le) 部變更注冊(ce) 會(hui) 員協會(hui) 及股權轉讓規定(試行)》在異地遷移、股權變更等方麵的調整為(wei) :一是有條件接受異地遷移;二是取消新升級俱樂(le) 部在升級一年內(nei) 不得進行重要股權轉讓的限製;三是適度放寬對轉讓方、受讓方的資格審查要求,更好地適應俱樂(le) 部股權多元化改革的要求。

  中超每隊每場可上5名外援

  3日中國足協在其官網發布了2024賽季中超、中甲和中乙俱樂(le) 部球員轉會(hui) 注冊(ce) 相關(guan) 文件,文件對外援政策進行了調整:中超新賽季每場比賽每隊最多可有5名外援上場、中甲每隊最多可有3名外援上場。

  與(yu) 此前相比,中超、中甲新賽季外援注冊(ce) 名額、報名和上場人數進行了調整。2024賽季,各中超俱樂(le) 部注冊(ce) 外援人數累計不得超過7名,中甲注冊(ce) 外援人數累計不得超過4名;中超每場比賽外援報名最多5名、上場最多5名,中甲每場比賽外援報名最多3名、上場最多3名。

  此外,中超、中甲新賽季冬季轉會(hui) 窗口時間為(wei) 1月4日至2月28日,夏季轉會(hui) 窗口為(wei) 6月17日至7月15日;中乙新賽季冬季轉會(hui) 窗口時間為(wei) 1月4日至3月8日,夏季轉會(hui) 窗口與(yu) 中超、中甲一致。

  據中國足協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外援政策調整是大勢所趨,有利於(yu) 中超球隊更好適應亞(ya) 冠比賽。

  綜合新華社、京報網

  焦點解讀

  開放異地遷移 四川九牛或遷至深圳

  此次中國足協新政調整了男子職業(ye) 足球俱樂(le) 部異地遷移政策,但有幾個(ge) 前提條件——凡是想要異地遷移,就必須得到轉出、轉入地的同意,以及中國足協同意,並且5年內(nei) 不允許再次轉讓。

  足協新規之下,對於(yu) 四川球迷來講,上賽季衝(chong) 超成功的四川九牛是走是留充滿了懸念。上賽季初,希望搬遷到湖南的四川九牛因為(wei) 多種原因導致計劃擱淺。衝(chong) 超成功後,四川九牛表達了想繼續留在四川的想法,但基於(yu) 場地條件、政策支持方麵存在困難,“留下來”並未板上釘釘。

  1月3日,記者聯係到四川九牛投資方城市足球集團相關(guan) 負責人,對方表示,針對足協新政,俱樂(le) 部正在消化相應細則,目前到底是走是留還有待俱樂(le) 部高層進一步磋商。他提到,俱樂(le) 部此前和深圳方麵有過關(guan) 於(yu) 搬遷的溝通,不排除會(hui) 搬遷到深圳。

  華西都市報-封麵新聞記者 陳羽嘯

  封麵評論

  活下去,比什麽(me) 都重要

  □蔣璟璟

  當下,中國足球深陷泥潭,競技水平、行業(ye) 聲譽和商業(ye) 價(jia) 值等各項指標,幾乎均跌落穀底。此刻,中國足協宣布“允許俱樂(le) 部未來5個(ge) 賽季對所屬球隊冠名”,著實有些逆周期調節的意思。當然,規則雖然開了個(ge) 口子,但到底有沒有投資人願意來“抄底”,還要打個(ge) 問號。

  中超聯賽整體(ti) 的商業(ye) 開發和盈利能力極為(wei) 有限,具體(ti) 到俱樂(le) 部層麵,大多數球隊更是無法實現盈虧(kui) 平衡。此前全盤封殺“冠名變現”的創收路徑,相當於(yu) 掐斷了球隊為(wei) 數不多的輸血管。當初激進的俱樂(le) 部中性名政策,據說初衷是“強化球隊文化基因、打造百年俱樂(le) 部”,看起來是學習(xi) 先進經驗,與(yu) 國外主流聯賽的做法接軌。但這一充滿理想主義(yi) 的照搬照抄,忽略了國內(nei) 足球投資、足球消費基本麵孱弱的現實。最終,在“沒有冠名,收入減少,緊縮開支,成績滑坡”的負向循環中,整個(ge) 職業(ye) 聯賽沒有“窮且益堅”,而是不出所料地消沉淪落下去。

  不可否認,一係列去泡沫化、去金元化的舉(ju) 措,對於(yu) 中國足球的生態健康確有必要。然而,從(cong) 去金元化到去商業(ye) 化,從(cong) 降溫到速凍乃至“冰封”,矯枉過正,讓中國職業(ye) 足球付出了巨大代價(jia) 。時至今日,痛定思痛,“在保持俱樂(le) 部中性名的前提下,重新開放球隊冠名”,這一姍姍來遲的糾偏之舉(ju) ,有望一解多家俱樂(le) 部的燃眉之急。先輸血先續命,活下去是當務之急,比什麽(me) 都重要。

  “身價(jia) ”是靠成績踢出來的,真金白銀的激勵,從(cong) 來是競技的核心驅動力。希望有了冠名、有了盼頭的各級職業(ye) 球隊,能夠早日走出陰霾,一步步把失去的鬥誌、把屬於(yu) 中國足球的價(jia) 值找回來。

  (來源:華西都市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