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2024,我們需要什麽樣的演唱會

發布時間:2024-01-05 11:50: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2023年的音樂(le) 演出,有吵鬧,更有歡笑;有爭(zheng) 端,更有感動。爭(zheng) 議的背後,是大眾(zhong) 對於(yu) 音樂(le) 演出更高的期待,對演出市場向著更良性方向發展的追求。

  ——————————

  跨年時刻,你被演唱會(hui) 刷屏了嗎?

  今年各大衛視的跨年演唱會(hui) 可謂各顯其能,熱鬧非凡。“熱烈向前”2023-2024湖南衛視芒果TV跨年晚會(hui) 不僅(jin) 有“浪姐”“披哥”同框,還邀請到韓紅、鳳凰傳(chuan) 奇、李榮浩等藝人演出。“更好2024”江蘇衛視跨年演唱會(hui) 則請到鄧紫棋、薛之謙、周深、周華健等歌手加盟……

  線下,音樂(le) 演出同樣火爆。元旦期間,陳奕迅、林宥嘉、梁靜茹、趙傳(chuan) 等個(ge) 人演唱會(hui) 輪番開唱,芒禾跨年音樂(le) 節、“當燃有你”跨年音樂(le) 嘉年華等接連上演。

  其實,這場看似為(wei) 跨年而生的音樂(le) 狂歡,並非節日特有,它早已貫穿了2023一整年。根據中國演出行業(ye) 協會(hui) 公布的數據,截至2023年第二季度,大型演唱會(hui) 、音樂(le) 節演出場次428場,環比增長448.72%;從(cong) 觀演人數分布來看,前三季度演唱會(hui) 觀演人數占比約60%,用戶持幣向演唱會(hui) 等少數大型演出的流動明顯。

  在這個(ge) 音樂(le) 演出井噴的2023年,音樂(le) 給我們(men) 帶來了太多的歡笑與(yu) 感動,有“為(wei) 了一個(ge) 人飛往一座城”的“跋山涉水”再相逢,也有“將演唱會(hui) 變身大型KTV”的樂(le) 此不疲。而這一年,音樂(le) 演出也伴隨著吵鬧:黃牛票、遮擋票、五月天“假唱”爭(zheng) 議……風波不斷。

  那麽(me) 在熱鬧的背後,2023年的音樂(le) 演出現狀究竟如何?新的一年,它又將何去何從(cong) ?日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了多位業(ye) 內(nei) 人士,帶大家回顧2023,展望2024。

  2023音樂(le) 演出火爆:是幸福,也是煩惱

  徐楠秸是廣州禾光飛揚文化傳(chuan) 媒有限公司的總經理,也是廣州市風林火山文化娛樂(le) 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2023年,他參與(yu) 了王源、張靚穎、林俊傑、王櫟鑫等多位藝人的演唱會(hui) 項目。忙碌的狀態,成為(wei) 他生活的常態。

  同樣為(wei) 演出奔忙的還有北京元天一文化藝術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果兒(er) 現場演出廠牌創始人王欣明。作為(wei) 主辦方和出品人,他和團隊製作推出了汪蘇瀧2023“世紀派對”巡回演唱會(hui) 、黃義(yi) 達2023“烈風”巡回演唱會(hui) 、日本搖滾歌手石原崇雅2023“20周年&超越”中國巡回演唱會(hui) 等。

  黃義(yi) 達演唱會(hui) 蘇州站現場,一對夫婦引起了他的注意。“叔叔阿姨年近60歲,一直很喜歡黃義(yi) 達,但之前從(cong) 沒看過他的現場。”王欣明說,這類人群本不是演唱會(hui) 的目標受眾(zhong) ,2023年卻非常多,這讓他既驚訝又感動。

  據王欣明觀察,自2023年年初到6月,“不論你人氣多高,什麽(me) 類型,演出票基本上都能售罄”。他解釋道,2020年本該是一個(ge) 演唱會(hui) 大年,2023年多數的演出是當年“欠的賬”。大眾(zhong) 觀演需求強烈,行業(ye) 從(cong) 業(ye) 者需要營收,“多重需求積壓之下,閥門一旦被打開,音樂(le) 市場自然呈現出井噴的狀態”。

  然而,音樂(le) 演出火熱之下,從(cong) 業(ye) 者的日子並沒有那麽(me) 好過。“舉(ju) 辦演唱會(hui) 的前置成本較高,通常一個(ge) 藝人開8-10場才能回本。”徐楠秸坦言,2023年不論是藝人、舞美製作,還是安保等成本都在上漲。“現在雖然演出數量很多,但是盈利空間較小。”他說。

  王欣明對此也深有體(ti) 會(hui) :“演出的場次太多了,很多設備都需要‘搶’。尤其是音響,它直接關(guan) 係到演出效果,一定要找一家靠譜的供應商簽‘死’。”

  “演出行業(ye) 的投資邏輯,就是快進快出,流水大。”王欣明表示,音樂(le) 演出市場的火爆,吸引大量資本入局的同時,也導致從(cong) 業(ye) 人員良莠不齊。“有些主辦團隊沒幹過大型演出,甚至連怎麽(me) 辦音樂(le) 節都不知道,不懂排序、做不好接待、演出設備準備不到位……”

  在王欣明看來,到了2023年七八月份,音樂(le) 演出市場逐漸出現疲態。“大量有熱度的巡演落地,搶走票房;有些藝人巡演的場次大大超出本人能夠承載的體(ti) 量。”他覺得,中國可以舉(ju) 辦大型巡演的城市已基本覆蓋,“從(cong) 演出的空間半徑來看,它本身就是一個(ge) 互相搶的狀態”。演唱會(hui) 本身出現的一些負麵輿論,對行業(ye) 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徐楠秸則認為(wei) ,2023年全年的音樂(le) 演出數量持續高漲,但下半年整體(ti) 市場逐漸回歸理性。

  票務平台大麥網數據顯示,2023年11月、12月的大型演唱會(hui) 演出場次均超200場,基本同10月份持平;2024年元旦期間演唱會(hui) 超20場,超過2019年同期水平。

  “強實名”之下,二級市場何去何從(cong)

  搶票難、黃牛票、遮擋票……演出市場火熱的同時,票務爭(zheng) 議成為(wei) 繞不開的話題。票務平台、演出方、相關(guan) 部門等推出一係列應對措施。

  大麥網對平台的防控體(ti) 係進行了提檔升級,在精準識別和攔截“黃牛”能力上加大投入。此外,大麥網還收集用戶反饋的黃牛問題,製定對應的解決(jue) 方案,處置違法違規的賬號。

  2023年9月12日,文化和旅遊部聯合公安部下發了《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大型營業(ye) 性演出活動規範管理、促進演出市場健康有序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對5000人以上的大型演出要實行全流程的“強實名”。

  《通知》發布後,符合條件的大型演出的購票頁麵都出現“條件退”或“強實名”的字眼。不過記者注意到,各個(ge) 演出退票的“條件”不同。例如,2023於(yu) 文文“魔方視界”巡回演唱會(hui) 上海站,在開演前2天關(guan) 閉退票通道,手續費根據時間收取0.6%或20.6%;周筆暢“女大十八變”演唱會(hui) 北京站,在開演前1周關(guan) 閉退換票通道,手續費根據時間收取0%或20%。

  王欣明對此表示,“強實名”有助於(yu) 保護市場和消費者,大方向是好的,但是沒有統一的標準,大家都在“摸石頭過河”。

  徐楠秸認為(wei) “強實名”是一把雙刃劍。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之外,也可能成為(wei) 惡意競爭(zheng) 的一種手段。他舉(ju) 例,如果兩(liang) 個(ge) 競爭(zheng) 對手,A開演唱會(hui) ,B的團隊大量搶購後,在臨(lin) 近演出時退票。雖然B需承擔一定手續費的虧(kui) 損,但會(hui) 造成A演唱會(hui) 現場座位的大量空置。

  此外,徐楠秸覺得,“強實名”壓縮了二級市場的空間。“如果演出原本要開8000個(ge) 位置,現在隻賣出2000張,有虧(kui) 損的風險,剩下的票要怎麽(me) 解決(jue) ?”他表示,演出方需要通過二級市場,在售票效果不好時,為(wei) 剩餘(yu) 的門票做促銷。

  摩天輪票務是一家二級互聯網票務平台,CEO劉斆介紹,《通知》發布後二級市場上可交易的票量確有減少,但目前50%的演出票會(hui) 通過優(you) 惠、打折、團購等各種形式在二級市場被交易。

  “摩天輪票務不參與(yu) 定價(jia) 。”劉斆表示,目前平台上90%的演出票是打折的,隻有供小於(yu) 求時為(wei) 溢價(jia) 票。“折扣票更容易獲客,平台是和行業(ye) 共同抵製天價(jia) 票的。平台上超熱門演出的票滿足了部分用戶的剛需,又避免了用戶線下交易遭遇詐騙的風險。”

  他介紹,摩天輪作為(wei) 平台通過各種措施,幫助保護消費者權益,比如無票賠付、假一賠三等。此外摩天輪按照監管要求,要求平台上經營的票務公司需具備兩(liang) 證(《營業(ye) 性演出許可證》《工商營業(ye) 執照》),幫助消費者甄別有資質的商家。

  雖然對於(yu) 票務問題多措並舉(ju) ,但記者發現,黃牛依然存在,隻不過換下了“直接售票”的外衣。當前他們(men) 的主要經營方式分為(wei) 三種:代搶票、錄入信息、邀請函。高木(化名)就曾通過錄入信息的方式找黃牛成功購票入場。由於(yu) 沒搶到票,在演出開始的兩(liang) 個(ge) 月前,她將個(ge) 人信息發給黃牛購票。開演兩(liang) 周以前,如果想退票,無需扣除手續費。演出前一周,在未通過平台購票的情況下,某平台的票夾頁麵出現了她的演出票。記者就此采訪多位業(ye) 內(nei) 人士,得到的回複均為(wei) “問題很複雜,不方便回答”。

  “各種負麵信息出現,根本上還是利益問題。”王欣明說。

  新的一年:遠離喧囂,回歸理性

  2023年的音樂(le) 演出,有吵鬧,更有歡笑;有爭(zheng) 端,更有感動。爭(zheng) 議的背後,是大眾(zhong) 對於(yu) 音樂(le) 演出更高的期待,對演出市場向著更良性方向發展的追求。新的一年,我們(men) 需要怎樣的演唱會(hui) ,似乎在討論中逐漸顯現。

  徐楠秸觀察到,2023年一二線城市的音樂(le) 市場已漸趨飽和,演出開始向三四線城市下沉,“但現在隻有少數藝人能在三四線城市成功舉(ju) 辦演唱會(hui) ”。在王欣明看來,目前在三四線城市舉(ju) 辦的音樂(le) 節很多,但演唱會(hui) 並不普遍。劉斆認為(wei) ,線下演出不僅(jin) 能直接產(chan) 生收益,還能拉動跨區旅遊、餐飲、住宿、交通等消費增長,因此容易得到當地相關(guan) 部門的支持。

  在演出內(nei) 容上,徐楠秸認為(wei) 2023年音樂(le) 演出的形式更加多元化,創造出了許多新“玩法”。王欣明介紹,根據汪蘇瀧的強綜藝特質,他的演唱會(hui) 設置了較多的互動環節,例如加入遊戲 “你劃我猜”等;而黃義(yi) 達除了唱歌外,還會(hui) 和大家聊天,分享心路曆程。“歌手特質不同,演出表現出來的東(dong) 西也不一樣。”王欣明說。

  “演唱會(hui) 是歌手的必修課。”王欣明說,這有助於(yu) 提升藝人的熱度,增加收入,是藝人商業(ye) 價(jia) 值的衡量標準之一。徐楠秸補充,個(ge) 人巡演為(wei) 藝人提供展示才華和魅力的平台,“藝人、經紀公司和演出公司對於(yu) 演出要更理智一些,期待市場向更健康的方向發展”。

  王欣明希望,未來音樂(le) 市場能有更多好的內(nei) 容,有更多優(you) 秀的年輕人出現。

  “今年演唱會(hui) 爆發式增長,所以看起來問題在集中爆發。極少數的超熱門演出占據了多半的輿情熱度,良莠不齊的輿論環境不利於(yu) 行業(ye) 的長遠發展。”劉斆表示,當前市場已經解決(jue) 了一些問題,隨著演出市場的逐步規範化,其他問題也將被一一解決(jue) 。

  劉斆預估2024年的演唱會(hui) 市場將會(hui) 回歸理性,他希望行業(ye) 上下遊能以平常心對待潮起潮落,保持勤勉。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李丹萍 記者 蔣肖斌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2024年01月05日07版)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