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醫生憶30年前援外經曆:如果有機會,真想再去一次布隆迪
中新網西寧1月5日電 題:青海醫生憶30年前援外經曆:如果有機會(hui) ,真想再去一次布隆迪
作者 張靜 張添福
2023年是中國援外醫療隊派遣60周年。自1987年起,青海省向布隆迪派出22批486名醫療隊員開展援外醫療工作。
日前,中國援外醫療隊派遣60周年紀念暨表彰大會(hui) 在北京舉(ju) 行。青海大學附屬醫院麻醉科主任賈珍作為(wei) “時代楷模”中國援外醫療隊群體(ti) 代表受邀參會(hui) 。
1993年,28歲的賈珍作為(wei) 青海省第5批援非醫療隊成員之一,漂洋過海,去往布隆迪,至1995年回國。
當時賈珍的女兒(er) 剛滿一歲,當問起為(wei) 什麽(me) 選擇舍下牽掛的家人,舍下穩定的生活,奔赴到異國他鄉(xiang) 時,他樸實地笑著說:“因為(wei) 我是一名醫生,要對得起這份職業(ye) 。”
出身農(nong) 村的賈珍,向來不怕吃苦。但回憶起30年前在布隆迪的歲月,他依然感慨萬(wan) 千:“外麵有戰火,我們(men) 在裏麵搶救著病人,電影裏的場景,那就是我們(men) 的親(qin) 身經曆。”
賈珍介紹,在布隆迪的那兩(liang) 年,當地正值戰亂(luan) ,其他國家的醫療隊都已經回國,隻有中國的醫療隊依然堅守著,“因為(wei) 越是戰亂(luan) ,當地就越是需要醫療。”
雖然條件艱苦,時刻有患肝炎、瘧疾等疾病的風險,但每位隊員都以強烈的團隊意識,無怨無悔救死扶傷(shang) ,積極改善當地醫療條件。因醫療資源有限,賈珍雖然是一位麻醉醫生,但是也兼職外科醫生、產(chan) 科醫生、藥房管理員、出納。
記得有一次,賈珍和同事們(men) 在為(wei) 一位產(chan) 婦手術時,新生兒(er) 心跳微弱,沒有呼吸,為(wei) 了保住新生兒(er) 的生命,賈珍沒有絲(si) 毫猶豫,在吸痰器等急救物品不到位的情況下俯下身,口對口吸出新生兒(er) 口腔內(nei) 的羊水和分泌物,並對新生兒(er) 做人工呼吸,經過及時搶救,伴隨著哇的一聲哭啼,新生兒(er) 開始有了呼吸。
當賈珍和手術室的醫護人員終於(yu) 放下心來時,院長卻一臉擔憂。“當時院長說我的這種行為(wei) 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因為(wei) 這位產(chan) 婦患有一種傳(chuan) 染性疾病。”賈珍說,幸運的是當時因為(wei) 自己口腔並沒有破口,並且經過及時阻斷,沒有被傳(chuan) 染。
像這樣驚心動魄的事情還有很多。賈珍說,也正是因為(wei) 當地民眾(zhong) 看到了中國醫療隊的精湛醫術和敬業(ye) 精神,所以每當提起中國人,大家無一不豎起大拇指。“他們(men) 總是說中國人是朋友,更是兄弟。”
當年駐地沒有電話,更沒有手機,曾有一個(ge) 月的時間處於(yu) 失聯狀態,最艱難的時候斷水斷電。“實在沒辦法,我們(men) 連馬桶後麵儲(chu) 水箱裏的水都吃了。”賈珍說,雖然條件艱苦,但很有意義(yi) ,直到現在他還時常會(hui) 夢到布隆迪醫療隊的場景。
“如果還有機會(hui) ,我真想再去一次布隆迪!”賈珍說。
賈珍認為(wei) ,援外工作最大的意義(yi) 就在於(yu) 用自己的專(zhuan) 業(ye) 知識和技能,盡全力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並通過自己的努力提高當地醫療水平。對於(yu) 此次作為(wei) 代表受邀參會(hui) ,他感到十分欣喜,“我隻是做了我應該做的。沒想到時隔三十年,大家還記得我們(men) !”(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