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密人民財產生活“保障網”
近日,中國保險行業(ye) 協會(hui) 正式發布《財產(chan) 保險災害事故應急處置規範(試行版)》(以下簡稱《應急處置規範》)。《應急處置規範》是財產(chan) 保險領域首個(ge) 災害事故應急處置工作自律規範。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和重大突發公共事件處置保障能力,加強國家區域應急力量建設。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wei) 嚴(yan) 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認為(wei)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全社會(hui) 通過購買(mai) 保險防範化解風險的意識逐步增強,保險在防災減災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風險保障作用。
據了解,此次發布的《應急處置規範》嚴(yan) 格遵循監管部門發布的《財產(chan) 保險災害事故分級處置辦法》中相關(guan) 規定和要求,具體(ti) 包含了總則、職責分工、應急響應、防災減損、災害救援、理賠服務、數據報送、宣傳(chuan) 引導、附則等九部分四十四條內(nei) 容,明確了財產(chan) 保險行業(ye) 在災害事故應急處置中的工作原則和流程。
《應急處置規範》還堅持統籌協調原則,引導財產(chan) 保險公司、再保險公司、保險中介公司等行業(ye) 主體(ti) 加強協同,依法合規開展應急處置工作,突出體(ti) 現行業(ye) 整體(ti) 性和一致性,切實維護保險消費者權益。同時,堅持因地製宜原則,各地方保險行業(ye) 協會(hui) 可在監管部門指導下,結合地方政府要求,製定符合所在地區實際情況的實施辦法或方案。
據保險業(ye) 協會(hui) 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應急處置規範》主要強調了災害事故應急處置的三個(ge) 特點,包括“人民性”“全程性”“聯動性”。
在強調災害事故應急處置的“人民性”上,《應急處置規範》提出,災害事故應急處置要深入貫徹落實“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將保障人民群眾(zhong) 生命財產(chan) 安全和社會(hui) 大局穩定放在首位;要做到講政治,顧大局,統一行動,步調一致,要自覺服從(cong) 監管部門和地方政府的統籌指揮,主動融入,全力配合;要提升行業(ye) 災害事故應急處置標準化水平,優(you) 化流程、簡化手續、統一標準,充分發揮保險在防災減災、搶險救援、損失補償(chang) 、恢複重建等方麵的作用。
在強調災害事故應急處置的“全程性”上,《應急處置規範》設置了防災減損、災害救援、理賠服務三章內(nei) 容,引導財產(chan) 保險行業(ye) 在災害事故發生的前、中、後三個(ge) 環節,全流程關(guan) 注群眾(zhong) 需求,強化服務意識,豐(feng) 富服務舉(ju) 措。
尤其是在理賠服務方麵,《應急處置規範》提出財產(chan) 保險行業(ye) 應本著“特事特辦、急事急辦”的處置原則,以實現快速賠付為(wei) 目標,開通理賠綠色通道,合理減免理賠材料,簡化手續流程;按照“主動、迅速、科學、合理”的要求,提前做好資金調集、程序調整,快速開展保險預賠付工作,合理提升預賠付比例,盡快幫助受災群眾(zhong) 和企業(ye) 恢複正常生產(chan) 生活秩序。
例如,甘肅省臨(lin) 夏州積石山縣發生地震災害後,中國人民保險集團第一時間啟動了大災理賠應急響應機製,堅持特事特辦、簡化流程、合規賠付的大災理賠服務原則,在地震發生後積極主動對接核實損失情況、確定保險責任,開辟綠色通道、簡化理賠手續,按照保單賠償(chang) 的最大限額,24小時內(nei) 向當地政府完成一次性700萬(wan) 元賠款的全額支付。
在強調災害事故應急處置的“聯動性”上,《應急處置規範》多處涉及加強保險行業(ye) 內(nei) 外的信息共享和聯動機製的內(nei) 容。保險業(ye) 協會(hui) 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應急處置規範》的發布對提升財產(chan) 保險行業(ye) 災害事故處置能力,充分發揮保險業(ye) 的經濟減震器和社會(hui) 穩定器功能具有重要意義(yi) 。同時,鑒於(yu) 災害事故特點的不斷變化,行業(ye) 規則和標準需要適時調整,保險業(ye) 協會(hui) 將持續關(guan) 注《應急處置規範》的使用情況,並根據災害事故特點和行業(ye) 實踐做好修訂完善工作。
應急管理部監測減災司司長陳勝曾表示,基層是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前沿陣地,防範化解災害風險、及時處置災害事故,必須緊緊依靠基層。保險消費者是保險業(ye) 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石,是數量龐大卻不參與(yu) 保險機構公司治理的特殊利益相關(guan) 者。在開展防災減災工作時,隻有政府、金融機構、保險消費者三方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應對災害的發生,防範風險降低損失,從(cong) 而織密人民財產(chan) 生活的“保障網”。
武亞(ya) 東(dong)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