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

發布時間:2024-01-08 15:14:00來源: 人民日報

  各地多措並舉(ju) ,辦好孩子撫養(yang) 教育、年輕人就業(ye) 成才、老年人就醫養(yang) 老等民生事——

  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做到群眾(zhong) 心坎上(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

  習(xi) 近平主席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賀詞中指出:“我們(men) 的目標很宏偉(wei) ,也很樸素,歸根到底就是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孩子的撫養(yang) 教育,年輕人的就業(ye) 成才,老年人的就醫養(yang) 老,是家事也是國事,大家要共同努力,把這些事辦好。現在,社會(hui) 節奏很快,大家都很忙碌,工作生活壓力都很大。我們(men) 要營造溫暖和諧的社會(hui) 氛圍,拓展包容活躍的創新空間,創造便利舒適的生活條件,讓大家心情愉快、人生出彩、夢想成真。”

  小康夢、強國夢、中國夢,歸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夢”。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guan) 鍵一年。邁上新征程,我們(men) 要繼續紮紮實實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項工作,用更多有溫度的舉(ju) 措和暖民心的行動,讓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本版今起推出“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欄目,展現各地各部門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實踐,為(wei) 營造溫暖和諧的社會(hui) 氛圍、拓展包容活躍的創新空間、創造便利舒適的生活條件而作出的努力。

  ——編 者

  安徽黃山屯溪區雙職工家庭——

  辦好托育機構 順應家長需要

  本報記者 羅陽奇

  “老師今天帶你做什麽(me) 了?玩得開心嗎?”下午5點半,下班後的錢進還像往常一樣,來到教室門口接上2歲多的孩子。

  錢進家住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她和丈夫都有自己的工作,是典型的雙職工家庭。孩子1歲之前,都是由錢進的母親(qin) 幫忙照料。可是2022年4月,母親(qin) 因為(wei) 摔跤骨折,一時無法照顧孩子。“我當時特別焦慮,孩子沒人照顧,但也不想辭掉工作。”錢進說。

  最後,經過同事介紹,錢進得知居住的小區附近開辦了一家普惠性托育機構。“我們(men) 馬上去現場了解,發現他們(men) 非常專(zhuan) 業(ye) ,老師都有從(cong) 業(ye) 資質,在孩子的照料和課程上有周到的安排,收費也合理。”錢進說。一年多後,說起孩子的變化,錢進非常欣喜,“現在能自己穿衣吃飯了,語言表達能力也好了不少。專(zhuan) 業(ye) 托育機構順應了我們(men) 家長的需要。”

  屯溪區衛生健康委主任洪建淑表示,目前,屯溪區已有托育機構19家,另有22家幼兒(er) 園開設了2—3歲幼兒(er) 托班,共有托位2028個(ge) ,每千人托位數達6.7個(ge) 。“我們(men) 還對公辦普惠性托育機構,按照不低於(yu) 每名幼兒(er) 每年600元的標準給予補貼,對民辦普惠性托育機構按照每名幼兒(er) 每年400元的標準給予補貼。”

  【鏈接】國家衛生健康委數據顯示,我國現階段3歲以下嬰幼兒(er) 數量約4000萬(wan) ,超過三成嬰幼兒(er) 家庭有托育需求。截至2022年底,全國共有托育機構約7.5萬(wan) 家,提供托位約350萬(wan) 個(ge) ,每千人口托位數約2.5個(ge) 。為(wei) 進一步減輕家庭撫養(yang) 負擔,3歲以下嬰幼兒(er) 照護個(ge) 人所得稅專(zhuan) 項附加扣除標準已提高到2000元。加大專(zhuan) 業(ye) 人才培養(yang) ,目前已完成嬰幼兒(er) 托育服務與(yu) 管理專(zhuan) 業(ye) 設置備案的高職院校有661所,完成早期教育專(zhuan) 業(ye) 設置備案的有257所。

  (本報記者楊彥帆整理)

  河北元氏縣宋曹中心小學學生——

  學校設施升級 享受優(you) 質課程

  本報記者 邵玉姿

  冬日清晨,河北省石家莊市元氏縣宋曹中心小學的教室裏,傳(chuan) 來琅琅讀書(shu) 聲。一年級1班的講台上,00後教師葛玉爍正使用“智慧黑板”授課。孩子們(men) 津津有味地跟著動畫一起學習(xi) 拚音。“‘智慧黑板’連接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讓鄉(xiang) 村的孩子們(men) 一樣可以享受到名校的優(you) 質課程。”葛玉爍介紹。

  六年級1班的趙思彤最喜歡的是3D打印課。“以前隻從(cong) 網上看過3D打印機,沒想到現在自己也能親(qin) 手操作。”她邊說邊從(cong) 書(shu) 包裏拿出不久前在課上打印好的冰墩墩模型向記者展示。

  宋曹中心小學副校長楊振山說,學校標準化操場建起來了,教學樓翻新了,還配備了智能機器人、3D打印機等教具。縣裏還為(wei) 學校新招聘了9名年輕教師,補上了音、體(ti) 、美等專(zhuan) 項課教師不足的短板,開設了3D打印課、編程課等新課程。“我們(men) 的學生人數比5年前翻了一番!”他說。

  “自2018年開始,元氏縣通過特崗教師公開招考等方式補充鄉(xiang) 村教師935名。”元氏縣教育局副局長曹美宏介紹,2023年,元氏縣共撥付資金5766萬(wan) 元用於(yu) 校舍修繕、教學設備購置等,大大提升了鄉(xiang) 村小學的教學環境和設施水平。

  【鏈接】2023年,我國繼續實施義(yi) 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yu) 能力提升項目工程,中央安排330億(yi) 元,持續改善農(nong) 村學校基本辦學條件。農(nong) 村義(yi) 務教育學生營養(yang) 改善計劃每年惠及約3500萬(wan) 名鄉(xiang) 村學生。實施“特崗計劃”,每年為(wei) 中西部農(nong) 村地區補充超過5萬(wan) 名教師。超過1萬(wan) 名“優(you) 師計劃”定向師範生,為(wei) 832個(ge) 脫貧縣和中西部陸地邊境縣繼續儲(chu) 備優(you) 秀教師。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資源總量增至8.8萬(wan) 餘(yu) 條,向農(nong) 村學校免費共享。

  (本報記者吳丹整理)

  哈爾濱工業(ye) 大學應屆畢業(ye) 生——

  老師指導幫扶 助力實現就業(ye)

  本報記者 祝大偉(wei)

  “找工作也是一次曆練和成長。”哈爾濱工業(ye) 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zhuan) 業(ye) 應屆本科畢業(ye) 生聶法儒,忙碌近半個(ge) 學期,寒假前夕如願簽約心儀(yi) 的單位。

  在剛結束的學期裏,學校係列招聘和專(zhuan) 題指導活動月接連不斷。去年10月份開始,聶法儒就在校園宣講會(hui) 上投簡曆、麵試。聶法儒坦言,在找工作過程中,自己壓力不小。他來到學校一對一職業(ye) 輔導谘詢室尋求幫助。“這些項目參與(yu) 經曆、社區誌願服務經曆,都特別好,可以寫(xie) 到簡曆裏。”輔導老師不但幫他解決(jue) 了困惑,還精心修改簡曆,講解溝通技巧。

  “要用好學校提供的就業(ye) 平台。”輔導老師囑咐。聶法儒回去後就跟作為(wei) “就業(ye) 推薦官”的學院輔導員段夢達進行了溝通對接。聶法儒在段夢達幫助下,完善了簡曆。隨後,段夢達幫助他投遞簡曆、約定麵試,全力爭(zheng) 取應聘機會(hui) 。去年12月末,聶法儒應聘成功。

  近年來,哈爾濱工業(ye) 大學持續打造線上線下職業(ye) 輔導谘詢室和生涯實踐館,年累計服務學生數量2000餘(yu) 人次;同時,對就業(ye) 困難學生實現分類精準幫扶,確保“穩就業(ye) ”“保就業(ye) ”一人一策一案落實。

  【鏈接】2024屆高校畢業(ye) 生規模預計1179萬(wan) 人,同比增長21萬(wan) 人,再創曆史新高。教育部會(hui) 同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推動各地落實落細各項穩崗擴就業(ye) 政策。大力拓展市場化社會(hui) 化就業(ye) 渠道,深入開展“高校書(shu) 記校長訪企拓崗促就業(ye) 專(zhuan) 項行動”,推進實施“萬(wan) 企進校園”計劃,支持中小企業(ye) 更多吸納高校畢業(ye) 生。充分發揮政策性崗位吸納作用,進一步優(you) 化黨(dang) 政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國企招錄及各類升學、職業(ye) 資格考試等時間安排,同時繼續組織實施“西部計劃”“三支一扶”“特崗計劃”等基層就業(ye) 項目。

  (本報記者吳丹整理)

  重慶工商學校學生——

  參與(yu) 企業(ye) 實訓 提升技能本領

  本報記者 劉新吾

  畫圖、焊接、調試……在重慶工商學校實訓室裏,電氣運行與(yu) 控製專(zhuan) 業(ye) 學生宋鑫正專(zhuan) 心致誌製作遙控手柄。

  到這所中職學校學習(xi) 後,宋鑫不僅(jin) 學懂電子產(chan) 品原理,還學會(hui) 使用電子元器件製作電子產(chan) 品。在2022年全國職業(ye) 院校技能大賽中,宋鑫榮獲中職組智能家居安裝與(yu) 維護團體(ti) 一等獎。按照學校培養(yang) 計劃,他將在電子企業(ye) 從(cong) 事產(chan) 品調試等工作,可以獲得不錯的收入。

  與(yu) 宋鑫類似,一大批學生在這裏成長成才。“學生成長得益於(yu) 校企融合。”重慶工商學校校長朱澤彬說,“為(wei) 幫助學生提升技能本領,學校與(yu) 企業(ye) 合作,打造‘訂單班’,企業(ye) 直接參與(yu) 學生的培養(yang) 實訓過程,讓學生了解一線需求,更好提升自己。”

  自2009年起,重慶工商學校積極探索校企合作、產(chan) 教結合辦學模式,與(yu) 近200家企業(ye) 建立起合作緊密的就業(ye) 基地網絡。2015年8月,重慶工商學校試點“現代學徒製”,學校和企業(ye) 共同研製人才培養(yang) 方案、開發課程和教材、設計實施教學,企業(ye) 資深員工到校培訓,讓學生到企業(ye) 一線實地學習(xi) 。江津區教委主任徐寧表示,近年來,江津深化產(chan) 教融合,創新辦學模式,全麵提升職業(ye) 學校教學質量、辦學水平和服務能力。

  【鏈接】2022年,我國共有職業(ye) 學校1.12萬(wan) 所,在校生3478.5萬(wan) 人,共有教職工171.5萬(wan) 人。目前,職業(ye) 教育設置1300餘(yu) 種專(zhuan) 業(ye) 和12萬(wan) 餘(yu) 個(ge) 專(zhuan) 業(ye) 點,覆蓋國民經濟各領域。

  職業(ye) 教育聚焦人才培養(yang) 質量,啟動實施了辦學條件達標工程,高職高水平學校和專(zhuan) 業(ye) 建設,校長書(shu) 記“訪企拓崗”,支持各地探索職教高考改革,建設高水平專(zhuan) 業(ye) 、課程、教材、師資和實踐基地,切實提升了職業(ye) 學校育人水平,拓寬了學生多樣化成長成才通道。

  (本報記者吳丹整理)

  湖北通山縣石壟村老年人——

  鎮裏看病拿藥 省時省力省錢

  本報記者 吳 君

  徐金凡今年67歲,是湖北省通山縣南林橋鎮石壟村人,6年前查出高血壓後,每個(ge) 季度都會(hui) 到鎮衛生院來做檢查。

  “鎮衛生院專(zhuan) 門為(wei) 老年人開設了患者診斷室。”徐金凡說,這幾天有些感冒,身體(ti) 也不舒服,就想來鎮裏拍個(ge) 片看看。現在鎮衛生院就能做B超和心電圖,還有搶救室、胸痛救治中心、心律失常防治站,小病慢病再也不用去幾十公裏外的縣醫院了。

  近些年,通山縣不斷加強縣醫院與(yu) 鄉(xiang) 鎮衛生院的醫共體(ti) 建設,定期派醫生到鄉(xiang) 鎮衛生院坐診,並設立了縣、鄉(xiang) 、村“心電、影像、檢驗遠程會(hui) 診中心”和“遠程醫療服務會(hui) 診中心”,實現了鄉(xiang) 鎮衛生院心電、影像中心全覆蓋,能滿足大多數老年人的看病需求。

  “高壓130,低壓80,血壓比較穩定,心律也正常,隻是有些感冒,要注意飲食、多休息。”做了基本檢查後,醫生給徐金凡開了藥單,叮囑道,“這些藥如果吃完了,可以直接去村衛生室拿。如果突然不舒服,可以聯係村裏的家庭醫生尋求幫助。”拿著單子,徐金凡來到了醫院的一站式服務窗口。“鎮衛生院掛號是免費的,醫保報銷後普通病花不了多少錢。”徐金凡掏出醫保卡,“今天一共隻要幾塊錢,刷卡就能結算,看病很方便。”

  【鏈接】2023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準為(wei) 89元,新增經費重點強化對老年人等群體(ti) 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我國不斷以農(nong) 村為(wei) 重點,壯大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加強全科、康複、護理等方麵的人才引進,加強人員在崗培訓,提升基層醫務人員基本醫療服務能力和健康管理能力。推廣“縣管鄉(xiang) 用、鄉(xiang) 聘村用”政策,讓更多優(you) 秀醫務人員在基層留得住、用得上。實施“大學生鄉(xiang) 村醫生專(zhuan) 項計劃”,2023年招聘大學生鄉(xiang) 村醫生超過5000人,農(nong) 村免費訂單醫學生有4800多人完成住院醫生規範化培訓。

  (本報記者楊彥帆整理)

  陝西西安臨(lin) 潼區老年居民——

  服務專(zhuan) 業(ye) 周到 養(yang) 老不出社區

  本報記者 原韜雄

  老人們(men) 的一首合唱,引來陣陣掌聲。1月5日,陝西省西安市臨(lin) 潼區秦陵街道秦陵科技社區的養(yang) 老服務中心,一場演出正在進行。

  72歲的張冬瑜是社區聲樂(le) 興(xing) 趣班的班長,當天她特意化了淡妝,在舞台上神采奕奕。“社區養(yang) 老中心建成,我們(men) 的活動場地麵貌煥然一新,還有專(zhuan) 業(ye) 的聲樂(le) 老師作為(wei) 誌願者給我們(men) 講課呢。”張冬瑜笑著說。

  老人們(men) 不僅(jin) 能夠在社區養(yang) 老服務中心進行多樣的文體(ti) 活動,還能享受針灸、推拿、按摩等理療服務。張冬瑜的母親(qin) 今年96歲了,有腰痛的毛病,“我就經常帶她來,出了家門就到,再也不用跑遠了,特方便。”

  秦陵科技社區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劉丹介紹:“我們(men) 社區有1745位60歲以上老人,占社區人口的45%。社區醫務室開設全科、中醫科、醫學檢驗科、醫學影像科等科室,目前已經為(wei) 1301名老人建立了健康檔案。”

  最讓張冬瑜高興(xing) 的還是養(yang) 老食堂,“每天的飯菜葷素搭配,價(jia) 格實惠。”張冬瑜說,“瞧,走廊、桌椅都進行了適老化改造,吃飯的時候還能跟鄰居們(men) 聊聊天,多好!”

  【鏈接】截至2022年末,全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8004萬(wan) 人,占總人口的19.8%。全國共有各類養(yang) 老機構和設施38.7萬(wan) 個(ge) ,養(yang) 老床位合計829.4萬(wan) 張。各地探索構建可持續、可推廣的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長期照護服務模式和保障機製。開展“居家社區養(yang) 老更美好”行動,截至去年9月底,已建成家庭養(yang) 老床位9.2萬(wan) 多張、提供居家養(yang) 老上門服務19.76萬(wan) 人次,完成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75.67萬(wan) 戶。老年人高齡津貼、養(yang) 老服務補貼、護理補貼分別惠及3434.6萬(wan) 、491.6萬(wan) 、92.4萬(wan) 老年人。

  (本報記者李昌禹整理)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