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中國足球職業聯賽新政先救急再救窮

發布時間:2024-01-09 15:50: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1月8日上午,河南足球俱樂(le) 部發布招商合作公告,尋求新賽季球隊冠名權(河南XX足球隊)、球衣廣告、賽場廣告合作夥(huo) 伴。對於(yu) 國內(nei) 職業(ye) 俱樂(le) 部而言,上述3項可以歸屬於(yu) 俱樂(le) 部自身的商業(ye) 權益,將決(jue) 定整個(ge) 賽季球隊運營前景——絕大多數中超球隊上周集結進入冬訓階段,而招商的意義(yi) 顯然不亞(ya) 於(yu) 冬訓:招商順利,球隊、球員或可免除欠薪之苦;倘若招商不順,球隊、球員的糟糕心情便將延續全年。

  但無論招商順與(yu) 不順,至少冠名權回到俱樂(le) 部手中,俱樂(le) 部總算有了與(yu) 商業(ye) 夥(huo) 伴“討價(jia) 還價(jia) 的籌碼”。“2024,河南足球俱樂(le) 部走過第30個(ge) 年頭,從(cong) 甲B到乙級、從(cong) 中甲到中超、從(cong) 中超到亞(ya) 冠,在中國足球曆史長河中,河南足球從(cong) 未停下腳步,河南足球不僅(jin) 依靠1億(yi) 河南人的執著堅守,更有新老股東(dong) 、合作企業(ye) 的支持助力,曆史從(cong) 未忘記那些年響徹足壇的洛陽白馬、河套老窖、四五老窖、白象食品……”

  在中原大地艱難挺立的河南足球俱樂(le) 部,從(cong) 來不是中國職業(ye) 足壇財大氣粗的少數派代表,他們(men) 是更真實的中國職業(ye) 足壇從(cong) 業(ye) 者,他們(men) 沒有超級巨星,沒有輝煌榮耀,隻有“斤斤計較”了長達30年的堅守。向前倒數兩(liang) 年,這家俱樂(le) 部險些熬不過不合時宜的“股改”——2020年年底,中國足協以《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ti) 方案》為(wei) 依據強推“俱樂(le) 部中性名”,球迷們(men) 叫了26年的“河南建業(ye) ”從(cong) 2021賽季改名為(wei) “河南隊”。出於(yu) “公平”考慮,“中性名政策”並無分級分類細則,在球迷們(men) 心中已然“中性化”的冠名不再使用,如此這般對讚助商的主動拒絕,直接導致在封閉賽會(hui) 製特殊時期,絕大多數球隊經濟狀況陷入絕境,無法“開源”。而彼時對多數俱樂(le) 部並不友好的聯賽政策主導者,如今正以另外一種身份在央視鏡頭前給出了“後悔”“謝罪”的說法。

  1月9日晚,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宣傳(chuan) 部與(yu)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聯合攝製的4集反腐專(zhuan) 題片《持續發力縱深推進》將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最後一集,國家體(ti) 育總局原副局長、中國足球協會(hui) 原黨(dang) 委書(shu) 記杜兆才,中國足球協會(hui) 原主席陳戌源,中國國家男子足球隊原主教練李鐵3人所涉足球領域係列腐敗案被列入反腐專(zhuan) 題片選取的12個(ge) 典型案例“與(yu) 球迷見麵”——杜兆才2017年至2023年任中國足協黨(dang) 委書(shu) 記,陳戌源2019年至2023年任中國足協主席,李鐵2020年1月任中國國家男子足球隊主教練至2021年12月“辭職”:在此期間,中國足球曆經一屆完整世界杯預選賽流程,盡管曆史性征召入籍球員效力但結果“虎頭蛇尾”未能如願在12強賽當中出線,並留下“大年初一1∶3輸越南隊”的恥辱紀錄,而麵對外患壓迫,中國足協對內(nei) 在職業(ye) 化聯賽改革進程中的過激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變成“壓垮俱樂(le) 部的最後一根稻草”。

  在反腐專(zhuan) 題片預告片中,李鐵“非常後悔”、陳戌源“深深謝罪”、杜兆才“隨波逐流”的鏡頭令千萬(wan) 球迷唏噓感慨。過去3年,中國足球國字號隊伍戰績未見起色,聯賽危機警報始終不能解除,和始於(yu) 2009年至2011年開庭宣判的那次同樣“席卷”中國足協的反腐風暴相比,2024年即將迎來的宣判範圍更廣、分量更重。

  “反腐”的最終目的,在於(yu) 維護中國足球改革的深入發展,將冠名權還給俱樂(le) 部,正是對改革具體(ti) 措施的一次重要修正。這份名為(wei) 《中國足球協會(hui) 職業(ye) 聯賽俱樂(le) 部和球隊名稱管理規定(試行)》的文件於(yu) 上周在中國足協官網刊發,表明“結合職業(ye) 聯賽發展現狀”擬定此章,其中對俱樂(le) 部名稱的認定為(wei) “按照實質重於(yu) 形式的原則,根據俱樂(le) 部名稱非企業(ye) 化及職業(ye) 聯賽發展曆史進行認定”。而更重要的對冠名的認定,中國足協同樣在設定前提的條件下,允許“冠名”出現在球隊的全稱和簡稱當中。

  包括冠名在內(nei) ,中國足協針對2024賽季職業(ye) 聯賽的政策調整主要集中在3個(ge) 層麵。除冠名權外,“參賽外援人數由5上4擴至5上5”同樣得到俱樂(le) 部普遍支持,但“異地轉讓”的相關(guan) 限定,卻也引發不少爭(zheng) 論:“養(yang) 隊不如買(mai) 隊”的擔憂更延伸至青訓基礎如何保持穩固的話題,隻是“先救急”“再救窮”的思路,總是保證職業(ye) 聯賽平穩過渡的切實可行辦法,畢竟職業(ye) 聯賽的“窮”,需要市場與(yu) 政策“雙管齊下”才有救濟之道。而1月9日, 便是2024賽季職業(ye) 聯賽準入第一批完成債(zhai) 務清欠俱樂(le) 部名單的公示截止日期(薪酬發放審查期為(wei) 2023年1月至10月),中國職業(ye) 足壇等待“回暖”的心情最為(wei) 迫切。

  2024年並非中國足球“寡年”:國足已於(yu) 上個(ge) 周末抵達卡塔爾多哈,等待1月13日與(yu) 塔吉克斯坦隊的亞(ya) 洲杯小組賽首戰,3月國足要完成2026世界杯亞(ya) 洲區預選賽36強賽先客後主兩(liang) 戰新加坡隊的比賽,而6月主場迎泰國隊、客場對韓國隊兩(liang) 戰的結果,將決(jue) 定國足是否可以晉級18強賽,繼續爭(zheng) 取世界杯門票。國奧隊的“出線戰”,U23亞(ya) 洲杯決(jue) 賽階段賽事將於(yu) 4月在卡塔爾舉(ju) 行,與(yu) 日本、韓國、阿聯酋3隊同組,中國國奧隊贏得巴黎奧運門票隻存在理論可能。但洲際大賽的幾番亮相,將讓球迷看到衡量中國足球水平的直接標尺——換句話說,全年職業(ye) 聯賽的“救急”效果,以及U30國足和U23國奧的雙線出擊,才是檢驗中國足球反腐收效的最佳例證。

  本報北京1月8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郭劍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