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報複性擠爆3.5分餐廳” 砸了誰的鍋
不能僅(jin) 靠年輕人“擠爆3.5分餐廳”的一身反骨,而要靠淨化網絡平台信用環境、提升完善評價(jia) 體(ti) 係
有一句流行語“股票反著買(mai) ,別墅靠著海”,意思是要拒絕從(cong) 眾(zhong) 心理,反向操作。現如今,年輕人在選擇餐廳時,對一些評分注水的“高分店”說不,“報複性擠爆3.5分餐廳”。
互聯網改變了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掌控著我們(men) 的味蕾。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似乎一去不複返了。取而代之的是,飯前刷手機。網上大家都推薦什麽(me) 、哪些菜品被交口稱讚,往往決(jue) 定了人們(men) 的菜單。尤其是到陌生城市和不熟悉的環境就餐時,食客們(men) 愈發依賴“小屏”上的評分推薦。
有道是,蘿卜青菜各有所愛。眾(zhong) 口難調,正是描述同一種菜肴很難讓所有人滿意。就此來看,就算是古代廚神轉世,掌廚顛勺開店,菜品也未必能取悅所有食客。一些點評App上清一色的五星好評,配發百字小作文和精修美圖,樣樣滿分,就有些可疑。
據工人日報報道,近來不少消費者表示,一些高分店令人失望,而一些低分店反而帶來了驚喜。而在“評分低的店可能更好吃”相關(guan) 話題討論下,不少人留言講述自己在高評分店鋪踩雷的經曆,這也會(hui) 引發更多人思考。
高分店不香了,背後藏著哪些秘密?在行業(ye) 內(nei) 部,餐廳評分“注水”的潛規則由來已久。一些高分店鋪,不是“吃出來的”,而是“刷出來的”。比如部分商家通過有償(chang) 探店種草、刷單炒信、虛假評分等方式,架空消費評分機製,引食客入店。
兩(liang) 相對比,一些低分店可能並非輸在口味,而是“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岡(gang) ”,不為(wei) 失真的評分折腰。中國食品產(chan) 業(ye) 分析師朱丹蓬就表示,由食材、口味、服務等要素構成的品質、形成的口碑,才是企業(ye) 需要用心去經營的。否則就算營銷再好、評分再高,消費者也會(hui) 用腳投票。
除了少數消費者抱著“我倒要看看有多難吃”的心態去3.5分餐廳外,消費者之所以舍高就低,反向選擇低評分餐廳,還是源自在高分店踩了雷。如何幫食客老饕們(men) 避雷、躲坑?讓消費者享受到與(yu) 價(jia) 格對等的品質和服務?不能僅(jin) 靠年輕人“擠爆3.5分餐廳”的一身反骨,而要靠淨化網絡平台信用環境、提升完善評價(jia) 體(ti) 係。
其實,鑒於(yu) 餐飲行業(ye) 競爭(zheng) 激烈,部分“刷出來”的高分店也有被流量裹挾的苦衷和經營壓力。一些餐廳把本可以用於(yu) 改善菜肴品質、服務水平的錢,用於(yu) 營銷推流;食客花時間精力,刷著點評軟件上的電子菜單,反倒“食不對板”。如此由評分引發的信任危機,對相關(guan) 餐廳、食客來說,無疑是雙輸。至於(yu) 背後贏家,則可能是有規模、有套路的刷分“產(chan) 業(ye) 鏈”。
擠幹高分店的灌水,為(wei) 誠信經營的低分店撐腰,打擊網絡平台評分亂(luan) 象,監管正在發力。此前,江蘇省市場監管部門公布的“刷單炒信”不正當競爭(zheng) 案件中,就包括南京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提供“刷單套餐”案;在安徽蚌埠,一家餐廳也因為(wei) “好評返現”被市場監管部門查辦。
正如有網友所言,說什麽(me) “年輕人報複性擠爆3.5分餐廳”,其實年輕人哪來那麽(me) 多報複,他們(men) 隻是更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判斷,隻想好好吃頓飯。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林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