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當數據要素“乘以”現代農業

發布時間:2024-01-12 14:28: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當數據要素“乘以”農(nong) 業(ye) ,會(hui) 得出怎樣令人驚豔的結果?

  安徽省太湖縣牛鎮鎮羊河村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走進村中的“羊角雲(yun) 青”茶集中種植區,我們(men) 可以看到智能傳(chuan) 感器正實時采集著關(guan) 聯茶樹生長環境的核心數據,“水肥一體(ti) 化”子係統正在依據上述數據給出施肥、灌溉調度建議……“用數據說話”正在為(wei) 科學種植管理提供第一手決(jue) 策依據。

  洋河村的茶田是近年來農(nong) 業(ye) 數字化發展的一個(ge) 縮影。用數據要素賦能農(nong) 業(ye) 發展,中國一直在行動。近日,國家數據局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製定了《“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提出要實施“數據要素×現代農(nong) 業(ye) ”行動。這場以數字賦能現代農(nong) 業(ye) 的行動,正推動數據要素成為(wei) 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的新引擎。

  數據要素:成為(wei) “新農(nong) 資”

  冬日,黑龍江省綏化市望奎縣,黑土地已被厚重的積雪覆蓋。

  廣袤的黑土地上,土壤墒情監測站、視頻監視站、自動氣象站的數字信息通過網絡傳(chuan) 輸至控製中心。望奎縣已實現大田生產(chan) 和耕地質量全過程監測,覆蓋麵積近20萬(wan) 畝(mu) 。

  走進望奎縣龍薯現代農(nong) 業(ye) 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聯社的溫室,一派鬱鬱蔥蔥。“通過對光照、溫濕度智能調控,保證脫毒薯苗在最適合的環境下生長,確保能產(chan) 出優(you) 質種薯。”技術員趙井玉說。

  作為(wei) 首批國家數字鄉(xiang) 村試點,數字賦能讓望奎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加速擁抱“智能化”。

  實時監控大棚內(nei) 濕度、溫度、二氧化碳濃度,農(nong) 技專(zhuan) 家通過遠程智能化監控係統指導種植……在山東(dong) 省滕州市西崗鎮柴裏西村數字鄉(xiang) 村示範園裏,90後新農(nong) 人劉福匯每次遇到種植難題,都通過手機上的數字鄉(xiang) 村平台與(yu) 農(nong) 技專(zhuan) 家進行交流。

  “以前種地靠鋤頭,現在種地靠手機。”劉福匯說,一部手機就能實時監測大棚內(nei) 的各項指標,還能與(yu) 專(zhuan) 家遠程連線,大幅提升了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效率。

  隨著山東(dong) 農(nong) 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廣大鄉(xiang) 村對接“雲(yun) 端”,數據要素與(yu) 農(nong) 村加速融合,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方式正在發生改變。

  過去種田靠人力,現在種田靠算力。在中國,數據要素正成為(wei) “新農(nong) 資”,讓農(nong) 民挑上了金扁擔,有了致富的底氣,也讓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向現代農(nong) 業(ye) 轉變。

  根據《行動計劃》的要求,提升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數智化水平,支持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經營主體(ti) 和相關(guan) 服務企業(ye) 融合利用遙感、氣象、土壤、農(nong) 事作業(ye) 、災害、農(nong) 作物病蟲害、動物疫病、市場等數據,加快打造以數據和模型為(wei) 支撐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數智化場景,實現精準種植、精準養(yang) 殖、精準捕撈等智慧農(nong) 業(ye) 作業(ye) 方式,支撐提高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效率等,是“數據要素×現代農(nong) 業(ye) ”行動的發力方向。

  《行動計劃》還要求提升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抗風險能力,支持在糧食、生豬、果蔬等領域,強化產(chan) 能、運輸、加工、貿易、消費等數據融合、分析、發布、應用,加強農(nong) 業(ye) 監測預警,為(wei) 應對自然災害、疫病傳(chuan) 播、價(jia) 格波動等影響提供支撐。

  數據賦能:鼓起農(nong) 民“錢袋子”

  數據要素的賦能不僅(jin) 讓會(hui) 種地變成“慧”種地,還讓農(nong) 民鼓起了“錢袋子”。

  2023年12月5日晚,湖北省宣恩縣李家河鎮板栗園村返鄉(xiang) 創業(ye) 電商周振元家的院子裏,芋頭、百合等農(nong) 產(chan) 品和數百個(ge) 待發的包裹堆成一座座小山。周振元和妻子田丹還在加速裝貨打包,爭(zheng) 取將當天訂單全部打包,趕上明天清晨的郵車全部發走。

  今年30多歲的周振元,大學畢業(ye) 後在杭州一家集團公司擔任電商平台主設及運營,看到外麵電商發展得如火如荼,而家鄉(xiang) 的土特產(chan) “長在深閨無人識”。2017年,他在板栗園村黨(dang) 支部的邀請下辭職回鄉(xiang) ,開起了淘寶店,主營洋荷、百合、芋頭等山貨,當年銷售額就達到400萬(wan) 元,後來又入駐拚多多、抖音、微店等多個(ge) 電商平台。2022年他家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額達到了1200萬(wan) 元。

  “現在每天出村的快遞有800多件,高峰時有上千件。”周振元頗為(wei) 自豪。值得一提的是,周振元還帶動了鄉(xiang) 親(qin) 們(men) 共同致富。最初創業(ye) 時,周振元是收購農(nong) 村的山貨再在網上銷售。隨著訂單增多,收購的農(nong) 產(chan) 品已供不應求。周振元開始流轉土地,種植當地農(nong) 產(chan) 品,解決(jue) 貨源不足的問題。2022年底,他的種植麵積達到了400畝(mu) ,全年可帶動100餘(yu) 人就業(ye) ,並輻射帶動周邊村民種植1000餘(yu) 畝(mu) ,周振元樂(le) 意向他們(men) 傳(chuan) 授經驗,尋找銷售渠道。並為(wei) 部分村民提供種子和技術並回收農(nong) 產(chan) 品,帶動大家一起致富。

  周振元的成功是數據要素賦能農(nong) 產(chan) 品商品化的一個(ge) 縮影。近年來,通過數字經濟與(yu) 農(nong) 村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的深度融合,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的活力和實力不斷提升。依托互聯網的普及和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數字鄉(xiang) 村建設為(wei)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經濟蓬勃發展提供了新機遇,以“數商興(xing) 農(nong) ”工程和農(nong) 村電商為(wei) 代表的新業(ye) 態新模式,在帶動農(nong) 村經濟暢通循環和推動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逐漸成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抓手。

  現在,數字要素賦能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和銷售工作有了新重點——增強消費者信任、培育以需定產(chan) 新模式。

  《行動計劃》要求,提高農(nong) 產(chan) 品追溯管理能力,支持第三方主體(ti) 匯聚利用農(nong) 產(chan) 品的產(chan) 地、生產(chan) 、加工、質檢等數據,支撐農(nong) 產(chan) 品追溯管理、精準營銷等,增強消費者信任。

  《行動計劃》還要求培育以需定產(chan) 新模式,支持農(nong) 業(ye) 與(yu) 商貿流通數據融合分析應用,鼓勵電商平台、農(nong) 產(chan) 品批發市場、商超、物流企業(ye) 等基於(yu) 銷售數據分析,向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端、加工端、消費端反饋農(nong) 產(chan) 品信息,提升農(nong) 產(chan) 品供需匹配能力。

  數農(nong) 結合:打通產(chan) 業(ye) 鏈

  數據要素與(yu) 農(nong) 業(ye) 的深入結合,在打通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鏈的同時,也為(wei) 第三方主體(ti) 參與(yu)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經營活動創造了更多的機會(hui) 。

  艾海鵬最近有點忙,作為(wei) 極飛科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尉犁縣超級棉田項目的負責人,從(cong) 2023年年初開始,他已經數不清接待了多少參觀訪客。

  2021年,兩(liang) 個(ge) 90後小夥(huo) 子艾海鵬和淩磊帶著4架農(nong) 業(ye) 無人機、300多套智能設備,來到了尉犁縣,挑戰2個(ge) 人完成3000畝(mu) 棉花試驗田(也稱超級棉田)從(cong) 種到收全過程。

  極飛科技尉犁縣超級棉田借助數據要素、機器人、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實現自動化耕種、遙感巡田、智能水肥管理、變量病蟲草害防治、物聯網監測等,將傳(chuan) 統管理3000畝(mu) 高標準棉田所需的30名工人縮減為(wei) 2人,大幅提升效率。“哪怕是最忙的時候,我們(men) 也可以坐在空調屋裏,操作自動化智能設備完成棉田的一係列工作,就像打遊戲一樣輕鬆。”艾海鵬說。

  在數字化、智能化手段的精細管理下,超級棉田第一季喜獲豐(feng) 收,賺回當年種植成本並有盈餘(yu) ,初步驗證了無人化管理模式應用於(yu) 大規模棉花種植的可行性。從(cong) 第一季延續到了2023年的第三季,超級棉田逐漸打磨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管理模式,並以顯著的降本增益成果,為(wei) 更多傳(chuan) 統種植者提供了參考複製的成功樣本。

  “無人農(nong) 場其實就是把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全過程都以數據化的形式呈現出來。”經過實踐,艾海鵬對無人農(nong) 場有了自己的理解,“舉(ju) 個(ge) 最簡單的例子,老棉農(nong) 可能會(hui) 根據自己十幾年的經驗告訴我們(men) ,連續多少天15℃以上就能播種了,我們(men) 需要的是把這種經驗轉化成數據,傳(chuan) 感器顯示積溫達到某一個(ge) 數值後,係統會(hui) 提醒我,該播種了。”

  把生產(chan) 經驗轉化成數字模型,讓不懂農(nong) 業(ye) 技術的人也能種地,這是艾海鵬正在做的事。通過將人工智能、機器人、物聯網等技術引入棉花種植,超級棉田開創了無人化管理模式應用於(yu) 大規模種植場景的全新路徑。其經濟性和可推廣性,讓更多傳(chuan) 統棉農(nong) 也能快速複用,以更少的人力成本和資源投入,提升種植效益。

  2023年,超級棉田正式開啟了“複製”模式。來自尉犁縣的棉農(nong) 楊小佳,就是其中的代表。在引進超級棉田的智能灌溉模式後,楊小佳今年的種植成本大幅降低,僅(jin) 人工費用就節省了超30萬(wan) 元。此外,智能化、標準化的執行還降低了棉田水電、農(nong) 資等費用的支出,與(yu) 去年傳(chuan) 統種植方式對比,今年總體(ti) 畝(mu) 均成本下降12.7%。

  向外輸出基於(yu) 數據要素的超級棉田種植管理服務,讓作為(wei) 一家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技術公司的極飛科技成功以第三方主體(ti) 的身份參與(yu) 到了現代農(nong) 業(ye) 的產(chan) 業(ye) 鏈當中,找到了用數據要素為(wei) 農(nong) 業(ye) 賦能的發展之路。

  現在,《行動計劃》對於(yu) 第三方主體(ti) 為(wei)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經營主體(ti) 提供服務有了新提法。

  《行動計劃》提到,推進產(chan) 業(ye) 鏈數據融通創新,支持第三方主體(ti) 麵向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經營主體(ti) 提供智慧種養(yang) 、智慧捕撈、產(chan) 銷對接、疫病防治、行情信息、跨區作業(ye) 等服務,打通生產(chan) 、銷售、加工等數據,提供一站式采購、供應鏈金融等服務。

  這意味著在不遠的將來,會(hui) 有越來越多的第三方主體(ti) 參與(yu) 到用數據要素為(wei) 農(nong) 業(ye) 賦能的事業(ye) 中來。

  楊俊峰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