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勢互補、協同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呼之欲出
優(you) 勢互補 協同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呼之欲出
本報記者 汪靈犀
“香港航空業(ye) 自去年年初以來一直穩步複蘇,2023年香港機場客運量達3950萬(wan) 人次,較2022年增長約6倍,已恢複至疫情前的70%。預計到2024年底,香港國際機場客運量能完全恢複至疫情前水平。”香港特區政府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近日表示,隨著2024年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係統投入運作,香港國際機場的客貨運能力將得到進一步提升,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更加鞏固。
不僅(jin) 僅(jin) 是香港,整個(ge) 粵港澳大灣區機場去年客運量同比實現翻倍式增長,航空運輸市場複蘇勢頭強勁。隨著粵港澳大灣區一體(ti) 化發展不斷提速,“航線上的大灣區”通達全球,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正加速形成。
全麵複蘇
近日,大灣區機場紛紛曬出各自“成績單”——2023年廣州白雲(yun) 國際機場客運量突破6300萬(wan) 人次,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客運量達5273萬(wan) 人次,珠海金灣國際機場客運量1145.7萬(wan) 人次,澳門國際機場客運量515萬(wan) 人次……數據顯示,粵港澳三地機場客運量累計約1.8億(yi) 人次,運輸航班架次、貨郵吞吐量等各項業(ye) 務指標均全麵複蘇。
與(yu) 此同時,大灣區內(nei) 各機場互動合作、協同發展不斷加強。去年底“經珠港飛”政策正式實施,從(cong) 內(nei) 地出發經港珠澳大橋前往香港國際機場的旅客,無須辦理香港入出境手續,便能陸路直達香港機場。業(ye) 內(nei) 人士分析,該項目年服務旅客量有望達50萬(wan) 人次。“‘經珠港飛’不僅(jin) 讓旅客有更多國際出行的選擇,而且充分發揮了港珠澳大橋的貫通聯係作用。”香港機場管理局首席營運總監張李佳蕙表示,未來將深化港珠兩(liang) 地機場資源整合,吸引更多人流、物流、資金流在大灣區內(nei) 高效流動。
在物流運輸方麵,香港發揮國際航運中心地位優(you) 勢,與(yu) 大灣區內(nei) 各個(ge) 城市建立貨物流轉新機製。去年4月,“東(dong) 莞—香港國際空港中心”正式啟用,截至目前已累計服務超過300家大灣區外貿企業(ye) ,進出口貨值突破17億(yi) 元。
“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本著錯位發展、競爭(zheng) 合作、良性互動原則,將進一步加強空地全方位一體(ti) 化協同,更好實現世界級機場群與(yu) 城市群聯動發展。”深圳市交通運輸局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
加快布局
發達的航空運輸能力和臨(lin) 空經濟是世界級灣區的核心增長極之一。目前,粵港澳大灣區擁有7座運輸機場、11條跑道,包括香港國際機場、廣州白雲(yun) 國際機場和深圳寶安國際機場3座國際航空樞紐,澳門國際機場和珠海金灣國際機場兩(liang) 座幹線機場以及佛山沙堤機場和惠州平潭機場兩(liang) 座支線機場。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hui) 預測,到2030年,粵港澳大灣區航空客貨運需求量將達3.87億(yi) 人次、2000萬(wan) 噸。然而,目前大灣區機場群主要樞紐機場均達到或即將達到飽和運行狀態。
為(wei) 方便粵港澳大灣區更加緊密的人員、物流等往來,大灣區內(nei) 多個(ge) 機場都在擴容建設、加速布局,未來幾年將實現跨越式發展。
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係統項目今年將投入運作,未來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達1.2億(yi) 人次、年貨運量達1000萬(wan) 噸的目標;廣州白雲(yun) 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正在進行,預計2025年投產(chan) 後,終端容量將達到旅客吞吐能力1.4億(yi) 人次、貨郵吞吐能力600萬(wan) 噸;深圳寶安國際機場,三跑道擴建工程加速推進,預計到2026年,年旅客吞吐量將達到8000萬(wan) 人次、貨郵吞吐量260萬(wan) 噸……
數據顯示,預計到2035年,粵港澳大灣區將擁有7座運輸機場、17條跑道,旅客吞吐量達4.2億(yi) 人次,貨郵吞吐量超過2000萬(wan) 噸,建成引領全球、高質量發展的世界級機場群。“未來大灣區內(nei) 航空客貨運需求量隻會(hui) 越來越大,大家發揮各自優(you) 勢錯位發展、良性互動,便可達到互利多贏。”香港中文大學航空政策研究中心高級顧問羅祥國說。
鞏固優(you) 勢
香港地理位置優(you) 勢明顯,4小時飛行航程可達亞(ya) 太區主要城市,5小時飛行航程範圍覆蓋全球逾半人口。香港國際機場多次獲選“中國最佳機場”“亞(ya) 洲最佳機場”“全球最繁忙貨運機場”。目前約120家航空公司在香港營運航線,往來全球220個(ge) 航點,為(wei) 香港經濟增長提供重要動力。
香港特區政府2023年《施政報告》中,推出多項鞏固提升香港國際航空樞紐競爭(zheng) 力的政策措施,包括逐步提升香港國際機場的貨運處理能力,加強大灣區合作、把握發展新機遇,推動航空綠色及可持續發展等。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介紹,特區政府正全力打造“機場城市”,推進香港國際機場及其周邊多個(ge) 項目建設,包括大型綜合設施、酒店、零售和餐飲等。“機場將不再隻是旅客出入境或過境的地方,而是成為(wei) 以航空業(ye) 為(wei) 核心,匯聚各種經濟活動的中心,成為(wei) 推動香港以至大灣區經濟增長的新動力。”陳茂波說。
與(yu) 此同時,隨著粵港澳大灣區“陸海空”立體(ti) 大通道越發暢通,未來香港國際機場將進一步優(you) 化“多式聯運”的網絡和運作。“我們(men) 的定位不隻是香港的機場,而是依托地處大灣區門戶的優(you) 勢,建成國家重要的國際航空樞紐機場。”香港機場管理局行政總裁林天福表示,香港將繼續加強與(yu) 粵港澳大灣區各個(ge) 城市的互聯互通合作,為(wei) 大灣區旅客提供更多更好的出行選擇,同時帶動更多海外投資者、遊客進入大灣區。(人民日報海外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