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培育汽車後市場新供給——汽車後市場觀察之二
線上預約,到店維修不用等待;柔性生產(chan) ,小批量配件訂單及時響應;改裝美容,駕駛體(ti) 驗更加舒適……近年來,我國汽車後市場的新技術、新產(chan) 品、新業(ye) 態、新模式不斷湧現,汽車消費潛力進一步釋放,有效促進了汽車後市場規模增長、結構優(you) 化、質量提升。
數字化綠色化轉型,汽車維修服務提質升級
“前幾天車被剮蹭,通過手機應用預約到店時間,不用排隊;添加車型和購車年份,還能智能推薦相應配件,真是方便。”安徽合肥的張先生到一家養(yang) 車門店修車,很快便完成維修,過程也舒心。
車輛經過檢查後,張先生收到一張電子報價(jia) 單。所需商品和服務,每一項都標明了件數和價(jia) 格。車主在手機應用上可以查看車輛的檢查狀況,報價(jia) 單與(yu) 上檢記錄一致,沒有額外推薦服務,解決(jue) 了信息與(yu) 價(jia) 格不透明等問題。如今,越來越多消費者選擇通過“線上線下一體(ti) 化”平台進行汽車維修,相關(guan) 業(ye) 務量實現較快增長。
汽車維修數字化水平提升,綠色化步伐也在加快。在浙江杭州臨(lin) 平區的一處綠色共享鈑噴中心,幹磨房內(nei) 粉塵被吸入集成袋,吸塵效率達到98%。
“全過程采用水性漆作業(ye) ,用幹磨工藝取代傳(chuan) 統水磨工藝,還配備了複合型環保設備,可實現廢棄物從(cong) 源頭到末端的全流程控製。”中心相關(guan) 負責人肖權貴介紹,一些小型汽修店由於(yu) 缺乏專(zhuan) 業(ye) 設備和人員,作業(ye) 過程容易造成環境汙染,如今周邊的汽修店都能來這裏共享服務。
截至2023年底,全國汽車保有量為(wei) 3.36億(yi) 輛,乘用車平均車齡已超過6年,維修服務需求隨之增長。“2020年我國汽車養(yang) 護與(yu) 維修市場規模約1.42萬(wan) 億(yi) 元,預計到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74萬(wan) 億(yi) 元。”中國汽車流通協會(hui) 售後零部件分會(hui) 副理事長李彤梅介紹。
李彤梅認為(wei) ,當前汽車維修服務仍然存在“小散弱”的特征:一方麵,標準化、規範化作業(ye) 有待加強,維修服務的質量和水平仍有不小提升空間;另一方麵,圍繞新能源汽車的維修服務體(ti) 係仍處在起步階段,需要加強技術水平和專(zhuan) 業(ye) 人才儲(chu) 備。
和傳(chuan) 統燃油車不同,新能源汽車維修主要集中在電池、電機、電控等“三電”係統,但目前精通“三電”維修的技術人員缺口較大。針對這一現實需求,部分汽車服務平台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培養(yang) 高技能人才。
在貴州電子科技職業(ye) 學院的實訓基地,學生們(men) 對著新能源汽車的零部件找尋問題、進行檢修——這是途虎養(yang) 車開設的校企合作實操課。
“我們(men) 與(yu) 職業(ye) 院校開設新能源汽車班、共同研發課程,在上海、廣東(dong) 、貴州等地建設產(chan) 教融合基地和實習(xi) 實訓基地,爭(zheng) 取每年培養(yang) 1200名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的人才,逐步實現門店‘油電兼修’。”途虎養(yang) 車相關(guan) 負責人說,新能源汽車維修服務市場潛力巨大,企業(ye) 正積極探索提供量身定製的產(chan) 品和服務,並與(yu) 新能源汽車品牌合作,幫助他們(men) 進行售後服務。
低成本高效率對接,配件流通環境持續優(you) 化
我國在售汽車品牌眾(zhong) 多,不同年份和款式的汽車配件種類不盡相同,對後市場配件供應需求較大。推進汽車後市場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配件產(chan) 品升級和流通效率提升。近年來,相關(guan) 企業(ye) 就此進行了一些探索。
小批量、柔性化生產(chan) ,響應更及時。
“這款車的半軸產(chan) 品比較小眾(zhong) ,我們(men) 在國內(nei) 谘詢了好多家都不能生產(chan) ,你們(men) 可以提供嗎?”上午10點,溫州市冠盛汽車零部件集團國內(nei) 營銷客服部的電話響起。
“沒問題,您將參數發來,我們(men) 馬上組織生產(chan) 。”幹脆利落的回答,讓客戶十分滿意。
“目前,冠盛的產(chan) 品品類覆蓋了大部分車型,能夠滿足客戶小批量、多品種訂單需求。”冠盛股份國內(nei) 營銷總監陳相華告訴記者,這樣的底氣來自企業(ye) 的柔性化生產(chan) 線。
走進生產(chan) 車間,焊接設備及工裝夾具可以快速切換,工作人員隻需在觸摸屏上選擇工件號,便可自動調用相應的設備程序,根據不同交貨要求組織生產(chan) 。“我們(men) 還運用了智慧排產(chan) 係統,例如對未來3個(ge) 月的訂單進行數據分析後,將同個(ge) 型號的產(chan) 品歸集到一起生產(chan) ,縮短了交貨周期,節約了生產(chan) 成本。”陳相華說。
全鏈條、數字化對接,渠道更暢通。
打開開思汽配平台,擺臂、前照燈、機腳膠等配件一應俱全,輸入車輛識別代碼及配件名稱,隻需幾秒,供應商、報價(jia) 、4S店參考價(jia) 、質保等信息清晰可見。
“以前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描述需要的零配件,效率低、容易出錯,而且很難追溯配件來源,如果質量有問題再想找供應商質保,比較困難。現在通過平台整合,配件信息和采購過程更加透明了。”寧波博星行汽車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忠利說。
開思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江永興(xing) 介紹,平台打通了從(cong) 主機廠、生產(chan) 商、汽配商、維修廠再到車輛的全鏈條,目前有超過7000家供應商為(wei) 27萬(wan) 家維修廠用戶提供產(chan) 品和服務,月服務車輛台次超300萬(wan) ,“我們(men) 還開發了適配維修行業(ye) 的手寫(xie) 工單智能識別功能,並且可以推薦采購方案。不僅(jin) 如此,平台積累的大數據還能及時反饋給主機廠和生產(chan) 商,幫助他們(men) 改進產(chan) 品質量。”
優(you) 化汽車配件流通環境方麵,一些企業(ye) 瞄準了縣域市場,著力提升配件周轉效率。“新能源汽車下鄉(xiang) 給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帶來廣闊空間,但傳(chuan) 統縣域維修市場仍然存在連鎖門店少、產(chan) 品種類不齊全、采購物流周期長等問題。”汽配供應鏈平台廣東(dong) 三頭六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品牌運營總監焦士良介紹,近年來企業(ye) 發起“讓愛回家”項目,幫助農(nong) 民工回鄉(xiang) 開辦汽配店,給予資金支持、技術指導等;與(yu) 此同時,通過線上采購和前置倉(cang) 結合,配送效率大幅提升。
商務部等九部門聯合發布的《關(guan) 於(yu) 推動汽車後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優(you) 化汽車配件流通環境。積極拓展汽車配件流通渠道,構建多渠道、多業(ye) 態的汽車配件流通網絡,滿足消費者對汽車後市場配件的多元化需求。
“隨著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線上渠道將成為(wei) 汽車售後零部件行業(ye) 的新熱點,帶來新的商業(ye) 模式和發展機遇。汽車售後零部件企業(ye) 要加強線上渠道的建設,提供更加便捷優(you) 質的服務,營造透明、有序、高效的配件流通環境。”李彤梅說。
個(ge) 性化多樣化消費,汽車改裝市場穩步擴大
近年來,適應車主個(ge) 性化、多樣化、高品質消費需求,汽車改裝美容市場穩步擴大。
“給車換個(ge) 改色膜,既能保持新鮮感,也能預防剮蹭、保護車漆。”在安徽合肥富貴一族汽車維修保養(yang) 中心,車主黃女士手拿色卡,挑選喜歡的改色膜顏色。店主鮑衛東(dong) 告訴記者,他幹這行20多年,過去顧客來店裏主要是修車,現在年輕人對汽車改裝美容的需求更大,隱形車衣、改色膜、防紫外線防眩光的功能膜等都很受歡迎,價(jia) 格在幾千元到上萬(wan) 元不等。
數據顯示,貼膜、車體(ti) 改色、升級汽車音響設備等方麵的汽車改裝美容項目,占到了整個(ge) 汽改市場的85%左右。2023年前7月,途虎養(yang) 車窗膜、隱形車衣、改色膜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超40%、超100%、超300%。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hui) 後市場精品服務分會(hui) 秘書(shu) 長張保泉說,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提高,汽車改裝、汽車美容等相關(guan) 產(chan) 品呈現個(ge) 性化、場景化等趨勢,車身膜、內(nei) 飾、按摩通風座椅、輔助駕駛等產(chan) 品得到用戶認可。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guan) 於(yu) 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複的意見》提出,建立健全汽車改裝行業(ye) 管理機製,加快發展汽車後市場。
“我國汽車改裝市場尚處於(yu) 萌芽狀態,擁有巨大發展潛力,但改裝零部件、改裝作業(ye) 等尚未形成規範體(ti) 係,在合規化、標準化等方麵有待進一步完善。”張保泉認為(wei) ,需要進一步明確改裝範圍,健全標準體(ti) 係,提升產(chan) 業(ye) 鏈,也需要加強行業(ye) 監管,建立汽車改裝安全、質量與(yu) 服務的統一標準,明確售前、售中、售後服務標準,並加大力度推動執行。
《指導意見》提出,“力爭(zheng) 到2025年,汽車後市場規模穩步增長,市場結構不斷優(you) 化,規範化水平明顯提升”。“順應汽車消費新趨勢,推進技術創新、模式創新、業(ye) 態創新,後市場的產(chan) 品和服務將更加豐(feng) 富,滿足消費者多元化消費需求。”李彤梅表示。(人民日報記者丁怡婷、劉溫馨、徐靖、竇瀚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