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新春走基層)鐵路橋梁工:“飛簷走壁”檢修忙

發布時間:2024-01-29 15:16: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廣州1月29日電 題:鐵路橋梁工:“飛簷走壁”檢修忙

  作者 郭軍(jun) 程斯佳 周堅

  1月28日,春運第三天,廣茂線西江特大橋上寒風陣陣。肇慶工務段肇慶橋檢查工區的6名橋梁工先後爬鋼梁、鑽“橋肚”、下橋底,“飛簷走壁”為(wei) 大橋做“體(ti) 檢”。

  西江特大橋全長1631米,是公鐵兩(liang) 用大橋。春運期間,工區職工上橋檢查頻次增加。每半月,他們(men) 需對橋上1980根枕木、護木螺栓和3960根鉤螺栓以及12個(ge) 支座進行全麵檢查。

  “砰砰砰……”橋麵不斷傳(chuan) 來檢查錘與(yu) 螺栓的碰撞聲。大家仔細聆聽敲擊聲,認真分析設備狀態。

  “這裏有問題!”橋梁工李凱典在日常巡檢中早已練就了一對“聽聲辨傷(shang) ”的“順風耳”。隻見他單膝跪地,用手旋擰好螺栓鉤頭後,仔細擦掉表麵灰塵,在確認整體(ti) 沒有損壞也無裂紋後,他鬆了口氣,轉身掏出套筒扳手將螺帽擰緊。

  “橋麵有列車通過時就得及時下道,所以這個(ge) 活就講究一個(ge) 快和準。”李凱典抹了把鼻尖上的汗,俯身繼續敲擊下一個(ge) 螺栓。

  “相比橋麵,鋼梁上檢查難度更大。”工長王俊傑介紹道,“爬梁要克服恐高,夏天燙屁股,冬天凍骨頭,要在近10米高的鋼梁上排查病害,可是一項技術活。”

  王俊傑和工友爬上橋麵上方的檢查梯,確認安全繩已綁好後,他雙手緊抱一旁的斜柱,依靠臂力下滑至下方鋼梁。鋼麵刺骨的冷意傳(chuan) 來,王俊傑跨坐在鋼梁上,半躬著背,慢慢爬向中間檢查點。

  “縱梁及橫梁連接處存在裂紋。”王俊傑一手緊抓身旁的鋼梁,一手拿著鋼尺判定裂紋情況,拍照片,做標記,10年的工作經曆練就了他發現病害的“火眼金睛”。

  “橋底檢修更是一種挑戰,坐在手搖車中像坐搖籃,懸在半空心裏直打顫。”檢查時,王俊傑和工友需翻過護欄,踩著鋼梁鑽進掛在鐵路橋底部的巡檢手搖車裏。

  手搖車隻有兩(liang) 端與(yu) 鐵路橋底部連接,需手搖兩(liang) 側(ce) 的傳(chuan) 動齒輪驅動前行。江麵橫風吹來,手搖車晃晃悠悠,兩(liang) 端齒輪發出“咯吱咯吱”聲,腳下十幾米江水奔騰,不一會(hui) 兒(er) 寒風就吹紅了大家的臉頰和耳朵。大家顧不上揉搓,繼續一手拿著工具,一手扶著欄杆,眼觀、耳聽、手摸......

  檢查橋梁支座時,大家需手腳並用爬進距離江麵近20米高的墩台縫隙中。

  “嗚……”,橋上方一趟列車駛過,車輪撞擊鋼軌的聲音反複衝(chong) 擊著眾(zhong) 人耳膜。“十年了,每次檢修完支座回去,耳朵還會(hui) 整宿嗡嗡作響。”王俊傑臉上帶著一絲(si) 苦笑。

  “冬季的江風像刀子,夏季的墩台縫隙裏像蒸籠,但是大家從(cong) 來不喊苦,在橋上吃麵包都說是豪華江景位。”王俊傑開起了玩笑。為(wei) 了節省時間,檢修時的午餐他們(men) 都在橋上對付。

  “來拍張照,給我閨女看看他老爸守護的大橋長什麽(me) 樣!”王俊傑已連續5年因為(wei) 值守沒能回家過年。照片中,他與(yu) 工友們(men) 的笑容格外燦爛。(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