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結合”是對中華文明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
作者:杜運輝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上指出,“第二個(ge) 結合”是對中華文明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怎樣理解這一深刻論斷?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五個(ge) “突出特性”,蘊含著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重要規律。
第一,創新性與(yu) 連續性相統一的發展規律。中華民族有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創新精神,這種強大的文化創造力貫通於(yu) 生生不息、源遠流長的曆史連續性之中,“述”與(yu) “作”、傳(chuan) 承與(yu) 發展、守正與(yu) 創新有機統一。中華文明既一脈相承而又革故鼎新、既堅守根本又不斷與(yu) 時俱進。中華文明創新性與(yu) 連續性相統一的深厚基礎,在於(yu) 中華先民很早就探索維持生態平衡、保持社會(hui) 穩定、安頓自我生命之道,農(nong) 業(ye) 經濟、基層治理、中央集權、儒學教化等社會(hui) 子係統之間保持動態平衡,這使得中華文明雖曆經波折而具有強大的自我修複能力。
第二,統一性與(yu) 包容性相統一的發展規律。中華文明是“天人合一”“天下有道”條件下的生產(chan) 累積型文明形態,“定於(yu) 一”的安定和平是勞動人民安身立命、繁衍生息的基本前提,堅強統一的國家是各族人民的命運所係。中華民族既奉行“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的和平交往之道,又讚揚“微管仲,吾其披發左衽矣”的民族大義(yi) ,崇尚“百姓親(qin) 睦”“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le) ”的理想社會(hui) ,形成“國土不可分、國家不可亂(luan) 、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斷的共同信念”。中華民族有著多元一體(ti) 的融合過程,豐(feng) 富多樣的自然環境和生產(chan) 生活方式孕育了“和實生物”“和而不同”“殊途同歸”“厚德載物”“上善若水”等先進文化理念,形成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兼收並蓄的開放胸懷。中華文明的統一性與(yu) 包容性相輔相成,自強不息的剛健品德和厚德載物的寬容精神相得益彰。
第三,在創新中掌握思想和文化主動的發展規律。曆史主動權或自由權是中華民族掌握命運、創造曆史之根本。從(cong) 曆史上來看,中華民族具有對外來文化的強大汲取、融通力量,能夠揚棄外域文明成果而有更高水平的自主創新,從(cong) 而保持文化主體(ti) 性。近代以來,中華文明在與(yu) 西方文明的較量中暫時處於(yu) 被動地位,西方中心主義(yi) 文明觀影響甚巨。但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和中國人民在“兩(liang) 個(ge) 結合”中打開了思想解放的空間,“具體(ti) 的馬克思主義(yi) ”“活的馬克思主義(yi) ”使中國人民在精神上由被動轉入主動。
為(wei) 什麽(me) 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yi) 能夠從(cong) 根本上改變中國命運、成為(wei) 創造新文明的偉(wei) 大力量呢?這是因為(wei) 馬克思主義(yi)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yi) 的“魂”和“根”,二者的融通創新奠定了中華民族新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yi) 揭示了人類社會(hui) 的基本運動規律和資本主義(yi) 社會(hui) 的特殊運動規律,指出了揚棄資本主義(yi) 文明、創造“保證社會(hui) 勞動生產(chan) 力極高度發展的同時又保證每個(ge) 生產(chan) 者個(ge) 人最全麵的發展”的“生產(chan) 者自由平等的聯合體(ti) ”的正確方向。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凝聚著改造自然、維係穩定的深湛智慧,既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民族性,又具有相對的恒久性和普遍性。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都追問和解決(jue) “人之所以為(wei) 人”或“從(cong) 動物的生存條件進入真正人的生存條件”的根本問題,在處理人與(yu) 自然的關(guan) 係、人與(yu) 社會(hui) 的關(guan) 係、人與(yu) 自我的關(guan) 係等基本問題上有著高度的契合性。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具體(ti) 實踐中,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結合、融通而互相成就。
一方麵,我們(men) 用馬克思主義(yi) 激活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優(you) 秀因子並賦予新的時代內(nei) 涵,比如“陰陽大化”“道法自然”的天道思想、“民為(wei) 邦本”“仁者愛人”的人文關(guan) 懷、“實事求是”的求真精神、“一陰一陽之謂道”“相反相成”的辯證思維、“文明以止”“天人合一”的生態智慧、“協和萬(wan) 邦”“以德服人”的天下思想、“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民族精神等,都在新時代的偉(wei) 大實踐中實現了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成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的有機成分。
另一方麵,我們(men) 將中華民族的偉(wei) 大精神和豐(feng) 富智慧更深層次地注入馬克思主義(yi) 。儒釋道的“成人”思想豐(feng) 富了“每個(ge) 人自由而全麵發展”的內(nei) 涵,“道在器中”“理在事中”的辯證思維豐(feng) 富了矛盾的普遍性與(yu) 特殊性相統一的實踐辯證法。曆史表明,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現代化與(yu) 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乃是一體(ti) 之兩(liang) 麵,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核心內(nei) 涵。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既是馬克思主義(yi) 的忠誠信奉者、堅定實踐者,又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忠實傳(chuan) 承者和弘揚者,其根本原因就在於(yu) 其人民至上的基本立場和為(wei) 人民解放而探求真理的大無畏精神。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充分肯定了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普遍意義(yi) 和現實價(jia) 值,揭示了中華文明批判繼承、綜合創造、守正創新的方法論,徹底超越了近代以來貶低乃至否定中華文化的民族自卑和西方自大的兩(liang) 種極端心態;論證了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契合、結合、互相成就的基本規律,徹底超越了把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與(yu) 馬克思主義(yi) 二元對立、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學思維方式;論證了曆史傳(chuan) 統、文化積澱、基本國情對現代化道路的重要作用,“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現了現代化的另一幅圖景”,打開了人類前途的多樣性可能空間。這些原創性貢獻,在多個(ge) 維度實現了五四運動以來的又一次思想大解放。
創新是第一動力,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關(guan) 鍵是激發人才創新活力,讓一切文化創造源泉充分湧流。人類文明的進步,歸根到底體(ti) 現為(wei) “個(ge) 人的自由發展”與(yu) “真正的共同體(ti) ”(“自由人聯合體(ti) ”)交織互動的發展過程,是由“人的依賴關(guan) 係”到“以物的依賴性為(wei) 基礎的人的獨立性”再到“建立在個(ge) 人全麵發展和他們(men) 共同的、社會(hui) 的生產(chan) 能力成為(wei) 從(cong) 屬於(yu) 他們(men) 的社會(hui) 財富這一基礎上的自由個(ge) 性”的演進。隻有把馬克思主義(yi) 思想精髓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才能最大限度地促進每個(ge) 個(ge) 體(ti) 的自由而全麵的發展,才能保證“自由個(ge) 性”“全麵的能力”與(yu) 中華民族共同體(ti) 、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協調發展。人類自由和解放,意味著“人和自然界之間、人和人之間的矛盾的真正解決(jue) ”,意味著人與(yu) 自然之和諧、個(ge) 人與(yu) 社會(hui) 之和諧、個(ge) 人與(yu) 自身之和諧。在汲取和轉化人類一切文明成果的基礎上,創造和平、發展、公平、正義(yi) 、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jia) 值,堅持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正是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偉(wei) 大意義(yi) 和根本目的。
(作者係北京語言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院長、中國文化綜合創新研究中心主任)
(學習(xi) 時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