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贛鄱看非遺:江西崇仁非遺表演“飛入尋常百姓家”
中新網江西崇仁2月4日電(巫發陽 鄭瑩瑩 楊文輝)立春已至,春節臨(lin) 近,走進江西撫州市崇仁縣,崇仁采茶戲、跳八仙、相山板凳龍、扭扭龍和堯崗儺(nuo) 戲等一批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熠熠生輝。
舞台燈光亮起,在鑼鼓、響板等配樂(le) 聲中,采茶戲演員從(cong) 舞台深處走來,轉身、踱步,一舉(ju) 一動皆是風采,劇情行至高潮,演員腔調越發高亢激昂,引得觀眾(zhong) 席裏陣陣掌聲……歲末年初,一場場采茶戲演出在崇仁縣各鄉(xiang) 鎮文化站輪番上演,為(wei) 村民送來一道道精美的“文化大餐”。
“崇仁采茶戲是臨(lin) 川漢族戲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名錄,我們(men) 通過打造鄉(xiang) 鎮文化站這一載體(ti) ,讓更多群眾(zhong) 接觸采茶戲、欣賞采茶戲、認同采茶戲。”崇仁縣文化館副館長陳彬說。
近年來,崇仁縣著眼於(yu) “見人見物見生活”理念,通過建強載體(ti) 、打造平台、展示展演,讓非遺項目從(cong) “高閣”走向“大眾(zhong) ”,並建成縣文化中心、鄉(xiang) 鎮文化站、村文化室等活動載體(ti) ,讓一係列非遺精品得以“飛入尋常百姓家”。
“我們(men) 會(hui) 在文化遺產(chan) 日和各種傳(chuan) 統節慶日,舉(ju) 辦‘快樂(le) 周末’‘幸福家園’等活動,積極推廣非遺項目進鄉(xiang) 村、進校園、進社區、進企業(ye) ,讓非遺走進人們(men) 生活。”陳彬補充說。
談起非遺文化進校園,崇仁縣寶水幼兒(er) 園教師彭燕深有感觸,“我們(men) 將板凳龍、扭扭龍等非遺文化引入課堂,通過非遺課堂、文藝匯演等多種方式,讓孩子們(men) 從(cong) 小了解非遺文化,從(cong) 而激發他們(men) 學習(xi) 和傳(chuan) 承非遺文化的興(xing) 趣,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
作為(wei) 相山板凳龍的第二代傳(chuan) 人,方勇標深感肩上責任之重大。他一邊尋找培養(yang) 非遺傳(chuan) 承人,一邊不斷創新表演服飾、表演造型、表演內(nei) 容,“我們(men) 還會(hui) 將民俗文化與(yu) 現代元素結合,並借助短視頻等年輕人喜聞樂(le) 見的方式,讓相山板凳龍‘活起來’‘火起來’‘走出去’。”
近年來,崇仁縣積極組織專(zhuan) 人挖掘整理特色民間文藝,鼓勵鄉(xiang) 村積極籌建具有本地特色的文藝代表隊,使秧歌、舞獅、雜藝等民間文藝“遍地開花”。同時,崇仁縣各鄉(xiang) 鎮通過舉(ju) 辦各具特色的民俗節慶、傳(chuan) 統廟會(hui) ,營造出“鎮鎮有節會(hui) 、月月有活動”的文化氛圍。
崇仁縣委統戰部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崇仁縣委統戰部將以“統戰+非遺”為(wei) 工作思路,鼓勵引導以非遺傳(chuan) 承人、網絡人士等為(wei) 代表的新的社會(hui) 階層人士發揮示範帶頭作用,不斷挖掘非遺文化內(nei) 涵,宣傳(chuan) 非遺特色,推動非遺傳(chuan) 承保護與(yu) 統戰工作的雙贏。(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