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最好的飛機,打最硬的仗”
“飛最好的飛機,打最硬的仗”
——記空軍(jun) 航空兵某旅飛行一大隊
新年伊始,華東(dong) 某軍(jun) 用機場晨霧繚繞,伴隨著刺耳的警報聲,一場紅藍空戰對抗演練打響。東(dong) 部戰區空軍(jun) 航空兵某旅飛行一大隊數架殲-20戰機加力起飛,穿雲(yun) 破霧,趕赴目標空域。
天空中,戰機尾跡交錯纏繞,攻防態勢幾度轉換。大隊飛行員密切配合,靈活運用戰術戰法,不斷搶占有利陣位,向藍方發起攻擊,最終取得了對抗的勝利。
參加此次演練的飛行一大隊戰功卓著,被譽為(wei) “英雄的王海大隊”。它組建於(yu) 1950年10月,在首任大隊長王海的帶領下,先後兩(liang) 次飛赴抗美援朝戰場,參加空戰80多次,擊落擊傷(shang) 敵機29架,湧現出了一批戰鬥英雄。
70多年來,“王海大隊”靠信仰、靠學習(xi) 、靠實力、靠血性戰勝了一個(ge) 個(ge) 敵人,常態遂行多項重要任務,在鬥智鬥勇、抗強製強中當先鋒打頭陣。
“新時代的‘王海大隊’,是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強軍(jun) 思想、全麵加強軍(jun) 事鬥爭(zheng) 準備的優(you) 秀代表,是勇於(yu) 擔當強軍(jun) 重任,堅決(jue) 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空中利劍。”大隊所在旅政委說。
“我們(men) ‘王海大隊’,決(jue) 不允許有孬種”
1951年10月,組建剛滿一年、飛行員人均飛行時間隻有幾十小時的一大隊,開赴抗美援朝戰場,麵對數倍於(yu) 己的敵機和空戰經驗豐(feng) 富的強敵,他們(men) 憑借“空中拚刺刀”的血性膽氣,在朝鮮上空創下“15∶0”的輝煌戰績,打出了“王海大隊”的威名。如今,大隊長王海駕駛過的米格-15原型機停放在營區內(nei) ,機身上噴塗了9顆象征著戰績的鮮紅五角星。
“抗美援朝時期,大隊飛行員人人是刀鋒、人人有戰功,每架戰機上都刻有代表擊落、擊傷(shang) 敵機的紅星。老英雄王海多次表示,自己所帶的大隊裏沒有一個(ge) 孬種。”前不久,“王海大隊”楊俊成在米格戰機前,為(wei) 剛來大隊的新飛行員講述前輩的戰鬥故事,“當年,王海率領機群大破‘羅圈陣’,擊落5架敵機,其餘(yu) 60多架被打得四散逃離;駕駛僚機的焦景文,在長機遇到危險時,挺身而出用自己的飛機擋炮彈……”
隨後,新飛行員前往榮譽室參觀,一幅幅曆史照片、一件件珍貴實物、一條條空戰航跡,見證著大隊70多年的發展曆程,每當新飛行員入列、重大任務出征等時刻,大隊飛行員都會(hui) 來到這裏接受洗禮,汲取力量。
多年前,還是新飛行員的楊俊成,同樣被前輩視死如歸、不懼強敵的大無畏精神震撼,在這裏下定為(wei) 大隊爭(zheng) 取新的榮譽的決(jue) 心。後來,楊俊成沿著前輩的足跡,在“王海大隊”快速成長,和戰友出色完成比武競賽、演習(xi) 演練等多項重大任務,包含任務名稱、所獲成績和參訓飛行員姓名的紀念標牌,已經鋪滿榮譽室的一整麵牆。
“當時已經做好了犧牲的準備。”榮譽室裏,李德兵為(wei) 新戰友講述他與(yu) 外軍(jun) 機對峙的經曆。
那一次,外軍(jun) 機不顧我方多次警告,向我領空抵近。李德兵指揮空中編隊,立即展開戰鬥隊形,自己駕駛戰機迎頭對向外軍(jun) 機,兩(liang) 架高速飛行的戰機臨(lin) 近相撞時,對方急轉掉頭。李德兵說:“我們(men) 拚到最後,拚的就是一口氣。”
近年來,“王海大隊”飛行員飛越宮古海峽、對馬海峽,巡航台島,在空軍(jun) 重大演習(xi) 比武中,12人次奪得“金頭盔”、6人次奪得“金飛鏢”,被中央軍(jun) 委表彰為(wei) “全軍(jun) 踐行強軍(jun) 目標標兵單位”。
參觀學習(xi) 接近尾聲,楊俊成在榮譽室王海大隊長的雕像前,勉勵新入隊戰友:“我們(men) ‘王海大隊’,決(jue) 不允許有孬種!”
“祖國把最新戰機交給我們(men) ,必須盡快把它飛好”
“要學的太多,要研究的太多,要複盤總結的太多,這些都是雷打不動必須做的。”嚴(yan) 毅恒剛加入“王海大隊”時,一時難以適應這裏快節奏的學習(xi) ,成千上萬(wan) 的飛參數據、摞得厚厚的作戰資料、接踵而至的攻關(guan) 課題,讓他感到時間不夠用。戰友總是步履匆匆,不是在訓練就是在搞研究,深夜的學習(xi) 室經常燈火通明,嚴(yan) 毅恒直呼“這個(ge) 大隊太卷了”。
從(cong) 大隊組建開始,他們(men) 一直秉承“學以致勝”的理念。在抗美援朝戰場上,這群幾乎沒有空戰經驗的年輕飛行員,憑借“在戰爭(zheng) 中學習(xi) 戰爭(zheng) ”,打敗了強大敵人。首任大隊長王海在回憶錄中寫(xie) 道:“剛剛裝備米格-15飛機,大家都不熟悉,戰術戰法也不了解;為(wei) 了戰鬥的勝利,大家學習(xi) 完就上飛機,下了飛機就研究,晚上熄了燈,還有同誌站在凳子上,利用走廊燈光學航理。”
時間一天天過去,嚴(yan) 毅恒越來越深地融入大隊,明白了“打敗敵人的最好辦法,就是比敵人更快更好學習(xi) ”這個(ge) 道理,也與(yu) 戰友“卷”了起來。
嚴(yan) 毅恒還把帶飛教員王立當成自己學習(xi) 的榜樣,多次嚐試著戰勝這位空軍(jun) “金頭盔”和“金飛鏢”雙料得主。後來的訓練中,他在王立傳(chuan) 授的戰術打法基礎上,深度研究進攻窗口、脫離時機等關(guan) 鍵環節,逐漸能夠在空中與(yu) 王立打個(ge) 平手。
那年,“王海大隊”整建製率先換裝殲-20戰機,大家夜以繼日地學習(xi) ,生怕自己跟不上節奏。針對飛機信息化程度高、體(ti) 係構成複雜的情況,大隊引入工程化精準化訓練模式,逐步對殲-20作戰使用進行理解、分析和解構。有的飛行員積累了7本厚厚的“飛行寶典”幫助後續改裝飛行員縮短成長周期,有的飛行員結合自己多年實彈打靶經驗成功破解導彈作戰運用難題……最終,“王海大隊”的殲-20戰機,在極短時間內(nei) 形成戰鬥力。
2020年,“王海大隊”陳鑫浩參加空軍(jun) 組織的重大演習(xi) 。在一次大機群空戰中,麵對來自不同方向、數倍於(yu) 己的“敵機”攔截,陳鑫浩與(yu) 戰友靈活協同,以“零損傷(shang) ”代價(jia) 擊落大量“敵機”。
這名年輕的殲-20飛行員說:“祖國把最新戰機交給我們(men) ,必須盡快把它飛好。”
70多年來,靠著“學以致勝”精神,大隊先後5次在空軍(jun) 率先換裝最新戰機,作為(wei) 開路先鋒走在空軍(jun) 戰鬥力建設前沿。大隊人才輩出,憑借強大的學習(xi) 力,李德兵精研戰法、人機合一,奪得空軍(jun) 首屆“金頭盔”,改裝殲-20戰機後他第二次奪得“金頭盔”;王磊苦學打贏本領,一次次向飛行極限發起挑戰,被表彰為(wei) “全軍(jun) 軍(jun) 事訓練先進個(ge) 人”;湯書(shu) 杳深鑽細研彈藥裝備,成為(wei) 當時空軍(jun) 最年輕的“金飛鏢”得主。
2021年,“王海大隊”參加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大會(hui) 飛行慶祝表演任務,最後一次實兵預演時,機場上空電閃雷鳴、大雨瓢潑,能見度不足一公裏。大隊飛行員按照計劃,如期起飛,在惡劣氣象條件下,高標準完成預演。
7月1日,15架殲-20戰機組成3個(ge) 5機楔隊呼嘯入場,米秒不差飛越天安門上空,光榮接受黨(dang) 和人民的檢閱。
“每次升空,打勝仗是我們(men) 的唯一目標”
“我是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空軍(jun) ,你已進入中國防空識別區,通報你的國際識別碼和飛行目的。”一次,不明身份的外軍(jun) 機闖入東(dong) 海防空識別區,大隊飛行員緊急駕駛戰機升空應對。
“身後是祖國領空,我們(men) 絕對不能後退。”麵對外軍(jun) 機的不斷挑釁,楊俊成與(yu) 戰友憑著過硬技戰術水平,始終占據有利態勢,與(yu) 其展開激烈較量,最終將其逼退。
2013年11月23日,我國宣布劃設東(dong) 海防空識別區,“王海大隊”從(cong) 這一天起執行常態化警巡任務。他們(men) 對進入識別區的外軍(jun) 機及時識別、判明類別、全程監視,對異常和不明空情采取相應措施,堅定捍衛國家主權、安全。楊俊成說:“我們(men) 隨時準備升空,隻要戰鬥警報響起,拎起頭盔就能上。”
在戰爭(zheng) 年代,大隊飛行員“聞戰則喜”,期待著迎戰敵機,為(wei) 使命和榮譽而戰。在和平年代,凡是有急難險重任務,大家爭(zheng) 先恐後報名,把每一次任務當成戰鬥,練強自己的本領。
“每次升空,打勝仗是我們(men) 的唯一目標。”“王海大隊”李朋說。
某次體(ti) 係對抗演習(xi) 中,執行空戰任務的李朋,在到達退出時間、滿足返航油量時,根據實際情況改變策略,堅守在自己負責的空域,布置己方兵力、製訂加油策略、處理空中威脅,與(yu) 戰友頂住了對方一次次的進攻。那時的他,心中隻有一個(ge) 念頭:“絕不能讓‘敵人’進入我們(men) 空域。”
數小時後,李朋和戰友取得了這次演習(xi) 的勝利,他在近似實戰的環境下實現了在空作戰時間新突破,創造了當時紀錄,獲空軍(jun) “首創獎”。
“飛最好的飛機,打最硬的仗。”改裝殲-20戰機以後,李朋與(yu) 戰友完成了一個(ge) 又一個(ge) 艱巨的任務,“聞戰則喜、英勇頑強、敢打必勝、有我無敵”的英雄基因,傳(chuan) 承在“王海大隊”年輕一代飛行員的血脈中。
李朋說:“如果戰爭(zheng) 來臨(lin) ,我們(men) 一定會(hui) 像前輩那樣,堅決(jue) 打敗一切來犯之敵。”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裴楠 通訊員 遲玉光 朱峰熠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02月06日 01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