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讚“遛娃艙”是在點讚更貼心的服務
據新華社1月31日報道,在今年春運前的“頭腦風暴”上,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福州客運段廈門動車隊的95後列車長和列車員們(men) 提出了設置“遛娃艙”的設想——自廈門始發的部分“長編組”高鐵列車上的餐車被臨(lin) 時改造、巧妙利用,凡是上車的小旅客,都可以在家長陪同下,到這裏參與(yu) 趣味遊戲,借玩具玩兒(er) 或者讀故事書(shu) 。這既方便了有“遛娃需求”的旅客,也提升了其他旅客的乘車體(ti) 驗。
旅途中,缺乏自律的小旅客難免出現哭鬧、喊叫、亂(luan) 跑等情緒變化和行為(wei) ,輕則打擾其他旅客休息,重則引發矛盾糾紛。此前,在有的列車上就發生過小孩吵鬧引發大人大打出手的事情,繼而引發了公共話題和討論。這當中,便有人提出:鐵路能否設置“兒(er) 童車廂”?
雖然我國鐵路運力相比過去已經大幅提升,但還沒有富餘(yu) 到可以為(wei) 某一群體(ti) 單獨設置車廂的地步。同時,即便運力能夠滿足設置“兒(er) 童車廂”,也還需要售票、檢票等多個(ge) 環節的配合,實踐起來並非易事。上述報道中“遛娃艙”的設置,為(wei) 類似問題的解決(jue) 提供了新思路。
比如,這種“遛娃艙”是利用餐車車廂部分區域改造而成,不會(hui) 占用既有的運力。再如,“遛娃艙”很像小型兒(er) 童遊樂(le) 園,不但裝扮得很童話,而且配有各種玩具等。可以說,這種小創意投入並不大,但溫暖了帶娃的家長,為(wei) 其他旅客創造了安靜空間,也為(wei) 鐵路服務加了分。
在鼓勵生育的背景下,“遛娃艙”也是建設兒(er) 童友好公共設施的有益探索。近兩(liang) 年,我國相繼提出建設“兒(er) 童友好城市”“兒(er) 童友好社區”“兒(er) 童友好醫院”等目標,對相關(guan) 服務設施和場地進行了適兒(er) 化改造,讓兒(er) 童群體(ti) 有更多更安全、舒適的成長環境。鐵路作為(wei) 重要公共交通工具和設施,理應加入兒(er) 童友好“家族”,貢獻一些作為(wei) 。
此前,一些高鐵列車推出了“靜音車廂”,獲得不少好評。此番高鐵列車再推出“遛娃艙”,可見其服務一直在朝著更精細更貼心而努力。類似嚐試也是不斷積累經驗的過程,讓出行從(cong) “哭鬧之旅”變成“愉快之旅”“舒適之旅”,人們(men) 期待鐵路部門多一些探索和實踐,推動其服務質量和水平邁上更高台階。(工人日報 馮(feng) 海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