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差評該不該在平台上展示,誰說了算

發布時間:2024-02-07 10:42:00來源: 工人日報

  有的消費者因為(wei) 商家沒有按備注贈送蒜,或者點了特辣的外賣卻說實際不辣,就給出差評

  差評該不該在平台上展示,誰說了算

  引入第三方評審機製旨在化解差評糾紛,但評審任務的隨機性有時卻讓評審者犯難

  本報訊(記者劉小燕)“用戶因為(wei) 菜品涼了給出差評,但商家認為(wei) 自己正常出餐,屬於(yu) 配送的問題,不是很好評判誰說的更有理。”2月5日下午2點,田密打開外賣軟件的評審團入口,遇到了一個(ge) 棘手的評審任務:22分鍾的配送時間並不算長,可能是商家沒有給保溫袋。最終,田密選擇了“適合展示”的選項,頁麵立即顯示該選項的當前投票比例為(wei) 54%,最終該差評被平台得以展示。

  由平台用戶投票決(jue) 定是否展示差評,成為(wei) 近日外賣、生活服務類等平台的一項熱門功能。《工人日報》記者點擊有關(guan) 頁麵發現,成為(wei) 評審員需滿足注冊(ce) 時長大於(yu) 3個(ge) 月、已實名認證、近90天有消費記錄且通過評審員考試等條件。田密便是評審員之一。

  根據平台規則,用戶對被分配的爭(zheng) 議內(nei) 容進行投票,選擇“不適合展示”,則表示該評價(jia) 不合理,支持商戶。在24小時或48小時評審任務期限內(nei) ,若參與(yu) 評審判定的評審員多於(yu) 或等於(yu) 11人,平台則根據多數票的支持方執行相應結果。

  “有的消費者因為(wei) 商家沒有按備注贈送蒜,或者點了特辣的外賣卻說實際不辣,就給出差評。因此,在消費者可以無門檻打出差評的前提下,給予商家申訴的機會(hui) 是有必要的。”田密收到的評審任務中,這樣的情況並不少。

  由於(yu) 選擇“不適合展示”後,該爭(zheng) 議內(nei) 容不會(hui) 在下單平台被用戶看見,許多和田密一樣的用戶將這些評審經曆分享在社交平台,從(cong) 而形成一股“評審團大賞”的熱潮。記者在多個(ge) 社交平台發現,這些案例以圖片、文字、視頻等方式被二次搬運,單個(ge) 討論群組的用戶就多達4.5萬(wan) 人。

  同時,部分用戶也表示評審機製需要改進。例如,有北方的用戶收到的評審任務中都是粵語,表示自己完全看不懂;某些討論涉及的菜品,並不在用戶的常識範圍內(nei) ,也沒有過類似的消費記錄;有用戶希望某些爭(zheng) 議過程能被展示以提示消費者合理評價(jia) ,但擔心對商家的評分不利。

  對此,中國政法大學傳(chuan) 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認為(wei) ,公眾(zhong) 評審機製的目的是引入第三方評審機製在源頭化解糾紛,營造和諧信任的環境。評價(jia) 內(nei) 容不隻是用戶消費體(ti) 驗的表達,也是消費者選購時的重要參考信息,一定程度上表現為(wei) 商戶信譽。

  “‘評審團大賞’展示不合理但有趣的評論確實會(hui) 提高內(nei) 容趣味性,但沒有真正解決(jue) 被差評的商家麵臨(lin) 的痛點。”朱巍認為(wei) ,爭(zheng) 議任務隨機分發給評審員後,評審員作為(wei) 普通消費者,基於(yu) 一般的生活經驗、普遍理性和樸素的正義(yi) 感給出評審意見,也會(hui) 發表一些給商家的改進建議,比較符合公眾(zhong) 評審機製的初衷,也可以讓平台商家更放心地做生意。(工人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