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億人次流動量意味著什麽
剛剛過去的8天春節假期,全社會(hui) 跨區域人員流動量累計達22.93億(yi) 人次。據預測,春運40天將有90億(yi) 人次出遊、探親(qin) 、休閑等,全社會(hui) 跨區域人員流動量將創曆史新高。
90億(yi) 人次,充分展示出中國社會(hui) 蘊藏的消費動力和經濟活力。這個(ge) 數字相比之前的統計數據翻番增長,是因為(wei) 統計口徑有了變化。
公開數據顯示,疫情前的2019年春運,全國共發送旅客29.8億(yi) 人次。受疫情影響,2020年至2022年春運,全國旅客發送量大幅減少,2023年疫情防控轉段後,春運全社會(hui) 人員流動量約47.33億(yi) 人次。這些數據都遠低於(yu) 今年的90億(yi) 人次。
在2023年以前,客流僅(jin) 統計鐵路、公路、水路、民航的營業(ye) 性客運量;2023年春運首次引入“人員流動量”概念,將全國高速公路小客車人員出行量納入春運客流統計範圍;2024年春運,根據交通運輸部發布的《客運統計改革實施方案》,進一步擴大統計口徑,將普通國省道小客車人員出行量增列其中。
更改統計口徑,是因為(wei) 公眾(zhong) 出行習(xi) 慣發生了結構性變化。疫情之前,營業(ye) 性客運承擔了繁重的運輸任務,其中公路營業(ye) 性客運量在春運期間占比超過80%,鐵路客流占比為(wei) 12%左右。疫情發生後,公路客運仍發揮著基礎性作用,但客運量降幅明顯。據統計,今年春節假期期間,公路營業(ye) 性客運量不到1.9億(yi) 人次,隻占全社會(hui) 跨區域人員流動量的8%左右,在營業(ye) 性客運量中的占比也降至60%左右。
與(yu) 此同時,高速公路及普通國省道非營業(ye) 性小客車人員出行量接近20億(yi) 人次。如果仍按以往僅(jin) 統計營業(ye) 性客運量的話,數據不能完整準確反映春運客流規模、出行結構。新口徑加入高速公路和普通國省道小客車人員出行量,可以更好提升客流數據的科學性、全麵性和準確性,更有效支撐春運客流趨勢特點研判分析,保障出行暢通有序。
人們(men) 出行習(xi) 慣的改變,是交通運輸行業(ye) 發展進程提速、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選擇越來越多樣。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長途大巴是春運的重要運輸方式,然而,條件差、時間長、價(jia) 格貴、安全風險高等特點,讓群眾(zhong) 對於(yu) 長途客車的記憶並不那麽(me) 美好。隨著高鐵、機場、碼頭等設施的不斷完善,群眾(zhong) 可以選擇更加安全、高效的出行方式。網約車、順風車等也為(wei) 人們(men) 出行提供了更多選擇。
自駕遊越來越方便。一方麵,人們(men) 生活水平提高,汽車行業(ye) 發展迅速,私家車越來越多。2023年,全國新注冊(ce) 登記汽車2456萬(wan) 輛,連續10年超過2000萬(wan) 輛,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4.35億(yi) 輛。另一方麵,高速公路、省道國道、鄉(xiang) 村公路等各等級道路條件不斷提升,網絡越織越密,人們(men) 可以更加自由地選擇駕車出行。高速ETC的全國聯網、加油充電設施的完善,進一步提升了駕車出行體(ti) 驗。
出行越來越隨心。今年春節假期,旅遊市場火爆異常,多項指標創曆史新高。南下海島遊、北上冰雪遊,打卡網紅熱點、探尋小眾(zhong) 景觀,人們(men) 的多樣化需求都得到了充分滿足。出行說走就走,旅途更加從(cong) 容,交通越來越隨心。出行規模的增長,更有效帶動旅遊、餐飲、住宿等服務性消費規模強勁增長,出行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作用進一步增強。
90億(yi) 不僅(jin) 僅(jin) 是一個(ge) 數字,它折射出我國交通體(ti) 係建設的成就,也是各地拉動消費的新動能。流動的中國正在展現出勃勃生機。
齊 慧
(經濟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