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艱苦奮鬥、勤儉(jian) 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diu) (人民論壇)
——在全社會(hui)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②
推出雙拚菜,分大小碗,餃子按個(ge) 賣,光盤換積分;實行用餐預訂機製,員工提前預訂、食堂精準配餐;分批炒菜、滾動出菜,來多少人做多少菜,做到不耽誤、不提前、不浪費……一段時間以來,各地各級黨(dang) 政機關(guan) 、高校、企事業(ye) 單位食堂持續開展“光盤行動”,算好成本賬,把好節約關(guan) ,推出一係列實招妙舉(ju) ,有力貫徹了艱苦奮鬥、勤儉(jian) 節約的思想。
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糧食汗珠換。豐(feng) 收不是浪費的理由,富足不是揮霍的底氣。節約糧食、簡樸生活,不僅(jin) 是守護糧食安全的必然要求,也映照著艱苦奮鬥、勤儉(jian) 節約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不論我們(men) 國家發展到什麽(me) 水平,不論人民生活改善到什麽(me) 地步,艱苦奮鬥、勤儉(jian) 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diu) 。”能不能堅守艱苦奮鬥精神,是關(guan) 係黨(dang) 和人民事業(ye) 興(xing) 衰成敗的大事。過去我們(men) 黨(dang) 靠艱苦奮鬥、勤儉(jian) 節約不斷成就偉(wei) 業(ye) ,現在我們(men) 仍然要用這樣的思想來指導工作。
艱苦奮鬥、勤儉(jian) 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chuan) 統美德,也是我們(men) 黨(dang) 的政治本色和優(you) 良傳(chuan) 統。曾隨部隊進駐南泥灣開展大生產(chan) 運動的甘祖昌同誌,在新中國成立後被授予少將軍(jun) 銜,在因公受傷(shang) 後他放下榮譽、謝絕安排,帶領全家人回到江西老家當農(nong) 民、種糧食,直到臨(lin) 終前還惦記著給貧困戶買(mai) 化肥。他的夫人龔全珍同誌一起回到農(nong) 村當鄉(xiang) 村教師,被親(qin) 切地稱為(wei) “老阿姨”。艱苦奮鬥、勤儉(jian) 節約,是我們(men) 黨(dang) 一路走來、發展壯大的重要保證,也是共產(chan) 黨(dang) 人黨(dang) 性修養(yang) 和人格魅力的生動體(ti) 現。無論是“黨(dang) 和政府帶頭過緊日子”還是“堅持勤儉(jian) 辦一切事業(ye) ”,目的都是為(wei) 了讓老百姓過好日子,為(wei) 了把資源真正用到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上來,這是我們(men) 黨(dang) 的宗旨和性質所決(jue) 定的。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不貪圖安逸,不懼怕困難,才會(hui) 激發出引人向上、催人奮進的強大精神力量。如今,國家強盛、民族複興(xing) 需要物質文明的積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華,我們(men) 決(jue) 不能丟(diu) 掉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艱苦奮鬥、勤儉(jian) 節約的好傳(chuan) 統。從(cong) 當年4億(yi) 人吃不飽到今天14億(yi) 多人吃得好,我們(men) 用歲稔年豐(feng) 響亮回答了“誰來養(yang) 活中國”這一問題。而今,麵對守好大國糧倉(cang)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這個(ge) 課題,既要想方設法堵住糧食在采收、儲(chu) 運、加工、銷售、消費等環節的“跑冒滴漏”,更要始終保持艱苦奮鬥的前進姿態,弘揚勤儉(jian) 節約的精神風尚,努力在增產(chan) 和節約上都交出更優(you) 異答卷。新征程上,把艱苦奮鬥、勤儉(jian) 節約的思想和精神傳(chuan) 承賡續好並發揚光大,才能不斷書(shu) 寫(xie) 事業(ye) 新篇章。
艱苦奮鬥、勤儉(jian) 節約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中見成效,在履行每一項職責中見精神。如今,領導幹部到基層調研,輕車簡從(cong) 、不鋪張、不浪費,已成為(wei) 一種自覺;粽子、月餅、大閘蟹等一度被“天價(jia) ”異化的食品,走回了“親(qin) 民”路線;聚會(hui) 適度消費,剩菜剩飯打包帶走,崇清尚儉(jian) 的社會(hui) 風尚正在形成……新風新貌撲麵而來,成為(wei) 艱苦奮鬥、勤儉(jian) 節約的思想深入人心、融入實踐的生動寫(xie) 照。全社會(hui) 共同行動,從(cong) 一點一滴做起,從(cong) 日常生活嚴(yan) 起,把優(you) 良作風弘揚開來,艱苦奮鬥、勤儉(jian) 節約定能成為(wei) 我們(men) 繼往開來、再創輝煌的重要保證,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凝聚強大力量。(人民日報 李洪興(xing)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