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短板如何變成“潛力板”

發布時間:2024-02-29 11:15:00來源: 經濟日報

  城鄉(xiang) 區域發展不平衡是廣東(dong) 高質量發展的最大短板。作為(wei) 全國第一經濟大省,該如何解決(jue) 城鄉(xiang) 二元結構問題,提高發展平衡性和協調性?怎樣才能把短板變成“潛力板”,不斷拓展發展空間、增強發展後勁?廣東(dong) 將“百縣千鎮萬(wan) 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作為(wei) 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頭號工程,不斷促進城鄉(xiang) 區域協調發展。

  “最富的地方在廣東(dong) ,最窮的地方也在廣東(dong) 。”這句十幾年前對廣東(dong) 省情的概括,在一定程度上仍是目前廣東(dong) 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客觀寫(xie) 照。

  2023年,廣東(dong) 地區生產(chan) 總值達到13.57萬(wan) 億(yi) 元,連續35年居全國首位。然而,省內(nei) 的配比卻走向分化,珠三角地區9個(ge) 城市的地區生產(chan) 總值占全省的81.24%,粵東(dong) 、粵西、粵北12市擁有廣東(dong) 近70%的麵積、近五成人口,地區生產(chan) 總值卻不足全省的兩(liang) 成。

  為(wei) 補齊區域發展不平衡這塊最大的短板,去年以來,廣東(dong) 省全麵實施“百縣千鎮萬(wan) 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以下簡稱“百千萬(wan) 工程”),促進全省122個(ge) 縣(市、區)縣域崛起、1612個(ge) 鄉(xiang) 鎮(街道)鎮域強身、2.65萬(wan) 個(ge) 行政村(社區)振興(xing) 。廣東(dong) 如何將“百千萬(wan) 工程”的“施工圖”轉化為(wei) “實景畫”?在實踐中有哪些創新?又帶來了哪些變化?記者深入南粵大地進行調查。

  發展不平衡短板怎麽(me) 補

  “廣東(dong) 有一半以上的地市人均GDP趕不上全國平均水平”“很多縣市並不如內(nei) 陸省份的縣市發達”,聽到這樣的觀點,不少人會(hui) 感到驚訝,這似乎與(yu) 印象中的廣東(dong) 存在偏差。實際情況到底是怎樣的呢?

  2022年,全國人均地區生產(chan) 總值為(wei) 85698元,廣東(dong) 省21個(ge) 地級市中,隻有深圳、廣州等6個(ge) 城市超過全國平均線,其餘(yu) 15個(ge) 地級市均低於(yu) 全國平均水平。對比另一個(ge) 經濟大省江蘇,其13個(ge) 地級市中隻有1個(ge) 地級市人均地區生產(chan) 總值未達到全國平均線。再看居民人均收入,2023年廣東(dong) 省人均可支配收入為(wei) 49327元,人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也隻有約1.1萬(wan) 元。這兩(liang) 個(ge) 重要指標,廣東(dong) 僅(jin) 居全國第六位。

  將視線轉入省內(nei) 看,不僅(jin) 粵東(dong) 、粵西、粵北12個(ge) 城市與(yu) 珠三角地區9個(ge) 城市發展差距大,反映城鄉(xiang) 區域發展水平的縣域發展也不盡如人意。2023年12月,廣東(dong) 縣域經濟研究與(yu) 發展促進會(hui) 發布的《廣東(dong) 縣域經濟綜合發展力研究報告》顯示,2022年廣東(dong) 全省57個(ge) 縣(市),縣域麵積占比為(wei) 71.7%,縣域常住人口占比為(wei) 28%,縣域生產(chan) 總值僅(jin) 占全省的12.39%。

  再看與(yu) 周邊省份的對比。改革開放前期,與(yu) 周邊省份地市相比,廣東(dong) 省域邊界地市大多為(wei) 經濟高地,如今卻變成了一條蜿蜒的“塌陷帶”。僅(jin) 以廣東(dong) 省梅州市、福建省龍岩市、江西省贛州市3個(ge) 相鄰地市對比為(wei) 例,2022年,梅州地區生產(chan) 總值隻達到龍岩的40%、贛州的29%,梅州人均地區生產(chan) 總值甚至僅(jin) 達到龍岩的28%。

  事實上,廣東(dong) 一直將破解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放在重要位置。從(cong) 產(chan) 業(ye) 與(yu) 勞動力“雙轉移”到著力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廣東(dong) 在不斷探索解決(jue) 之道。

  廣東(dong) 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突出短板在縣,薄弱環節在鎮,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nong) 村。2022年12月,中共廣東(dong) 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hui) 審議通過了《中共廣東(dong) 省委關(guan) 於(yu) 實施“百縣千鎮萬(wan) 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xiang) 區域協調發展的決(jue) 定》,全麵實施“百千萬(wan) 工程”,把縣域作為(wei) 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挖掘“百縣千鎮萬(wan) 村”的建設空間、資源空間、市場空間、承載力空間,暢通經濟循環,塑造發展新優(you) 勢。

  “廣東(dong) 高質量發展能到什麽(me) 高度,關(guan) 鍵看把短板補到什麽(me) 程度。”廣東(dong) 省人大財經委員會(hui) 主任委員汪一洋說,如果不能推動城鄉(xiang) 區域協調發展邁上更高水平和更高質量,廣東(dong) 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將難以走在全國前列。

  “百千萬(wan) 工程”被廣東(dong) 列為(wei) 推動縣域崛起、破解城鄉(xiang) 二元結構問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頭號工程”。廣東(dong) 省“百千萬(wan) 工程”專(zhuan) 家智庫顧問委員鄭永年說:“‘百千萬(wan) 工程’是廣東(dong) 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抓住了最要害的短板。”去年以來,廣東(dong) 高位統籌、強力推進。

  構建省市縣貫通的指揮體(ti) 係。成立由省委書(shu) 記任總指揮、省長任第一副總指揮的“百千萬(wan) 工程”指揮部,設立實體(ti) 化運作的辦公室。21個(ge) 地級市、122個(ge) 縣(市、區)全部設立由黨(dang) 政主要領導牽頭掛帥的指揮部,全麵實行省領導定點聯係市縣、市領導掛鉤鎮、縣領導聯係村。

  創新實施專(zhuan) 班推進機製。由各部門牽頭成立縣域經濟、城鎮建設、鄉(xiang) 村振興(xing) 、要素保障、決(jue) 策谘詢、“雙百行動”、金融、全域土地綜合整治8個(ge) 專(zhuan) 班,構建起“黨(dang) 委管總、指揮部主戰、職能部門主建”的工作格局。

  抓住縣域經濟發力點

  縣域經濟發展薄弱,一直是廣東(dong) 推進城鄉(xiang) 區域協調發展的突出短板,存在總量較小、增長較慢、產(chan) 業(ye) 基礎弱、內(nei) 生動力不足、總體(ti) 發展水平較低等問題。廣東(dong) 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大灣區辦常務副主任朱偉(wei) 說,“縣域經濟是突出短板,也是巨大的潛力板”。在廣東(dong) 省政協農(nong) 業(ye) 和農(nong) 村委員會(hui) 主任陳祖煌看來,實施“百千萬(wan) 工程”就是要抓住縣域這個(ge) 重要發力點,更好地統籌縣的優(you) 勢、鎮的特色和村的資源。

  廣東(dong) 將全省65個(ge) 區和57個(ge) 縣(市)劃分為(wei) 創先、進位、消薄三類,引導縣域立足資源稟賦和比較優(you) 勢進行差異化發展。遴選首批22個(ge) 典型縣(市、區),支持打造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增強縣域經濟發展內(nei) 生動力。

  全國第一人口大縣普寧市錨定“創百強”目標,聚焦“3+1”產(chan) 業(ye) 集群,構建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普寧市委書(shu) 記黃銳亮說,“去年,普寧市謀劃‘百千萬(wan) 工程’‘三級三類’項目1219個(ge) ,總投資821.56億(yi) 元。開展招商對接活動300多次,簽約項目124個(ge) ,是2022年的8.8倍,協議投資總額超200億(yi) 元,簽約項目數量、質量、投資總額為(wei) 近年來最高”。

  鶴山市作為(wei) 廣東(dong) 省“百千萬(wan) 工程”首批典型縣之一,初步走出了一條以工業(ye) 經濟為(wei) 主的縣域經濟發展路子。2023年,鶴山市GDP突破500億(yi) 元大關(guan) ,連續兩(liang) 年新增規上工業(ye) 企業(ye) 超過100家,工業(ye) 投資增長22.4%,工業(ye) 稅收增長42.3%。鶴山市委書(shu) 記劉誌剛表示,今年要再招引一批優(you) 質產(chan) 業(ye) 項目,力爭(zheng) 再新增規上工業(ye) 企業(ye) 100家,完成工業(ye) 投資200億(yi) 元,全年規上工業(ye) 總產(chan) 值突破1000億(yi) 元。

  在汕頭市南澳島南側(ce) 海域,一排排巨大的風力發電機緩緩轉動。向海深耕成為(wei) 汕頭實施“百千萬(wan) 工程”、壯大縣域經濟的新機遇。汕頭正推動6000萬(wan) 千瓦海上風電開發,加快建設汕頭國際風電創新港。

  衝(chong) 刺全國百強縣,打造工業(ye) 強縣……廣東(dong) 各地圍繞提升縣域經濟綜合實力,突出特色發展,著力培育縣域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因縣施策,走差異化發展路子。122個(ge) 縣(市、區)立足比較優(you) 勢,宜工則工、宜農(nong) 則農(nong) 、宜商則商、宜遊則遊,讓縣域高質量發展建立在強大的產(chan) 業(ye) 基礎上,突出融合發展,加快構建縣域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

  推動產(chan) 業(ye) 有序轉移,也是廣東(dong) 發展縣域經濟的有力抓手。

  清遠市市長溫文星表示,清遠把承接產(chan) 業(ye) 有序轉移作為(wei) 實施“百千萬(wan) 工程”、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措施。走進位於(yu) 清遠市的廣清紡織服裝產(chan) 業(ye) 有序轉移園,車間內(nei) 機器忙碌地運轉著,工人們(men) 在抓緊趕製訂單。從(cong) 廣州市海珠區遷入的禧鳳服裝清遠生產(chan) 總廠廠長鍾國英說,“通過廣州研發+清遠製造,我們(men) 的產(chan) 能和銷售額都實現了顯著增長”。

  廣東(dong) 通過突出重點、整體(ti) 推進,狠抓縣域經濟發展,強化產(chan) 業(ye) 興(xing) 縣、強縣富民。尤其是堅持縣域統籌、城鄉(xiang) 一體(ti) ,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去年,廣東(dong) 係統推進交通、水利、電力、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384個(ge) 縣域項目納入2023年省重點建設項目計劃,年度投資額超1700億(yi) 元。

  一年來,廣東(dong) 縣(市、區)經濟實力、區域競爭(zheng) 力進一步增強,現代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體(ti) 係加快構建。2023年,廣東(dong) 省農(nong) 林牧漁業(ye) 總產(chan) 值達9194.8億(yi) 元,同比增長5%;農(nong) 村居民收入增速高於(yu) 城鎮2.3個(ge) 百分點。

  以改革破解體(ti) 製機製障礙

  “百千萬(wan) 工程”實現良好開局的背後,是深化體(ti) 製機製改革的強大賦能。

  廣東(dong) 製定了《關(guan) 於(yu) 全麵推進“百縣千鎮萬(wan) 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xiang) 區域協調發展的實施意見》和工作方案,省直部門配套出台100多項政策,市縣兩(liang) 級按照“一縣一策”原則製定操作性工作方案,全省構建起“1+N+X”的政策體(ti) 係。

  為(wei) 充分激發縣域活力,廣東(dong) 首次向縣域集中放權,將60項省級行政職權調整為(wei) 由市縣實施,財政省直管縣改革擴圍至全部57個(ge) 縣(市),縣級資源整合使用自主權進一步擴大。

  金融要素向城市集中流動,是縣域經濟不發達的重要原因之一。廣東(dong) 深化農(nong) 村金融改革,印發《關(guan) 於(yu) 金融支持“百縣千鎮萬(wan) 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xiang) 區域協調發展的實施方案》,充分發揮金融資源要素保障作用,促進金融產(chan) 品、服務下沉縣鎮村。廣東(dong) 恒健控股集團設立總規模100億(yi) 元的廣東(dong) 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投資基金,農(nong) 業(ye) 銀行廣東(dong) 分行開展“千人駐鎮”,廣東(dong) 農(nong) 信選派3.32萬(wan) 名金融特派員駐村入戶。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廣東(dong) 監管局數據顯示,轄區銀行保險機構不斷向縣域業(ye) 務傾(qing) 斜資源。

  廣泛動員、匯聚合力構建新型幫扶協作關(guan) 係。製定《關(guan) 於(yu) 推動產(chan) 業(ye) 有序轉移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若幹措施》,建立橫向幫扶和縱向幫扶工作機製,新一輪對口幫扶協作的結對關(guan) 係首次實現珠三角6市對全省57個(ge) 縣(市)及粵東(dong) 、粵西、粵北市轄區全覆蓋。

  創新實施廣東(dong) 省百校聯百縣助力“百千萬(wan) 工程”行動(以下簡稱“雙百行動”),組織省內(nei) 百家高校院所與(yu) 涉農(nong) 縣(市、區)結對共建,組建“雙百行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鄉(xiang) 村公共服務、鄉(xiang) 村建設規劃三大高校聯盟,選派114名高校駐縣服務隊隊長、副隊長,達成校地合作清單達800餘(yu) 項。

  華電集團廣東(dong) 分公司“每發1千瓦時電,貢獻1分錢”投入“百千萬(wan) 工程”,抖音集團提供100億(yi) 流量支持……廣東(dong) 動員各類企業(ye) 深度參與(yu) “百千萬(wan) 工程”,其中,1427家建築企業(ye) 與(yu) 鄉(xiang) 鎮結對幫扶,確定幫扶項目1756個(ge) 。

  在陳祖煌看來,“百千萬(wan) 工程”是一次廣東(dong) 再出發的全新動力結構調整工程。它瞄準城鄉(xiang) 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深層內(nei) 因,理順區域、城鄉(xiang) 、工農(nong) 等深層次關(guan) 係,推動產(chan) 業(ye) 結構更加優(you) 化、要素配置更加高效、分配方式更加合理,實現發展支撐結構的優(you) 化調整。

  針對農(nong) 村,廣東(dong) 創新探索發展新型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比如,在盤活農(nong) 村要素資源方麵,探索通過“宅基地+自然人擔保”“集體(ti) 地+企業(ye) 擔保”“集體(ti) 地+農(nong) 業(ye) 訂單”等組合擔保模式,進一步釋放農(nong) 村產(chan) 權抵押擔保權能。

  盤活鄉(xiang) 村沉睡資源,促進各類要素雙向流動。各地形成了“強鎮富村公司”“國有企業(ye) +集體(ti) 企業(ye) ”共建股權投資基金、“股票田”改革、“整村授信+”、村集體(ti) 土地過渡性開發等一批新模式新經驗,基本消除年收入10萬(wan) 元以下的集體(ti) 經濟薄弱村。

  廣東(dong) 省“百千萬(wan) 工程”專(zhuan) 家智庫顧問委員顧益康說:“在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加快建設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進程中,農(nong) 村改革仍是最重要的引擎和動力源,廣東(dong) 開了一個(ge) 好頭。”

  廣東(dong) 縣域經濟研究與(yu) 發展促進會(hui) 副會(hui) 長、廣東(dong) 省委黨(dang) 校教授趙超認為(wei) ,廣東(dong) 以改革破解製約要素資源流動的體(ti) 製機製障礙,以有力的製度供給和政策環境吸引要素、導入項目、活躍經濟,激活縣域“靜止資源”“沉睡資產(chan) ”,構建起縣域發展的強大動力係統,有力推動了強縣促鎮帶村。

  讓一個(ge) 個(ge) 鄉(xiang) 鎮“活”起來

  如何答好鎮域考卷,是“百千萬(wan) 工程”破題的關(guan) 鍵之一。鄭永年分析,“廣東(dong) 農(nong) 村與(yu) 江蘇、浙江等地區的整體(ti) 差距明顯,嶺南農(nong) 村是‘百千萬(wan) 工程’任務最艱巨最繁重的地方”。

  廣東(dong) 結合省情實際,明確鎮村兩(liang) 級的發力方向,聚力提升城鎮建設能級,有效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

  聚焦鎮域薄弱環節,廣東(dong) 把強化鄉(xiang) 鎮聯城帶村的節點功能作為(wei) 重要內(nei) 容,將1612個(ge) 鄉(xiang) 鎮(街道)分成5類,包括554個(ge) 城區鎮、239個(ge) 中心鎮、260個(ge) 專(zhuan) 業(ye) 鎮、315個(ge) 特色鎮、244個(ge) 普通鎮,推動鄉(xiang) 鎮差異化、品質化、特色化發展。首批確定110個(ge) 典型鎮,2023年新增35億(yi) 元資金支持典型鎮培育工作。

  位於(yu) 粵西的陽西縣沙扒鎮是110個(ge) 典型鎮之一,擁有全國最大的海洋牧場示範區和全省最大的海水魚苗種業(ye) 生產(chan) 孵化基地。沙扒鎮黨(dang) 委書(shu) 記林誌遠表示,沙扒鎮正在大力發展特色海洋產(chan) 業(ye) ,打造海洋產(chan) 業(ye) 強鎮。

  羅定市泗綸鎮的竹蒸籠是一項非遺竹編手工藝,當地以“一村一品、一鎮一業(ye) ”專(zhuan) 業(ye) 鎮為(wei) 切入點,帶動泗綸鎮特色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升級發展。

  千鎮蝶變,是萬(wan) 村富美的重要支撐。廣東(dong) 在鎮域發展基礎上,將19262個(ge) 行政村分為(wei) 集聚提升類、城郊融合類、特色保護類、一般發展類、搬遷撤並類,分別明確發展方向,並首批確定了1062個(ge) 典型村(社區),促進從(cong) 縣到村的同頻共振。

  茂名市委書(shu) 記莊悅群說,茂名聚焦增加村集體(ti) 收入和農(nong) 民收入,做強“6+19”個(ge) 現代農(nong) 業(ye) 平台,創新“政府投基建、企業(ye) 布業(ye) 態、市場管運營”的“雙合模式”,培育了柏橋村、雙合村等共富村。

  走進清遠市英德市連江口鎮連樟村,竹林夾道、水田交錯,宜業(ye) 宜居的和美景象隨處可見。不過幾年光景,這個(ge) 省定貧困村已經變成了產(chan) 業(ye) 示範村。連樟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陸飛紅說,連樟村將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作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破解城鄉(xiang) 二元結構問題的基礎工程,引進現代農(nong) 業(ye) 科技示範園、碧輝生物茶廠及茶葉深加工等20多個(ge) 產(chan) 業(ye) 項目。

  在破解村集體(ti) 經濟收入薄弱難題上,廣東(dong) 多個(ge) 地市聚焦放活權限、激活要素,讓一個(ge) 個(ge) 鄉(xiang) 村“活”了起來。

  “赤穀村,24.6萬(wan) 元;侯陂村,18.6萬(wan) 元……”2023年12月,韶關(guan) 市始興(xing) 縣馬市鎮的19個(ge) 村(居)領到了“強鎮富村公司”年終分紅。2023年,韶關(guan) 選擇鎮村下海經商的改革路徑,全域推開“強鎮富村公司”,發展新型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

  廣東(dong) 各地強村公司以市場化運作為(wei) 導向,做大做強富民興(xing) 村產(chan) 業(ye) ,增強村集體(ti) 經濟造血功能,探索鄉(xiang) 村共富新路徑。2023年以來,廣東(dong) 2萬(wan) 多個(ge) 行政村因地製宜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進一步延伸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鏈條,加快構建現代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體(ti) 係。

  鄭永年認為(wei) ,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鄉(xiang) 村振興(xing) 是無法回避的問題,沒有鄉(xiang) 村的現代化就不會(hui) 有國家的現代化。廣東(dong) 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全領域、全鏈條挖掘縣鎮村的經濟價(jia) 值、生態價(jia) 值、社會(hui) 價(jia) 值、文化價(jia) 值,更好推動縣域強起來、群眾(zhong) 富起來、環境美起來、鄉(xiang) 風好起來。

  在顧益康看來,廣東(dong) 廣袤的農(nong) 村蘊含著巨大的市場機遇。隨著“百千萬(wan) 工程”深入推進,發展紅利進一步下沉觸達鄉(xiang) 村,萬(wan) 村共富正加快實現。

  著力補齊短板,廣東(dong) 確定了奮鬥目標:到2027年,城鄉(xiang) 區域協調發展取得明顯成效,縣域綜合實力明顯增強……中國式現代化的廣東(dong) 實踐正在縣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張建軍(jun)

  張建軍(jun)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