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縣城有大引力,做大縣域就業“蓄水池”
擇業(ye) 不再緊盯一、二線大城市,回家鄉(xiang) 也是不錯的選擇;去縣裏務工安家,工作和生活挺體(ti) 麵……對於(yu) 年輕人、農(nong) 民工等就業(ye) 群體(ti) 來說,位於(yu) “城尾鄉(xiang) 頭”的縣域吸引力正在增強。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構建以縣城為(wei) 樞紐、以小城鎮為(wei) 節點的縣域經濟體(ti) 係,擴大縣域就業(ye) 容量。這是“擴大縣域就業(ye) 容量”的表述首次在中央一號文件中出現。
縣城靠啥吸引就業(ye) 者?擴大縣域就業(ye) 容量關(guan) 鍵點在哪兒(er) ?怎樣留住更多人?
小縣城有大引力
——縣城工作生活的性價(jia) 比高,使其在就業(ye) 市場上形成差異化競爭(zheng) 優(you) 勢
就業(ye) 選擇大城市還是回小縣城?如今,不少年輕人把目光投向後者。
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縣,一家24小時營業(ye) 的小超市去年迎來了一名年輕店主。“我畢業(ye) 後在上海工作了幾年。大城市工作生活節奏太快,壓力大。跟家人商量後,去年我回到老家,從(cong) 家人手裏接過開了十幾年的超市,改成全天營業(ye) ,還入駐了外賣平台。現在每天線上能有百來單。”說起回到縣城的生活,店主李夢於(yu) 說“輕鬆自在,挺樂(le) 嗬”。
距離蒙城縣1000公裏開外的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27歲的陳偉(wei) 已經邁入工作的第四個(ge) 年頭。大學畢業(ye) 後,他通過考試,成為(wei) 安嶽縣當地一名公務員。“選擇在縣城工作主要是因為(wei) 離家近,工作相對不錯,收入在當地也算可以。我對現在的工作內(nei) 容和節奏挺滿意。”他說。
像陳偉(wei) 和李夢於(yu) 這樣的年輕人還有很多。研究機構麥可思發布的報告表明,應屆大學生在地級市及以下地區就業(ye) 的比例提升明顯。在其調研樣本範圍內(nei) ,2022屆本科畢業(ye) 生到縣級城市及以下地區就業(ye) 的比例較2018屆增長了25%。
不僅(jin) 年輕人回流到縣城,許多農(nong) 民工也正進入縣城務工安家。
元宵節剛過,陝西省鹹陽市武功縣一家電商公司倉(cang) 庫裏,44歲的呂慧忙著把獼猴桃打包裝箱。“我之前在北京打了將近10年工,離家太遠,也沒法照顧老人和孩子。這幾年老家電商發展得好,朋友介紹我回來上班,每個(ge) 月能掙4000多塊,夠花銷了,還能天天和家人在一起,很幸福。”她說。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22年農(nong) 民工監測調查報告》,2022年全國農(nong) 民工總量29562萬(wan) 人,比上年增加311萬(wan) 人,增長1.1%。其中,本地農(nong) 民工12372萬(wan) 人,比上年增加293萬(wan) 人,增長2.4%,增速較外出農(nong) 民工高出2.3個(ge) 百分點。回老家、到縣域,正成為(wei) 越來越多農(nong) 民工的就業(ye) 選擇。
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吳帥分析,越來越多人選擇到縣城工作,一方麵是因為(wei) 活躍且富有韌性的縣域經濟,正在創造更多就業(ye) 崗位;另一方麵是務實、接地氣的就業(ye) 創業(ye) 政策,釋放了不少就業(ye) 紅利。“此外,中國廣大縣城的綜合承載能力和治理能力在不斷提升。跟大城市相比,縣城工作生活的性價(jia) 比高,使其在就業(ye) 市場上形成差異化競爭(zheng) 優(you) 勢。”吳帥說。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擴大縣域就業(ye) 容量”,有利於(yu) 進一步增強縣域就業(ye) 吸引力,促進縣域城鄉(xiang) 融合發展、共同繁榮。
產(chan) 業(ye) 發展有空間
——優(you) 化縣域產(chan) 業(ye) 結構和空間布局,構建以縣城為(wei) 樞紐、以小城鎮為(wei) 節點的縣域經濟體(ti) 係
做大就業(ye) “蓄水池”,興(xing) 產(chan) 業(ye) 是不少縣城的重要之舉(ju) 。
新年開工以來,位於(yu) 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獨山縣的貴州豐(feng) 達軸承有限公司生產(chan) 車間內(nei) 一派火熱。公司總經理岑顯禮介紹,今年接了不少來自美的、飛利浦、方太等品牌的單子,生產(chan) 訂單已經排到了5月份。
獨山縣有不少專(zhuan) 門從(cong) 事軸承產(chan) 業(ye) 的公司。“早在2011年,我們(men) 就成立了獨山縣人民政府駐華東(dong) 招商局,專(zhuan) 門負責浙江、江蘇、上海、山東(dong) 、安徽、福建的招商工作。通過摸底統計,我們(men) 發現當時在浙江慈溪就業(ye) 的獨山縣人,近八成從(cong) 事軸承行業(ye) 。”獨山縣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局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後來,縣政府結合老鄉(xiang) 們(men) 的返鄉(xiang) 需求,投資5億(yi) 元打造了占地麵積320畝(mu) 、配有約500套職工宿舍的軸承產(chan) 業(ye) 園,吸引了包括岑顯禮在內(nei) 的一批外出務工人員返鄉(xiang) 創業(ye) 。現在,產(chan) 業(ye) 園已入駐27家軸承企業(ye) ,擁有各類軸承生產(chan) 設備1200餘(yu) 套,可完成從(cong) 原料到軸承產(chan) 品約50道工序的生產(chan) 加工,年產(chan) 量達10億(yi) 套,產(chan) 值約10億(yi) 元。
“有產(chan) 業(ye) 才有就業(ye) 崗位,有崗位才能帶動人口集聚。”賽迪顧問副總裁馬承恩長期從(cong) 事縣域經濟領域研究,他告訴記者,縣城通常具備勞動力和土地成本低、資源稟賦條件好等優(you) 勢,在培育特色產(chan) 業(ye) 、承接產(chan) 業(ye) 轉移等方麵具備良好條件。尤其在發展“農(nong) 頭工尾”、商貿流通和特色文旅等產(chan) 業(ye) 方麵具有突出優(you) 勢。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優(you) 化縣域產(chan) 業(ye) 結構和空間布局,構建以縣城為(wei) 樞紐,以小城鎮為(wei) 節點的縣域經濟體(ti) 係。“擴大縣域就業(ye) 容量的關(guan) 鍵在於(yu) 發展產(chan) 業(ye) ,尤其是發展技術含量高的產(chan) 業(ye) 。”馬承恩說,“相較城市而言,推動縣域產(chan) 業(ye) 發展的資源和條件有限,如果把有限的資源分散投入到產(chan) 業(ye) 發展的方方麵麵,換來的結果可能是方方麵麵都不行。所以發展縣域產(chan) 業(ye) 不能‘平均發力’,而是要在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結構和空間布局上‘集中發力’。具體(ti) 如何優(you) 化?要‘以縣城為(wei) 樞紐,以小城鎮為(wei) 節點’,推動形成資源配置高效、產(chan) 業(ye) 鏈條互補、公共服務完善的‘縣、鎮、村’體(ti) 係,進而擴大縣域就業(ye) 容量。”
越來越多高技術企業(ye) 紮根縣域,推動當地產(chan) 業(ye) 鏈延伸優(you) 化,帶來更多就業(ye) 機會(hui) 。
江西德樂(le) 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創辦人鄭智剛前不久在朋友圈發布了一則招聘信息,崗位是內(nei) 外貿銷售員和機械製圖師。2018年,鄭智剛從(cong) 杭州把這家企業(ye) 遷回家鄉(xiang) 江西德興(xing) ,不僅(jin) 公司生意搞得紅火,還帶動了當地多家上下遊配套設備工廠落地。“我希望讓更多人不用離開家鄉(xiang) ,就能找到好工作。”鄭智剛說。
讓縣域引得來人、留得住人
——實施新一輪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行動,加快縣域城鄉(xiang) 融合發展
放眼全國,縣域之間經濟發展各有差異,人口結構有所不同,“就業(ye) 盤”也存在一定差距。如何因地製宜,進一步拓展各地就業(ye) 容量?專(zhuan) 家建議,可以從(cong) “深度”和“廣度”兩(liang) 方麵做文章。
“比如對於(yu) 農(nong) 業(ye) 比重較高的縣域,可以深挖行業(ye) ,聚焦農(nong) 產(chan) 品精深加工等,大力發展電子商務。還可以深度推進農(nong) 旅融合,發掘不同需求,為(wei) 青年人才、農(nong) 民工提供更多就業(ye) 崗位。”吳帥說,也可以通過設立“零工驛站”“就業(ye) 服務站”等,建立健全季節性、臨(lin) 時性用工信息歸集機製,進一步拓展就業(ye) 麵,推動實現多點位就業(ye) 、多渠道增收。
做大縣域就業(ye) “蓄水池”,不僅(jin) 要“引得來”,更要“留得住”。目前,農(nong) 村人口向城鎮集中仍然是大趨勢。擴大縣域就業(ye) 容量的同時,還要保障這部分群體(ti) 更好、更全麵地融入城市,有序推進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作了具體(ti) 部署。紮實推進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重點是實施新一輪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行動,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製度,加快推動城市公共服務向常住人口覆蓋。”中央農(nong) 辦副主任祝衛東(dong) 說。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nong) 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xing) 慶認為(wei) ,今年要實施新一輪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行動,統籌以人為(wei) 本的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一個(ge) 很實際的步驟,就是把進城的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納入到城市的住房保障覆蓋範圍,讓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能夠融入,既進得來,也留得住。
“還要加快縣域城鄉(xiang) 融合發展。中央一號文件強調,提升縣城綜合承載能力和治理能力,促進縣鄉(xiang) 村功能銜接互補、資源要素優(you) 化配置。關(guan) 鍵是要兩(liang) 手發力,一手推進以縣城為(wei) 重要載體(ti) 的城鎮化,抓好縣城這個(ge) 龍頭,發揮對鄉(xiang) 村輻射帶動作用;一手適應鄉(xiang) 村發展和人口變化趨勢,優(you) 化村莊布局、產(chan) 業(ye) 結構、公共服務配置,既要保障基本民生需求,又要避免村子剛建好、人都遷走了,造成浪費。”祝衛東(dong) 說。
廖睿靈
廖睿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