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科技春雨潤物無聲 塞上江南致富花開

發布時間:2024-02-29 14:35:00來源: 科技日報

  ◎本報記者 王迎霞 通訊員 陳海洋 李思穎

  編者按 2月初,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guan) 於(yu) 學習(xi) 運用“千村示範、萬(wan) 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意見》發布,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繪製了路線圖。文件指出,要“提升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水平”,“鼓勵各地因地製宜大力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在希望的田野上,處處皆是好風光:茶產(chan) 業(ye) 自成一道綠色風景、葡萄酒產(chan) 業(ye) 成就紫色韻味、玉米產(chan) 業(ye) 亮出黃金名片……今起本報推出“多彩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興(xing) ”專(zhuan) 欄,集中展示全國各地在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中的生動實踐。

  時至正月十五,寧夏銀川的冰雪卻仍未消融。然而春意並沒有受到影響,這要歸功於(yu) 當地日趨紅火的“美麗(li) 產(chan) 業(ye) ”。

  在銀川市興(xing) 慶區、賀蘭(lan) 縣等地,花卉基地的鬱金香、百合、蝴蝶蘭(lan) 含苞待放,馨香襲人,漫步其中仿佛置身於(yu) 百花園。各式各樣的花卉和盆景,為(wei) 新年增添了熱鬧祥和的氛圍。

  一邊是忙著為(wei) 家裏增色添彩的人們(men) ,一邊是忙著整理打包花束的工人。近年來,銀川市積極推進花卉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加快培育發展特色優(you) 勢品牌,力爭(zheng) 把這一產(chan) 業(ye) 做大做強。

  銀川花市為(wei) 何如此熱鬧?細數當地幾家知名的花卉公司,都是法人科技特派員企業(ye) 。他們(men) 以科技為(wei) 抓手,讓農(nong) 民就業(ye) 增收,助力塞上江南開出致富花。

  “塞上花都”花香四溢

  銀川市興(xing) 慶區有個(ge) 美譽——“塞上花都”。今年初,興(xing) 慶區提出要唱響花壇子、菜籃子、奶瓶子、魚池子、果盤子“五子”特色農(nong) 業(ye) “交響曲”,全力推進花卉產(chan) 業(ye) 規模化、高質量發展,力爭(zheng) 讓花卉種植麵積達8000畝(mu) 以上,總產(chan) 值突破2億(yi) 元。

  走進興(xing) 慶區月牙湖鄉(xiang) 小塘村,寧夏西月花卉科技有限公司的現代農(nong) 業(ye) 科技示範園區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在種有鬱金香、百合、蝴蝶蘭(lan) 、康乃馨等多個(ge) 品種的溫室大棚,花農(nong) 熟練地把它們(men) 采摘下來,集中送到包裝車間。

  經過去根、分紮、裝袋等流程,每天這裏有4萬(wan) 餘(yu) 枝鮮花被送往銀川河東(dong) 國際機場,飛往廣州、上海、成都、太原等城市。

  “在大家的印象中,西北地區產(chan) 不出來漂亮的鮮切花。其實在花卉種植上,我們(men) 有獨特的氣候優(you) 勢。”寧夏西月花卉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婷告訴記者,銀川晝夜溫差較大,光照充足。這一條件下生長的鮮花,枝幹更加粗壯,顏色更加亮麗(li) ,香味也更加濃鬱。

  成立於(yu) 2014年的寧夏西月花卉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花卉種植、種球種苗繁育、園林工程與(yu) 生物工程研究開發為(wei) 一體(ti) 的專(zhuan) 業(ye) 化花卉企業(ye) 。該企業(ye) 在月牙湖鄉(xiang) 、掌政鎮鎮河村建有兩(liang) 個(ge) 基地,年產(chan) 各類鮮切花1500萬(wan) 枝,九成以上銷往外地。

  在銀川市,這樣的花卉企業(ye) 並非“一枝獨秀”。

  來到興(xing) 慶區大新鎮新渠稍村,寧夏宏茂農(nong) 林科技有限公司的花卉基地裏,光蝴蝶蘭(lan) 就有30多個(ge) 品種,讓人目不暇接。除了蝴蝶蘭(lan) ,企業(ye) 還培育多肉植物千餘(yu) 種,年銷售盆花約100萬(wan) 盆,鮮切花約50萬(wan) 紮。

  該公司不僅(jin) 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科技型中小企業(ye) 、銀川市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龍頭企業(ye) ,還是寧夏回族自治區三星級鄉(xiang) 村旅遊示範基地。

  在賀蘭(lan) 縣習(xi) 崗鎮紅旗村,寧夏芊蕊花卉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擁有14棟種植日光溫室、20棟空心棚和8000平方米的種植基地,所種花卉涵蓋寧夏本土所有冷涼花卉品種。為(wei) 了擴大市場份額,這家公司還在興(xing) 慶區花卉小鎮鮮花港建起了1600平方米的批發市場。

  硬件“軟件”齊頭並進

  銀川花卉市場持續火熱,離不開科技的強力支撐。

  現代化的智能花卉大棚裏,整齊排列著一排排擺滿鮮花的可移動苗床,每排苗床都設有風機和自動噴淋設施等。根據係統設定,棚裏的濕簾、風機、地暖等設施適時開啟、自動運行,確保棚內(nei) 的溫度、濕度適宜花卉生長。

  這是記者在寧夏宏茂農(nong) 林科技有限公司花卉基地看到的情景。在該公司,高檔智能連棟玻璃溫室有4個(ge) ,共計75畝(mu) 。在公司辦公室主任虎玲的介紹下,記者了解到這種高檔智能連棟玻璃溫室還配備了內(nei) 外遮陽、風機濕簾降溫、內(nei) 循環、霧化微噴、淨化水處理、水肥一體(ti) 化、計算機自動控製等多個(ge) 係統,附帶小型冷庫、物料配送加工房、分揀包裝室、生產(chan) 工具用房、檢驗檢疫室等全套設施。

  “不管外麵寒冬酷暑,棚裏一年四季都有花!這兩(liang) 年鮮花市場逐步回暖。光是蝴蝶蘭(lan) ,我們(men) 公司一天就賣了5000株,比過去提升了20%。”虎玲喜笑顏開地說。

  與(yu) 硬件設施齊頭並進的,還有各種“軟件”。

  寧夏西月花卉科技有限公司本著“高起點、高標準、高投入、高產(chan) 出”原則,與(yu) 荷蘭(lan) 、法國、德國、新西蘭(lan) 等國家的多個(ge) 知名企業(ye) 建立了長期戰略合作關(guan) 係,每年引進試種新品種達50多個(ge) 。

  “每個(ge) 地方的土壤性質、溫度、濕度都不一樣,我們(men) 從(cong) 選品開始就注重引進‘外援’,以確保花卉質量越來越好。”王婷告訴記者。

  3年間,僅(jin) 鬱金香,王婷就帶著員工先後選了60多個(ge) 品種,試種後約有40個(ge) 適合寧夏本土種植。該公司的鬱金香年銷量也從(cong) 最開始的50萬(wan) 株發展到450萬(wan) 株。

  先進的種植技術、豐(feng) 富的花卉產(chan) 品,是近年來銀川市推進花卉產(chan) 業(ye) 規模化、高質量發展的結果。

  目前,銀川種植的花卉主要有鮮切花、觀賞盆花、觀賞綠化苗木三大類,每年有上百萬(wan) 株花卉銷往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截至2023年底,在主打花卉產(chan) 業(ye) 的興(xing) 慶區,各類花卉種植總麵積達6751畝(mu) ,年產(chan) 量約8000萬(wan) 枝(盆),產(chan) 值約1.6億(yi) 元。

  行情看漲助農(nong) 增收

  鮮花產(chan) 業(ye) 一頭連著市場行情,一頭連著鄉(xiang) 村振興(xing) 。

  近年來,寧夏把培育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作為(wei) 激活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帶動農(nong) 民創業(ye) 增收的突破口。“做給農(nong) 民看、領著農(nong) 民幹、帶著農(nong) 民賺”的科技特派員,努力帶領花農(nong) 走出一條新的現代高效特色農(nong) 業(ye) 發展之路。

  2018年4月,在慕波的組織動員下,部分花農(nong) 在賀蘭(lan) 縣習(xi) 崗鎮紅旗村開啟了集體(ti) 創業(ye) 模式。慕波是名90後,2012年畢業(ye) 於(yu) 寧夏建設職業(ye) 技術學院園林專(zhuan) 業(ye) 。為(wei) 推動花卉產(chan) 業(ye) 進一步轉型升級,他多次到雲(yun) 南、廣州、上海等地參加產(chan) 業(ye) 交流大會(hui) ,學習(xi) 了解各個(ge) 地區花卉種植及銷售經驗,並成立了寧夏芊蕊花卉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

  “引領花農(nong) 抱團闖市場,可以極大地提升寧夏花卉種植產(chan) 業(ye) 化水平,推動本土花農(nong) 向專(zhuan) 業(ye) 化、組織化、市場商業(ye) 化等方向加快邁進。”慕波壯誌滿滿地說。

  隨著寧夏芊蕊花卉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的持續壯大,近百名花農(nong) 長期在合作社基地務工。慕波創建了“農(nong) 戶+村集體(ti) +公司+合作社”的合作新模式,由參與(yu) 合作的公司提供花卉種植所需種苗、物料、技術及生產(chan) 管理經驗,有效整合市場資源。在這一模式下,花農(nong) 年收入明顯提升。

  在大棚裏,花農(nong) 白金明講起了自己的種花經曆。他從(cong) 2012年開始種花,感覺效益比種菜好。“剛開始我不會(hui) 種,慕波手把手進行技術指導,不但投資苗子,還管銷路。現在我一天能賣兩(liang) 三千株,幹得越來越帶勁了。”白金明笑嗬嗬地說。

  銀川花卉產(chan) 業(ye) 的發展,有效帶動了當地群眾(zhong) 就業(ye) 增收。

  在興(xing) 慶區各個(ge) 花卉種植基地,90%以上的工人來自當地,直接帶動周邊2000多名群眾(zhong) 實現就近長期務工,人均年收入可達3萬(wan) 元。此外,花卉種植基地還帶動了3000餘(yu) 名周邊村民實現季節性務工增收。

  行情看漲,花農(nong) 們(men) 幹勁十足。45歲的馬維蘭(lan) 每天除了采收即將成熟的鮮花,還要控製大棚溫度和日照時長、監控智能純淨水滴灌係統,雖然忙忙碌碌,但心情就像花兒(er) 一樣美。“本著對花卉種植的情懷,我將繼續做好種植和銷售,相信花卉行業(ye) 的發展會(hui) 越來越好!”慕波說。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