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內蒙古喀喇沁旗:以綠為底,林下生金

發布時間:2024-02-29 14:35:00來源: 科技日報

  ◎本報記者 張景陽

  美林穀滑雪場位於(yu) 內(nei) 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美林鎮,冬季每天能吸引上千名雪上運動愛好者,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hui) 的不少雪上項目就在這裏舉(ju) 行。美林穀滑雪場附近有150平方公裏的森林,冬季可滑雪,夏季可避暑。秋季,這裏還有油菜花海、苜蓿花海和格桑花海。

  美林穀優(you) 美的環境是喀喇沁旗不斷推進生態保護、實現綠色發展的寫(xie) 照。喀喇沁旗坐落於(yu) 典型的丘陵林區。依托豐(feng) 富的生態資源,當地大力發展綠色種植、鄉(xiang) 村旅遊,將閑置的綠水青山盤活為(wei) 金山銀山,用生態“含綠量”提升經濟發展“含金量”。去年10月,喀喇沁旗入選第七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名單。

  生態治理讓山林更美

  迎著日出,劉軍(jun) 走進了鬆濤陣陣的森林,他是喀喇沁旗美林鎮羅圈鋪村護林員。每天清晨,他需要進行樹木巡護工作。

  “以前我是山的依賴者,現在我是山的守護者。”劉軍(jun) 說,剛參加護林工作時,他對林業(ye) 各項政策法規知之甚少。後來,他經常找鄰村的護林員交流,到林業(ye) 站找專(zhuan) 業(ye) 人士請教學習(xi) ,不斷提高自身的業(ye) 務能力,漸漸成為(wei) 護林隊伍中的“老把式”。自2016年喀喇沁旗生態護林員項目啟動以來,當地嚴(yan) 格落實森林生態效益補償(chang) 和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不僅(jin) 讓山林更美,而且讓很多低收入群體(ti) 通過林業(ye) 生態工程實現增收。

  多年來,喀喇沁旗堅持人工增綠補充自然缺綠,先後通過人工造林、飛播造林、封山育林等方式,實現退化林分修複3100畝(mu) 、植被恢複2.2萬(wan) 畝(mu) 。目前,當地人工造林25.3萬(wan) 畝(mu) 、飛播造林33.5萬(wan) 畝(mu) 、封山育林48.6萬(wan) 畝(mu) 。喀喇沁旗有林麵積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不足16萬(wan) 畝(mu) 提高到現在的275萬(wan) 畝(mu) ,森林覆蓋率達到57.8%。當地生態係統質量穩中向好,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境內(nei) 擁有鹿、狐、麅等野生動物182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動物45種。

  清清錫伯水,潺潺老哈河。錫伯河水與(yu) 老哈河相互交匯、補給,養(yang) 育了喀喇沁人民。近年來,喀喇沁旗推進重點水生態環境治理,解決(jue) 鄉(xiang) 村建製鎮汙水散排問題和水汙染問題,全麵提升村鎮整體(ti) 環境和村民生活品質。為(wei) 實施好村鎮生活汙水治理工程,喀喇沁旗采取“規劃、設計、建設、管理、運行”的汙水治理模式,搭建鄉(xiang) 鎮生活汙水治理智慧平台。據了解,經過處理的水源水質優(you) 良,可以直接用於(yu) 農(nong) 作物灌溉、景觀綠化、道路噴灑,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效率。

  目前,喀喇沁旗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比例保持在93%以上。當地還全麵完成了雲(yun) 銅原廠區汙染土壤修複工作。藍天碧水淨土,喀喇沁旗的生態文明建設步穩蹄疾,一幅美麗(li) 畫卷正徐徐展開。

  林下經濟撐起群眾(zhong) “致富傘(san) ”

  陽光穿過針葉林,斜照在一朵朵圓鼓鼓的“小傘(san) ”上。這些“小傘(san) ”是一株株食用菌。在喀喇沁旗旺業(ye) 甸實驗林場林下食用菌種植基地,技術人員正手把手地為(wei) 群眾(zhong) 解決(jue) 生產(chan) 中遇到的問題。

  旺業(ye) 甸實驗林場支部書(shu) 記李文書(shu) 告訴記者:“2021年,支部先行試驗示範,主動為(wei) 百姓‘摸石頭過河’。我們(men) 引進特色食用菌品種——赤鬆茸試種,開展了為(wei) 期一年的菌種對比實驗,在選出最適宜本地種植的赤鬆茸菌種及基料配比後,再大範圍推廣林農(nong) 種植。”

  為(wei) 挖掘和利用林業(ye) 資源,將林業(ye) 生態優(you) 勢轉化為(wei) 發展優(you) 勢,2022年,喀喇沁旗采取以銷定產(chan) 、出台扶持政策等舉(ju) 措,引導群眾(zhong) 在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坡度平緩、森林鬱閉度適中的林地種植赤鬆茸。“喀喇沁旗林業(ye) 資源豐(feng) 富,特別是美林鎮森林覆蓋率達86%,夏季降水集中且日照豐(feng) 富,土壤呈酸性,特別適合赤鬆茸生長。這裏種出的赤鬆茸產(chan) 量高、品質優(you) ,非常受歡迎。”美林鎮黨(dang) 委書(shu) 記齊學文說,美林鎮將在合適的時機發展赤鬆茸深加工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林菌、林藥、林禽、林畜、林旅康養(yang) 等多種模式,實現林下生金,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

  喀喇沁旗林下經濟方興(xing) 未艾。在喀喇沁旗鄉(xiang) 村振興(xing) 現代林下中藥產(chan) 業(ye) 園區,記者看到一朵朵紫靈芝亭亭玉立,長勢喜人。為(wei) 發展林下中藥材產(chan) 業(ye) ,旗委旗政府積極引進龍頭企業(ye) ,推動上海匯濟醫藥有限公司在美林鎮落戶紮根。

  喀喇沁旗積極發揮基層黨(dang) 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堅持向綠色要效益、讓綠水青山產(chan) 金出銀。依托京蒙幫扶項目,屬地鄉(xiang) 鎮黨(dang) 委牽頭,聯合相關(guan) 部門黨(dang) 組織共同建設美林鎮林下經濟扶貧產(chan) 業(ye) 園,采取“黨(dang) 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農(nong) 戶”方式,以“生產(chan) +加工+銷售”的發展模式進行運營,不斷延伸產(chan) 業(ye) 鏈,做大做強林下經濟。

  喀喇沁旗旗委書(shu) 記房瑞表示,近年來,喀喇沁旗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宜種則種、宜養(yang) 則養(yang) 、宜林則林,依托自然資源優(you) 勢和特色產(chan) 業(ye) 基礎,大力發展林業(ye) 經濟、中藥材(蒙藥材)等優(you) 勢特色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當地重點引進林下種植養(yang) 殖、林產(chan) 品加工、森林康養(yang) 等項目,扶持現有龍頭企業(ye) 做大做強,開發野生林下產(chan) 品深加工,強化品牌建設。喀喇沁旗就這樣由生態保護轉向生態開發,將生態效益變為(wei) 經濟效益,譜寫(xie)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篇章。

  打好鄉(xiang) 村旅遊特色牌

  位於(yu) 喀喇沁西部的中國美麗(li) 休閑鄉(xiang) 村雷營子村,安安靜靜地藏在深山中。站在村中高處放眼四顧,青山、村落、石徑一覽無餘(yu) ,共同構成一道層次分明、錯落有致的山村風景線。

  雷營子村村民侯麗(li) 娜告訴記者:“五一、十一假期時,來這裏的遊客特別多。我們(men) 幾乎接待不過來。”據侯麗(li) 娜介紹,十年前,雷營子村雖然風景優(you) 美,但遊客很少,因為(wei) 村落不僅(jin) 交通閉塞,而且十分貧困,缺少旅遊基礎設施。

  2012年以來,喀喇沁旗因地製宜,圍繞“生態宜居”開展村莊綠化,對重點公路綠化進行補植補造,提升道路村莊景觀效果,改造提升農(nong) 村基礎設施,重點培育生態娛樂(le) 、觀光農(nong) 業(ye) 、休閑度假等特色旅遊產(chan) 業(ye) ,走出了一條“遺跡考察+美麗(li) 鄉(xiang) 村休閑體(ti) 驗+觀光度假+林果”的鄉(xiang) 村旅遊之路。十餘(yu) 年來,雷營子村實現了由貧困村到旅遊村的華麗(li) “蝶變”,成為(wei) 眾(zhong) 多遊客心中的“詩與(yu) 遠方”。

  近年來,喀喇沁旗堅持“清新喀喇沁、健康生態遊”的發展定位,努力打好“休閑康養(yang) 度假遊”和“近郊鄉(xiang) 村休閑遊”兩(liang) 張王牌,傾(qing) 力建設六大核心景區,發展特色化鄉(xiang) 村旅遊,初步形成了“春來踏青夏遊園、秋來賞葉冬滑雪”的全域全季旅遊發展格局。

  目前,喀喇沁旗已獲得“全國森林旅遊示範縣”“國家級全域森林康養(yang) 試點建設縣”等稱號,成功創建自治區全域旅遊示範區。2022年,喀喇沁旗旅遊總收入為(wei) 9.8億(yi) 元,實現了生態美、百姓富。

  多年來,喀喇沁旗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厚植綠色發展底色,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通過發展生態旅遊、生態農(nong) 業(ye) 等,為(wei) 拓寬“兩(liang) 山”轉化路徑、實現“綠富同興(xing) ”貢獻喀喇沁智慧。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