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遠程醫療、智慧旅遊、雲端課堂……十年來互聯網帶來這些新變化→

發布時間:2024-03-01 15:20: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十年來,我國互聯網行業(ye) 飛速發展,數字技術從(cong) 人們(men) 的衣食住行、醫療、教育等方方麵麵,深刻改變著中國百姓的生活。十年間,數字健康加快發展。目前,全國互聯網醫院已超3000家,開展互聯網診療服務超2590萬(wan) 人次。截至2023年6月,我國互聯網醫療用戶規模達3.64億(yi) 人,醫療服務更為(wei) 便捷、高效、優(you) 質。

  互聯網+醫療:

  讓百姓就近享受優(you) 質醫療服務

  寧夏是我國首個(ge) “互聯網+醫療健康”示範省區,近年來,寧夏積極開展示範區建設工作,惠及眾(zhong) 多患者,實現了優(you) 質醫療資源的下沉和共享。

  這裏是寧夏石嘴山市平羅縣人民醫院正在進行的一台冠狀動脈造影加冠狀動脈支架植入手術現場,通過互聯網遠程視頻對他們(men) 進行手術指導的是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老年與(yu) 特需醫學科的黃暉專(zhuan) 家。

  平羅縣人民醫院心血管內(nei) 科主任 邵占東(dong) :它的延遲性很低,並且清晰度非常高,支架置放的過程當中,我們(men) 定位的時候可能用毫米來計算的,這樣的話,在專(zhuan) 家遠程看的時候,他也能夠清晰地看到我們(men) 支架的定位。

  邵占東(dong) 醫生從(cong) 事心血管內(nei) 科診療工作已經20年,有著豐(feng) 富的專(zhuan) 科臨(lin) 床經驗,然而在前些年,由於(yu) 縣裏醫療水平和醫療設備的限製,這樣的手術在他們(men) 醫院根本就不可能完成,他不得不建議患者前往銀川、西安甚至北京等地的醫院就診。

  如今,隨著5G技術的普及,互聯網遠程醫療已成常態,目前,他們(men) 醫院已與(yu)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等6家知名三甲醫院簽訂了遠程合作協議,疑難雜症可以及時獲得高水平專(zhuan) 家的遠程技術支持和指導,這一困境得到了極大改變。

  平羅縣人民醫院心血管內(nei) 科主任 邵占東(dong) :在六七年前我們(men) 是沒有的,但是去年的時候我們(men) 做這類手術,做了750台次左右,所以這個(ge) 就是一個(ge) 非常大的變化,這也是“互聯網+”給我們(men) 帶來的益處,提高了我們(men) 醫院整個(ge) 的診療水平。

  平羅縣居民 張先生:我為(wei) 了盡快治療,托人到銀川去掛了個(ge) 號,比較困難的,因為(wei) 咱們(men) 交通也不便利,請假也困難,咱們(men) 平羅這兒(er) 有了這個(ge) 技術,開展這項工作以後,確實減輕了我們(men) 許多的困難。

  在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醫院互聯網醫院的診療平台上,全科醫學科的副主任醫師高雪正在對寧夏固原彭陽縣的一名胸痛患者進行線上複診,經過了短短幾分鍾的溝通,高雪就在線上給出了下一步的治療方案。目前,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醫院24個(ge) 臨(lin) 床學科的108名醫生都被納入這個(ge) 平台,進行線上複診、線上續方等工作。

  目前,寧夏在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建立了心電、影像、超聲、病理、檢驗等遠程診斷中心,已經實現了“基層檢查、上級診斷、區域互認”。互聯網遠程醫療服務體(ti) 係診斷平台已對接756家醫療機構,匯聚醫師4635人,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you) 質的醫療服務。

  互聯網+旅遊:

  開啟智慧旅行新模式

  在過去的十年裏,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我國旅遊業(ye) 也經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景區、民宿等旅遊相關(guan) 企業(ye) 紛紛擁抱數字化轉型,提升服務質量和效率,讓百姓的出行旅遊更加便捷,也更加個(ge) 性化、智能化。

  換床單、辦退房、備食材……一大早,房東(dong) 計國祥夫婦就忙碌了起來。2012年,他夫妻二人辭去外地工作,回到老家浙江桐鄉(xiang) ,成為(wei) 烏(wu) 鎮景區民宿36幢的“全能房東(dong) ”。如今,他們(men) 經營這家民宿已有12個(ge) 年頭。

  他們(men) 清楚記得,十年前很多遊客還是通過打電話的方式來預訂房間。十年間,互聯網飛速發展,他們(men) 民宿的經營模式也發生了根本變化,信息渠道不斷拓寬,遊客隻需在線上預覽下單、線下到店即可體(ti) 驗入住,作為(wei) 房東(dong) ,他們(men) 足不出戶,就可以在線接單。

  民宿房東(dong) 計國祥:現在客人入住就是線上的小程序,然後到我這邊,我看一下他手機上有一個(ge) 截屏,我就看一下他的信息,然後用我的手機就可以直接辦理入住。我的手機上可以體(ti) 現出客人的訂單、房型,也可以實時看到所有房間的入住情況。

  不僅(jin) 預訂民宿更便捷了,民宿服務也越來越智能化了。從(cong) 2023年開始,遊客入住民宿後,隻需用手機微信掃一掃,便可直觀看到自己房間床上用品的清洗、更換時間等信息。服務的不斷迭代升級,增強了遊客的體(ti) 驗感,近幾年,計國祥夫妻的民宿在旅遊旺季幾乎每天都是滿房的狀態。

  除了民宿,整個(ge) 烏(wu) 鎮景區也在提升“智慧遊”軟件、硬件設施。掃碼入園、“刷臉”入園,自助語音導覽、智慧停車,這些都為(wei) 遊客提供了更舒適、智慧、便捷的旅遊體(ti) 驗。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景區的營銷手段和經營模式也從(cong) 傳(chuan) 統的“地推”轉為(wei) 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網上直播營銷已是主流。

  烏(wu) 鎮景區負責人 周建紅:二月份來看,我們(men) 整個(ge) 線上營銷比例已經超過了線下,占比達到了60%,旅遊產(chan) 品也是在做不斷的一個(ge) 迭代,遊客的客群也是更加多元化了。十年前的春節,遊客量在20多萬(wan) ,那這一次的春節的話,我們(men) 已經是突破了50萬(wan) 人次,也是翻倍的一個(ge) 增長。

  互聯網+教育:

  有力縮小我國區域教育差距

  網絡強國建設的十年,也是我國互聯網教育飛速發展的十年。目前,我國中小學互聯網接入率已達100%;截至2023年6月,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累計瀏覽量達260億(yi) 次,訪客量超19.2億(yi) 人次,成為(wei) 世界最大的教育資源庫。“慕課西部行計劃”持續開展,實現西部高校基本全覆蓋,學生參與(yu) 學習(xi) 4.95億(yi) 人次,有力縮小了區域教育差距。“互聯網+教育”正在讓億(yi) 萬(wan) 孩子同在藍天下共享優(you) 質教育。

  十年來,地處我國西部的重慶,認真落實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加快推進“互聯網+教育”發展,讓更多偏遠地區的孩子享受到了更好的教育資源。

  這是2月26日上午,重慶巴蜀中學初二年級的一堂互聯網雲(yun) 課,這堂雲(yun) 課可以被14個(ge) 省市147所中學的2.3萬(wan) 餘(yu) 名學生實時同步收看,並且上課老師還可以向異地的同學進行互動、提問。

  周靜娟,重慶市巴蜀中學一名已有20年教齡的英語老師。從(cong) 最初在黑板上粉筆書(shu) 寫(xie) 教學,到如今備課全都在電教設備上完成,並且是和全國多地學校的老師們(men) 一起完成。十年間,互聯網對教育的改變,她深有體(ti) 會(hui) 。

  巴蜀中學初二雲(yun) 啟班英語直播教師 周靜娟:擁抱改變是一個(ge) 必然的趨勢,尤其是現在網絡技術的運用,在我們(men) 的課堂當中,對我的職業(ye) 生涯而言,我覺得我的舞台更大了,因為(wei) 在以前雖然已經教了十幾年的書(shu) 了,教了很多很多學生,但都比不上我在這一年半當中所教的學生數量多。

  十年來,重慶市越來越多的中小學通過“互聯網+教育”模式,享受到了更優(you) 質的教育資源。銅梁區斑竹小學是一所偏遠的鄉(xiang) 村小學,雖然隻有8個(ge) 班249名學生,但每間教室都配備了教學一體(ti) 機,無論是語文、數學,還是英語、美術、書(shu) 法課,老師們(men) 都可輕鬆借助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的海量優(you) 質數字資源,讓課堂豐(feng) 富起來。

  重慶市銅梁區斑竹小學教師 詹敏:作為(wei) 鄉(xiang) 村小學校,有些時候老師他的任務是比較重的,一個(ge) 老師他可能擔任幾門課程,那我們(men) 在這個(ge) 過程當中,並不是每一個(ge) 課程都非常熟悉或者說擅長,我們(men) 就在這個(ge) 智慧中小學雲(yun) 平台上麵去搜索相關(guan) 的信息進行學習(xi) ,然後學習(xi) 別人的先進經驗和優(you) 秀的方法,來應用到我們(men) 的實踐教學當中。

  目前,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已經覆蓋重慶市銅梁區84所中小學,惠及當地9萬(wan) 餘(yu) 名中小學生。

  重慶市教委主任 劉宴兵:我們(men) 正深入落實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用數字化改革的“小切口”,撬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大場景”,著力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數字教育應用成果。

  (總台央視記者 冀成海 許國飛 韓雨婷 牟亮)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