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學“融合出海”,打造中國文化傳播新名片
近日,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發布《2023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報告》(簡稱“報告”)。報告從(cong) 價(jia) 值定位、內(nei) 容題材、創作生態、IP產(chan) 業(ye) 和網文出海等層麵,清晰展現了中國網絡文學產(chan) 業(ye) 最新發展脈絡,並圍繞精品化、IP轉化提速、全球化深入等2023年網文產(chan) 業(ye) 發展的三大核心趨勢展開深度剖析。
“互聯網+”時代,文學借助網絡的載體(ti) 實現了蓬勃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底,中國網絡文學產(chan) 業(ye) 市場規模達3000億(yi) 元,作者規模達2405萬(wan) ,用戶數量達5.37億(yi) 。按照10.79億(yi) 的網民規模來算,我國網民近一半是網絡文學用戶。
文學是精神的食糧,滋養(yang) 我們(men) 的靈魂。在網絡的加持下,文學呈現出更多元化的表現形式,贏得了更多的受眾(zhong) ,並以靈動的姿態走向了世界。當下,以網絡文學為(wei) 代表的新文化形態,正成為(wei) 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載體(ti) ,成為(wei) 中國文化海外傳(chuan) 播的新名片。
文化彰顯著一個(ge) 國家的軟實力。站在時代的高度審視,不難發現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zheng) 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一定意義(yi) 上說,政治、經濟、教育、科技等領域的競爭(zheng) ,都離不開文化發展的競爭(zheng) ,誰占據了文化發展的製高點,誰就能夠更好地在激烈的國際競爭(zheng) 中掌握主動權。
文化競爭(zheng) 不是相互排擠,而是相互交流,講好各自的故事,實現相互理解、和諧共處。近年來,受全球化速度減緩、貿易保護主義(yi) 抬頭等因素影響,以線下形式、實體(ti) 形式為(wei) 主的傳(chuan) 統文化交往活動受到諸多限製,而網絡文學、影視、遊戲等基於(yu) 互聯網傳(chuan) 播的新文化形態,在世界範圍內(nei) 得到廣泛發展,成為(wei) 新時代中國文化出海的主力。在這方麵的有力佐證是,文化自信、強國敘事正在成為(wei) 中國網絡文學創作的新趨勢。
數據顯示,中國網絡文學出海市場規模已超40億(yi) 元,海外網絡作家約41萬(wan) 名,海外原創作品約62萬(wan) 部,海外訪問用戶約2.3億(yi) ,覆蓋全球20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其中美國用戶最多。在AI翻譯一鍵助力、出海IP產(chan) 品相互賦能等利好因素加持下,華語IP逐步進入全球視野,如影視劇《慶餘(yu) 年》第二季成全網首部預約量破千萬(wan) 的國產(chan) 劇,海外獨家發行權已被迪士尼預購;閱文首個(ge) 自主海外發行的IP改編遊戲產(chan) 品《鬥破蒼穹:怒火雲(yun) 嵐》在馬來西亞(ya) 、印度尼西亞(ya) 和泰國上線,東(dong) 南亞(ya) 地區2023年第四季度新用戶環比增長118%。
隨著中國網文海外輻射力和影響力大幅提升,中國網絡文學以瑰麗(li) 的想象、精彩的故事、強烈的代入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讀者。值得一提的是,隨著網文在國內(nei) 的IP化,網文IP早已不再以小說的單一形態影響海外受眾(zhong) ,而是以包含影視、動漫、遊戲等在內(nei) 的多種形態“融合出海”,出海速度與(yu) 效果因此更上一層樓。在IP出海的大趨勢下,多元內(nei) 容形態的影響力疊加放大,讓中國網文IP有望成為(wei) 全球IP。
受精品化、IP轉化提速、全球化深入等三大核心趨勢的積極推動,中國網絡文學作為(wei) 大眾(zhong) 參與(yu) 、全球共創,彰顯中華文化原創力的生動實踐,不斷延伸傳(chuan) 播半徑,已經成為(wei) 講好中國故事、傳(chuan) 播中國聲音的生動的文化名片。用好這張中國文化海外傳(chuan) 播的新名片,對於(yu)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yi) 。
胡欣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