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多措並舉推動青年高質量充分就業

發布時間:2024-03-07 14:54:00來源: 法治日報

  預計今年高校畢業(ye) 生超1170萬(wan) 人 代表委員建議

  多措並舉(ju) 推動青年高質量充分就業(ye)

  □ 本報記者 蒲曉磊 趙紅旗

  就業(ye) 是最基本的民生。高校畢業(ye) 生等青年就業(ye) 關(guan) 係民生福祉、經濟發展和國家未來。

  政府工作報告在談到2024年政府工作任務時指出,多措並舉(ju) 穩就業(ye) 促增收。報告指出,預計今年高校畢業(ye) 生超過1170萬(wan) 人,要強化促進青年就業(ye) 政策舉(ju) 措,優(you) 化就業(ye) 創業(ye) 指導服務。

  代表委員們(men) 在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時一致表示,做好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高校畢業(ye) 生等青年就業(ye) 創業(ye) 工作,需要找準青年就業(ye) 的痛點、堵點和難點,有針對性地強化政策支持,提供更加優(you) 質高效的就業(ye) 服務,做好困難幫扶和權益保障工作,多措並舉(ju) 推動青年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ye) 。

  破除相關(guan) 製度性障礙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指出,要更加突出就業(ye) 優(you) 先導向,確保重點群體(ti) 就業(ye) 穩定。高校畢業(ye) 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穩就業(ye) 的重點群體(ti) 。

  民進中央經過調研後發現,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形勢仍然嚴(yan) 峻。當前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工作麵臨(lin) 職業(ye) 指導服務體(ti) 係不完善、就業(ye) 技能培訓力度不夠、就業(ye) 教育和引導不足、就業(ye) 歧視問題仍不同程度存在、高校就業(ye) 經費不足等問題。

  針對上述問題,民進中央建議,完善高校畢業(ye) 生全周期職業(ye) 指導服務體(ti) 係,加大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技能培訓力度,強化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教育與(yu) 引導,促進職業(ye) 院校畢業(ye) 生充分就業(ye) ,加大對高校就業(ye) 補助資金支持力度。

  在“促進職業(ye) 院校畢業(ye) 生充分就業(ye) ”方麵,著力破除影響職業(ye) 院校畢業(ye) 生就業(ye) 、職業(ye) 發展和待遇保障等方麵的製度性障礙,規範就業(ye) 歧視的內(nei) 涵和定性,對在招聘過程中存在針對教育類型、學曆層次等進行差別化對待行為(wei) 的單位機構嚴(yan) 肅問責,促進普職平等就業(ye) 、公平競爭(zheng) 。進一步完善高層次職業(ye) 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積極推動普通高校與(yu) 職業(ye) 院校加強育人合作、實行學分互認,擴大本科學校在職教高考中的招生規模,加快發展職業(ye) 本科教育,有效貫通不同層次的職業(ye) 教育,積極促進職業(ye) 教育與(yu) 重大產(chan) 業(ye) 戰略匹配,提升職業(ye) 教育的“含金量”。

  平衡人才供需端矛盾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委員、雲(yun) 南工商學院董事長李孝軒認為(wei) ,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受諸多因素影響,其中高等教育供需匹配機製不健全、不完善,是我國高等教育領域長期未能解決(jue) 好的一個(ge) 老大難問題。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加速推進,人才供需匹配問題更加突出,高校畢業(ye) 生‘求職難’與(yu) 製造業(ye) ‘招工難’日益凸顯。”李孝軒說。

  李孝軒認為(wei) ,平衡人才供需端矛盾,是保障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的治本之策。為(wei) 此,他建議,健全以國家發展戰略和規劃為(wei) 載體(ti) 的需求預測機製;係統完善高等教育資源配置機製,激發高等學校學科專(zhuan) 業(ye) 結構調整的內(nei) 生動力;加快補齊人才供需匹配短板。

  在“健全以國家發展戰略和規劃為(wei) 載體(ti) 的需求預測機製”方麵,他主張堅持“有效超前”和“有效匹配”原則,加強人才供需預研預判,按照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規劃周期,對全局性的人才需求趨勢作出總體(ti) 規劃,結合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規劃,製訂國家中長期人才規劃,並予以發布。對年度《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重要領域、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應按照行政或業(ye) 務指導關(guan) 係,開展短期人才需求預測,並向社會(hui) 滾動式發布。他提出,教育部和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在充分吸收借鑒上述規劃基礎上,應合理編製區域教育發展規劃、高等教育結構布局調整規劃,調控好年度總體(ti) 規模,引導規範高等教育發展預期。

  全國人大代表、平高集團有限公司首席工匠胡中輝認為(wei) ,促進就業(ye) 擴容提質、推動供需匹配、完善就業(ye) 服務,對於(yu) 促進青年就業(ye) 至關(guan) 重要。對此,他建議發揮財稅、金融等政策對就業(ye) 支持作用,加大促就業(ye) 專(zhuan) 項政策力度,落實和完善穩崗返還、專(zhuan) 項貸款、就業(ye) 和社保補貼等政策,全力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ye) 。

  優(you) 化就業(ye) 工作促進機製

  “當前就業(ye) 總量持續增加、國內(nei) 外經濟環境仍然複雜多變,市場不確定性依然較大,促進高校畢業(ye) 生高質量充分就業(ye) 麵臨(lin) 諸多挑戰。”全國人大代表、四川農(nong) 業(ye) 大學校長吳德在調研後發現,就業(ye) 崗位需求下降態勢明顯,行業(ye) 間、專(zhuan) 業(ye) 間的就業(ye) 不平衡性加大,學生就業(ye) 觀念引領亟待強化。

  吳德認為(wei) ,優(you) 化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工作促進機製,應進一步加大階段性促就業(ye) 政策支持力度,搭建多級聯動更加便捷的智慧就業(ye) 平台,進一步完善學生職業(ye) 生涯教育體(ti) 係,探索建立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登記製度,進一步改革優(you) 化高校人才培養(yang) 機製。

  在“加大階段性促就業(ye) 政策支持力度”方麵,吳德指出,應適當加大公共部門崗位供給和專(zhuan) 業(ye) 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加大畢業(ye) 生基層項目實施力度,特別是在當前國家大力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大背景下,建議出台更多支持政策,引導畢業(ye) 生到農(nong) 村廣闊舞台建功立業(ye) ;強化政策激勵,加大對吸納高校應屆畢業(ye) 生入職工作的企業(ye) 實施優(you) 惠政策力度;強化資金幫扶,進一步加大對困難畢業(ye) 生就業(ye) 幫扶支持。

  在“改革優(you) 化高校人才培養(yang) 機製”方麵,吳德強調,要落實“就業(ye) —招生—培養(yang) ”聯動機製,進一步完善社會(hui) 人才需求預警機製。他建議人社部門與(yu) 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聯動,編製發布行業(ye) 、專(zhuan) 業(ye) 就業(ye) 景氣指數,引導高校優(you) 化學科專(zhuan) 業(ye) 設置、招生計劃確定等;建議完善企業(ye) 參與(yu) 學校人才培養(yang) 的政策促進機製,出台相關(guan) 政策措施,促進企事業(ye) 單位參與(yu) 學校人才培養(yang) 合作,將校企資源有機結合,緊扣市場需求,製定特色人才聯合培養(yang) 方案,推進科教融匯、產(chan) 教融合,提高人才培養(yang) 市場競爭(zheng) 力。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