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我國居民主要健康指標居於中高收入國家前列

發布時間:2024-03-08 11:14: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我國居民主要健康指標居於(yu) 中高收入國家前列(大健康觀察)

  截至2023年,我國嬰兒(er) 死亡率降至4.5‰,5歲以下兒(er) 童死亡率降至6.2‰,孕產(chan) 婦死亡率降至15.1/10萬(wan) ,我國居民主要健康指標居於(yu) 中高收入國家前列。國家衛健委日前舉(ju) 辦新聞發布會(hui) ,介紹了我國全麵推進衛生健康事業(ye) 高質量發展取得的積極成效。

  全國建成醫聯體(ti) 1.8萬(wan) 餘(yu) 個(ge)

  “近年來,國家衛健委積極發揮醫改的牽頭統籌協調作用,會(hui) 同相關(guan) 部門加強醫療、醫保、醫藥的改革協同,推動醫改取得新的成效。”國家衛健委體(ti) 改司副司長莊寧說。

  自從(cong) 2009年,我國啟動新一輪醫藥衛生體(ti) 製改革以來,一直積極推動優(you) 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據莊寧介紹,具體(ti) 做法就是通過布局建設國家醫學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強有關(guan) 臨(lin) 床重點專(zhuan) 科,破解群眾(zhong) 跨區域就醫難題。

  據統計,前四批76個(ge) 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了460多個(ge) 專(zhuan) 科、開展醫療新技術6200餘(yu) 項,患者外轉就醫平均較建設前下降了約三成。縣域內(nei) 常見病、多發病就診率達到90%以上。30個(ge) 省份建成了省一級互聯網醫療監管平台,全國批複設置了2700餘(yu) 家互聯網醫院。

  “全麵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ti) 等工作,整合優(you) 化資源,探索為(wei) 群眾(zhong) 提供一體(ti) 化、連續的醫療衛生服務。”莊寧說,在醫保方麵,進一步健全全民醫保製度,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640元,職工醫保普通門診保障水平不斷提升;在醫藥方麵,深入拓展藥品耗材集中采購的廣度和深度,進一步降低虛高價(jia) 格。同時,修訂完善醫保藥品目錄,完善基本藥物製度,加快臨(lin) 床急需短缺藥、兒(er) 童用藥、創新醫療器械注冊(ce) 上市,努力滿足群眾(zhong) 的用藥需求。

  分級診療製度是我國深化醫改的重要內(nei) 容之一。“國家衛健委緊緊圍繞‘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製度框架,以醫聯體(ti) 建設為(wei) 載體(ti) ,以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分級診療為(wei) 突破口,不斷完善頂層設計,構建更加科學的分級診療格局。”國家衛健委醫政司司長焦雅輝說。

  截至2023年底,全國共建成各種形式的醫聯體(ti) 1.8萬(wan) 餘(yu) 個(ge) ,全國雙向轉診人次數達到3032.17萬(wan) ,較2022年增長了9.7%。

  為(wei) 進一步解決(jue) 群眾(zhong) 看病就醫的問題,國家衛健委將積極開展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試點,推動形成科學有序的就醫格局和係統連續的診療格局;鼓勵各地探索建設“智慧醫聯體(ti) ”,推動醫聯體(ti) 內(nei) 醫療機構信息互通、數據共享、智慧互聯、結果互認;繼續會(hui) 同中央組織部做好醫療人才“組團式”支援工作,包括援藏援疆援青,和對158個(ge) 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幫扶縣人民醫院的幫扶工作。

  公共衛生防護網進一步築牢織密

  近年來,我國疾控工作取得重大進展,疾病預防控製能力不斷提升,傳(chuan) 染病各項綜合防控措施得到積極落實。

  “傳(chuan) 染病疫情應急處置相關(guan) 法律法規和政策體(ti) 係不斷完善,應急管理體(ti) 製機製不斷優(you) 化,基本形成了以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為(wei) 龍頭,涵蓋多個(ge) 病種,覆蓋國家、省(區、市)、市、縣4級傳(chuan) 染病應急預案體(ti) 係;依托國家和省級疾控中心,組建了20支國家突發急性傳(chuan) 染病防控隊,覆蓋了17個(ge) 省份。”國家疾控局綜合司副司長秦興(xing) 強說。

  “十四五”以來,中央預算累計安排131億(yi) 元,用於(yu) 支持國家、省(區、市)、市、縣4級疾控體(ti) 係建設。2023年,中央財政通過轉移支付方式,下撥疾控項目經費176.87億(yi) 元,用於(yu) 重大傳(chuan) 染病、地方病等防控工作。

  據秦興(xing) 強介紹,我國傳(chuan) 染病網絡直報係統,平均報告時間從(cong) 原來的5天縮短到現在的4小時,國家層麵建立了72小時內(nei) 快速鑒定300種病原體(ti) 的技術體(ti) 係,100%的省級和90%的市級疾控中心具備核酸檢測和病毒分離能力。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維持在90%以上。通過合理布點、網上預約、上門服務等方式,不斷提升預防接種服務的可及性和便利性。

  在這些措施的作用下,我國傳(chuan) 染病防控成效顯著,公共衛生防護網進一步築牢織密。在新發突發傳(chuan) 染病防控方麵,新冠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決(jue) 定性勝利,人禽流感、鼠疫等傳(chuan) 染病疫情得到有效處置。在重大傳(chuan) 染病防控方麵,重點地區艾滋病疫情快速上升的勢頭得到有效遏製;結核病死亡率維持在較低水平;血吸蟲病流行縣全部達到傳(chuan) 播阻斷狀態;麻疹、乙腦等多種疫苗可預防傳(chuan) 染病的發病率降至曆史最低水平。

  “下一步,我們(men) 將全麵推進智慧化多點觸發傳(chuan) 染病監測預警體(ti) 係建設,以新發突發傳(chuan) 染病為(wei) 重點,不斷提升傳(chuan) 染病早期發現、科學評估、及時預警的能力。”秦興(xing) 強說。

  中醫藥在國際社會(hui) 贏得廣泛讚譽

  去年,中醫藥振興(xing) 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發布。國家中醫藥局、國家衛健委、國家發改委已牽頭會(hui) 同各相關(guan) 部門建立了跨部門工作機製,中央資金投入近130億(yi) 元,推動重點任務和重大工程項目基本實現“雙過半”。

  “優(you) 質高效中醫藥服務體(ti) 係建設取得積極進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xiang) 鎮衛生院中醫館增至4萬(wan) 多個(ge) 。”國家中醫藥局綜合司副司長歐陽波說,據初步測算,2023年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量12.8億(yi) 人次,出院人數為(wei) 4148.6萬(wan) ,中醫藥在服務百姓健康方麵發揮了積極作用。

  中醫藥傳(chuan) 承創新方麵的工作得到穩步推進。據歐陽波介紹,目前已建設46個(ge) 國家中醫藥傳(chuan) 承創新中心,遴選發布50個(ge) 中醫治療優(you) 勢病種、52個(ge) 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100項適宜技術和100個(ge) 療效獨特的中藥品種。《中華醫藏》首批“養(yang) 生卷”74種圖書(shu) 正式出版,標誌著中醫古籍編撰工作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

  “中醫藥特色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培養(yang) 50名岐黃學者、500名全國中醫臨(lin) 床優(you) 秀人才、100名青年岐黃學者、35個(ge) 中醫藥創新團隊,建設321個(ge) 高水平中醫重點學科。”歐陽波說。

  在這些措施的指引下,中醫藥影響力和傳(chuan) 播力持續提升。《中國中醫藥大會(hui) 》、“智慧之光”中醫藥文化展覽等中醫藥文化精品廣受社會(hui) 關(guan) 注,中國公民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yang) 水平持續提升,達到22.56%。中醫藥內(nei) 容納入我國與(yu) 白俄羅斯等9國聯合申明,以及中國—中亞(ya) 峰會(hui) 成果清單,中國中醫藥循證醫學中心建設的國際傳(chuan) 統醫學臨(lin) 床試驗注冊(ce) 平台成功獲認世界衛生組織一級注冊(ce) 機構,中醫藥在國際社會(hui) 贏得廣泛讚譽。

  熊 建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