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有困難就找解放軍”

發布時間:2024-03-14 15:30: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金珠瑪米,托且且(藏語:意為(wei) 感謝解放軍(jun) )!”3月的雪域高原,依舊寒風凜冽,在西藏山南軍(jun) 分區卡達邊防連營區,新入職的卡達鄉(xiang) 衛生院醫生格桑德吉專(zhuan) 程來到連隊表達感謝。

  原來,2008年,連隊官兵了解到在卡達鄉(xiang) 小學就讀的格桑德吉家境貧寒,大家紛紛解囊相助,為(wei) 她購買(mai) 學習(xi) 生活用品、提供生活費。10多年來,在連隊官兵的鼓勵和幫助下,格桑德吉刻苦學習(xi) ,最終以優(you) 異成績考上西藏大學,實現了成為(wei) 一名醫生的夢想。

  卡達鄉(xiang) 海拔4000多米,常年風雪肆虐,這裏距離縣城60多公裏,交通極為(wei) 不便。1959年,解放軍(jun) 奉命進駐卡達鄉(xiang) ,與(yu) 此同時,卡達鄉(xiang) 小學建校成立。在物資供給極度匱乏的情況下,連隊官兵戰天鬥地在雪山凍土紮下根,並與(yu) 學校師生結對共建,教他們(men) 學漢語、寫(xie) 漢字、唱國歌。雷鋒同誌犧牲後,官兵們(men) 認真學習(xi) 雷鋒事跡,叫響“紮根雪域高原、爭(zheng) 做邊關(guan) 雷鋒”的口號,一茬接一茬助學幫困,用愛心澆灌格桑花開。

  延期服役的一級上士龍通清與(yu) 學校師生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戍邊18載,他結對幫扶了20多名家庭困難學子完成學業(ye) ,並利用休息時間前往學校開展輔導授課,成為(wei) 學生們(men) 青睞的“編外老師”。

  2017年10月,龍通清得知卡達鄉(xiang) 困難群眾(zhong) 古桑卓瑪的愛人因患癌去世,體(ti) 弱多病的她與(yu) 女兒(er) 次仁曲珍相依為(wei) 命,家庭經濟狀況十分拮據,次仁曲珍麵臨(lin) 輟學困境。聽到消息後,龍通清與(yu) 次仁曲珍建立幫帶聯係,拿出工資的一部分解了古桑卓瑪母女倆(lia) 的燃眉之急。在龍通清無私幫助下,次仁曲珍重拾學習(xi) 信心,如願考上了四川大學。

  60多年來,邊關(guan) “雷鋒”助學幫困的腳步始終不停歇,成為(wei) 藏家口口相傳(chuan) 的“幸福使者”,連隊與(yu) 學校建立熱線聯絡,“有困難就找解放軍(jun) ”成為(wei) 卡達鄉(xiang) 師生的共識。連隊幹部履新上任,就第一時間走訪慰問困難學生家庭,主動接力幫扶,不斷完善“一幫一”“多幫一”“跟蹤幫”助學模式。退役老兵返鄉(xiang) 後,自發建群問需,一係列暖心舉(ju) 動贏得卡達鄉(xiang) 群眾(zhong) 的一致認可。

  這些年,卡達鄉(xiang) 喜訊連連:培養(yang) 出了第一個(ge) 重點大學學生、第一個(ge) 研究生……連隊官兵真情奉獻的同時,也收獲了榮譽,卡達邊防連被西藏軍(jun) 區評為(wei) “學雷鋒先進單位”,2023年被陸軍(jun) 評為(wei) “學雷鋒先進單位”。

  讓官兵備感溫暖的是,駐地鄉(xiang) 民積極加入放牧戍邊隊伍,適齡青年參軍(jun) 熱情持續高漲,在雪域邊關(guan) 畫出軍(jun) 民合力守邊固防的最大同心圓。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