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京實際出發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本報評論員 栗玉晨
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要堅持從(cong) 實際出發。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北京具有獨特的資源稟賦、產(chan) 業(ye) 基礎和科研條件。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突飛猛進的新形勢下,以科技創新促進產(chan) 業(ye) 創新,不斷提升全要素生產(chan) 率,推動形成符合首都定位、彰顯創新優(you) 勢、厚植綠色底色、深化區域協同、充滿發展活力的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格局,北京從(cong) 實際出發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的路子將會(hui) 越走越寬廣。
北京日前召開全市領導幹部會(hui) 議,傳(chuan) 達學習(xi) 全國兩(liang) 會(hui) 精神。市委書(shu) 記尹力強調,要認真學習(xi) 領會(hu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的重要講話精神和全國兩(liang) 會(hui) 精神,結合北京實際抓好貫徹落實,切實統一思想、統一意誌、統一行動,更加奮發有為(wei) 做好首都工作,以高質量發展的實效迎接新中國成立75周年。
3月5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hui) 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ge) 首要任務,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各地要堅持從(cong) 實際出發,先立後破、因地製宜、分類指導,根據本地的資源稟賦、產(chan) 業(ye) 基礎、科研條件等,有選擇地推動新產(chan) 業(ye) 、新模式、新動能發展,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積極促進產(chan) 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突飛猛進的新形勢下,搶抓機遇,加大創新力度,培育壯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超前布局建設未來產(chan) 業(ye) ,完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是北京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作為(wei) 全國第一個(ge) 減量發展的超大城市,北京用減量倒逼發展方式轉變。從(cong) 2018年起,北京經濟總量先後跨越3萬(wan) 億(yi) 元、4萬(wan) 億(yi) 元兩(liang) 個(ge) 大台階,人均GDP、全員勞動生產(chan) 率、萬(wan) 元GDP能耗水耗等多項指標保持全國省級地區最優(you) 水平,走出一條減量剛性約束下的高質量發展之路。重點發展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培育量子信息、機器人等未來產(chan) 業(ye) ,加快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北京正推動形成符合首都定位、充滿發展活力的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格局。
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北京具有獨特的資源稟賦、產(chan) 業(ye) 基礎和科研條件。北京擁有我國一半以上的院士、一半以上的最好學科、一半以上的世界五百強企業(ye) ,還有眾(zhong) 多獨角獸(shou) 企業(ye) ,在多種有利條件下,北京加快培育新質生產(chan) 力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ou) 勢。
作為(wei) 全國科技創新出發地、原始創新策源地、自主創新主陣地的北京海澱區,憑借在人工智能領域堅實的產(chan) 業(ye) 基礎,正圍繞基礎軟硬件設施、關(guan) 鍵核心技術、行業(ye) 應用等環節進行全產(chan) 業(ye) 鏈布局;北京懷柔區憑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已落地37個(ge) 科學設施,以及國家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科研院所、領軍(jun) 企業(ye) 匯聚的優(you) 勢,創新成果不斷湧現;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憑借北京數據基礎製度先行區建設機遇期,率先推出國內(nei) 首個(ge) “算力資源+運營服務+場景應用”一體(ti) 化建設工程……北京充分發揮教育、科技、人才優(you) 勢,以重大原始創新和支撐關(guan) 鍵核心技術突破為(wei) 主攻方向,實施基礎研究領先行動和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堅戰行動,著力打造我國自主創新的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的主要策源地。
是不是從(cong) 實際出發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關(guan) 鍵要看實效,要看用顛覆性技術和突破性技術來推進發展的能力。北京出台一批推動戰略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未來產(chan) 業(ye) 政策,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科技服務業(ye) 2個(ge) 萬(wan) 億(yi) 元級產(chan) 業(ye) 集群,醫藥健康、智能裝備、人工智能、節能環保、集成電路5個(ge) 千億(yi) 元級產(chan) 業(ye) 集群,類腦智能、量子信息、未來空天技術等未來產(chan) 業(ye) 初具規模,為(wei) 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夯實了可靠的產(chan) 業(ye) 基礎。2023年,北京新設製造業(ye) 企業(ye) 同比增長超三成,高技術產(chan) 業(ye) 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7.1%,占地區生產(chan) 總值的比重達27.1%。與(yu) 此同時,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機遇,為(wei) 北京繼續補產(chan) 業(ye) 鏈短板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北京的科技創新優(you) 勢,也將更多更快地轉化為(wei) 高精尖產(chan) 業(ye) 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
以科技創新促進產(chan) 業(ye) 創新,不斷提升全要素生產(chan) 率,推動形成符合首都定位、彰顯創新優(you) 勢、厚植綠色底色、深化區域協同、充滿發展活力的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格局,北京從(cong) 實際出發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的路子將會(hui) 越走越寬廣。(來源:北京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