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啟動五周年 專家建言:保護、傳承與利用
中新網北京3月13日電 (記者 高凱)今年是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正式啟動五周年,近日,中國之聲與(yu) 中國藝術研究院(國家文化公園專(zhuan) 家谘詢委員會(hui) 秘書(shu) 處)聯合推出特別策劃,邀請多位專(zhuan) 家圍繞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重點結合文化遺產(chan) 係統性保護這一主要工作,從(cong) 多重維度為(wei) “建好用好國家文化公園”建言。
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周慶富表示,建設國家文化公園,是推動文化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利用的重大舉(ju) 措,首要任務就在於(yu) 文化遺產(chan) 的係統性保護。文化的凝聚力源於(yu) 對傳(chuan) 統的保護,文化的生命力在於(yu) 傳(chuan) 承與(yu) 發展。隨著長城、大運河、長征、黃河和長江五大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逐步深入,流淌在中國人血液中、凝結在共同記憶裏的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革命文化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將以國家文化公園為(wei) 載體(ti) 展現出永恒的魅力。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張廣漢認為(wei) ,國家文化公園的工作重點是在於(yu) 文化遺產(chan) 的係統性保護。文化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和利用是相互聯係、相互促進的,保護是前提和基礎,隻有保護好文化遺產(chan) ,才能談得上傳(chuan) 承和利用。保護的目的是為(wei) 了將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遞給後代,在保護基礎上傳(chuan) 承,讓其繼續發揚光大。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需要充分發揮專(zhuan) 家谘詢委員會(hui) 的作用,加強資金保障和監督監管等方麵的工作,同時注重文化價(jia) 值、科學價(jia) 值的挖掘展示,以推動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的順利進行。
中國工藝美術館(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館)原館長韓子勇指出,建設國家文化公園,是文化自信、文化強國的重要內(nei) 容。國家文化公園,以文化為(wei) 主題,尊重文脈文象的生成結構和傳(chuan) 承發展規律,體(ti) 現係統性整體(ti) 性,是高度的文化自覺。以人民為(wei) 中心,用公園這樣的載體(ti) ,推動共享共建,是“中國式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重要舉(ju) 措。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是中華傳(chuan) 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彰顯中華文明“五個(ge) 突出特性”,體(ti) 現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在“中國式現代化”和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中大有可為(wei) 。文化建設的獨特性、國家文化公園的首創性、大量文化項目和專(zhuan) 業(ye) 工作,都要求更好發揮各級各類專(zhuan) 家谘詢論證、價(jia) 值挖掘闡釋和解決(jue) 具體(ti) 問題的作用。
中國政法大學校長馬懷德表示,國家文化公園本身既是一個(ge) 概念,也是一套管理體(ti) 係和管理製度。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規劃、管理、使用、運維的這些製度,用法律的形式加以固化,這是立法的必然要求。國家文化公園立法,跟國家公園立法最大的差別就是有“文化”二字,要凸顯文化的要素,形成獨有的管理體(ti) 製,運行體(ti) 製,從(cong) 而推動整個(ge) 國家文化公園發展。
中國文化遺產(chan) 研究院黨(dang) 委書(shu) 記、院長李六三提出,文化遺產(chan) 的整體(ti) 性和係統性保護意味著不能將物質文化遺產(chan) 及其周邊的自然生態環境、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社會(hui) 經濟發展割裂開來看,要注重相互間的統籌協調。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需要強化頂層設計和跨區域統籌協調,進一步完善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管理體(ti) 製機製,實現管理標準的有效銜接和明確的權責劃分。(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