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理性看待“CT檢查增加患癌風險”

發布時間:2024-03-14 15:44: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時本

  近日,“每多做一次CT,患癌風險增加43%”衝(chong) 上熱搜,成為(wei) 大眾(zhong) 關(guan) 注的話題之一。做CT是否會(hui) 給人體(ti) 帶來患癌風險?這句話又來自於(yu) 何處?3月12日,上海市肺科醫院放射科主任史景雲(yun) 在接受媒體(ti) 采訪時表示,這一說法來源於(yu) 發表在《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上的一項針對兒(er) 童和青少年的研究。史景雲(yun) 認為(wei) ,這並不能說明做CT就會(hui) 患癌,因為(wei) 隻要接受的總輻射量在安全範圍內(nei) ,即可視為(wei) 安全,基本不會(hui) 對人體(ti) 造成額外傷(shang) 害。(3月13日澎湃新聞)

  假如僅(jin) 從(cong) 字麵上理解,讀者就可能掉入數字陷阱當中,以為(wei) 既然多做一次CT檢查就增加43%患癌風險,那麽(me) 多做幾次CT檢查,患癌風險豈不就要接近於(yu) 100%。在對癌症存有恐懼心理的情況下,這一說法就會(hui) 得到更多人的關(guan) 注,一些人甚至會(hui) 將其信以為(wei) 真。事實上,真相遠非如此。

  患癌風險和患癌率是兩(liang) 個(ge) 不同的概念,倘若混淆兩(liang) 者,就極易被這句話所誤導。患癌率增加43%是可怕的,但患癌風險增加43%,就不值得過於(yu) 擔心。患癌是諸多綜合因素共同導致的結果,單次行為(wei) 的風險通常處於(yu) 很低的水平,或許最多隻能用萬(wan) 分比來論。假設單次行為(wei) 的患癌風險為(wei) 十萬(wan) 分之一,那麽(me) ,即使風險增加十倍,仍有萬(wan) 分之一。可以看出,做一次CT增加43%的患癌風險,這雖然聽起來可怕,但對個(ge) 人的身體(ti) 影響很有限。

  輻射對人體(ti) 有害,但也需要根據劑量科學分析。根據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hui) (ICRP)報告稱,輻射劑量低於(yu) 100mSv時沒有觀察到腫瘤發生率升高的現象,這意味著100mSv是一個(ge) 界限,日常醫學放射檢查達不到該閾值,致癌率的可能性很小。也就是說,對於(yu) 做CT檢查,不能拋開輻射劑量談患癌風險,假如總輻射量和單次輻射量均在安全範圍內(nei) ,做CT檢查就是安全的。更何況,生活處處有輻射,比如手機和電腦屏幕可產(chan) 生電磁輻射、乘飛機在高空則可受到宇宙輻射等,而一年一次或兩(liang) 次X線和CT檢查產(chan) 生的少量輻射,對人體(ti) 健康幾乎不會(hui) 產(chan) 生影響。

  從(cong) 另一個(ge) 角度看,任何患癌風險都值得重視,也都應該盡量避免。當前過度檢查在一些醫院還比較普遍,不僅(jin) 醫院存在超適應症做CT檢查等現象,而且不乏有體(ti) 檢機構將CT檢查納入常規體(ti) 檢,作為(wei) 普適性檢查項目來推廣。從(cong) 專(zhuan) 業(ye) 的角度來看,隻有嚴(yan) 格按照適應症做CT檢查,並盡量控製檢查次數,才是正確的做法。

  推動檢驗檢查結果互認,是近年來醫改的一項重點工作。CT檢查收費較貴且具有一定的輻射,因此更要減少重複檢查的次數,甚至應該作為(wei) 醫院之間結果互認的優(you) 先項目。在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話題“醫院檢查互認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了”登上微博熱搜榜,說明民眾(zhong) 對這項醫改充滿了期待。假如CT檢查結果互認能夠得到更好落實,不僅(jin) 可以明顯緩解由於(yu) 過度檢查導致焦慮情緒,而且看病也將變得更加便宜和便捷。

  CT檢查在診斷疾病等方麵的巨大作用不容低估,民眾(zhong) 切莫受到這一話題的影響,進而連必須做的CT檢查也不敢做。目前醫療設備的精密度越來越高,輻射等危害也越來越小,應該理性看待CT檢查的作用與(yu) 風險,做該做的檢查,同時避免過度檢查。不妨以此為(wei) 契機,讓包括CT檢查在內(nei) 的大型檢查更趨科學合理,也讓檢驗檢查結果互認能夠加速推進。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