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新能源車“續航虛標”莫成行業潛規則

發布時間:2024-03-14 15:49:00來源: 新京報

  ■ 社論

  要想消除消費者對新能源車“續航虛標”的質疑,不能僅(jin) 靠消費者和車企之間“各說各話”。

  時下,新能源車的發展是輿論場內(nei) 的熱點話題之一。但據新京報貝殼財經3月13日報道,有消費者反映稱,小鵬、歐拉好貓等新能源車被消費者質疑“續航虛標”。有車主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我自己測算了一下,實際續航裏程得打個(ge) 5.5折左右”,類似現象在冬天尤其普遍。

  除了一些造車新勢力之外,諸如東(dong) 風本田這類的合資品牌同樣麵臨(lin) 著“續航虛標”的投訴。對此,不少車企將其歸咎為(wei) 駕駛員的駕駛習(xi) 慣、外部天氣、汽車能耗、測試標準差異等因素。

  一直以來,新能源車的續航問題是製約其發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北方地區,受冬季低溫天氣等因素的影響,新能源車的續航本就會(hui) 打一些折扣。然而,即便是一些消費者對此早有心理準備,但續航打折幅度接近腰斬,還是持續衝(chong) 擊著消費者的信心。

  針對消費者的質疑,還需涉事車企予以更多回應。需要明晰的是,為(wei) 了提升產(chan) 品的競爭(zheng) 力,新能源車企以“續航數據”為(wei) 賣點進行宣傳(chuan) 本無可厚非,這確實也是衡量新能源車性能的核心指標之一,但這一切都應該建立在真實性的基礎上。

  即便如相關(guan) 人士所說,車企對外宣傳(chuan) 的續航數據是在“某種理想狀況下測試出的”,理想狀況也不能脫離現實背景,車主在實際行駛的過程中也不該有太大的差距。如果消費者的說法屬實,“實際續航裏程得打個(ge) 5.5折左右”,顯然不合常理。而在這樣的數據麵前,所謂的車主駕駛習(xi) 慣、天氣原因、開空調、測試標準差異等理由,很難站得住腳。

  相關(guan) 車企要清楚的是,自身在宣傳(chuan) 的過程中如果存在“續航虛標”的情況,無疑會(hui) 影響消費者的購車決(jue) 策和用車體(ti) 驗。長此以往,損失的其實是新能源車的品牌價(jia) 值。這並不利於(yu) 企業(ye) 長遠發展。

  在此背景下,麵對質疑,相關(guan) 車企有必要拿出誠意,提供更詳盡、真實的續航信息,說明是否存在“續航虛標”等現象,避免誤導消費者。而對於(yu) 已產(chan) 生的消費糾紛,涉事車企也有必要依照相關(guan) 規定,做好售後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當消費者想要訴諸第三方檢測機構時,卻被告知沒有相應的標準,無法進行新能源汽車續航裏程檢測。對於(yu) 一個(ge) 行業(ye) 而言,第三方檢測缺位,難以形成有效監督,這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這樣的現象值得有關(guan) 方麵予以高度關(guan) 注。

  而要想消除消費者對新能源車“續航虛標”的質疑,不能僅(jin) 靠消費者和車企之間“各說各話”。監管層麵不妨建立更為(wei) 科學嚴(yan) 謹、貼近實際的測試規程和測試體(ti) 係,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續航裏程虛標的查處力度,以保障消費者權益。

  與(yu) 此同時,還應該加大對虛假宣傳(chuan) 的約束力度。比如,通過製定強製性的行業(ye) 規範,要求新能源車企使用更為(wei) 通俗的語言標注清楚現實駕駛環境下的續航數據等。

  一個(ge) 基本的共識是,新能源車行業(ye) 應該堅守誠信經營的基本原則,主動與(yu) “續航虛標”割席。當前,中國的新能源車用戶市場相當龐大,政策層麵也在持續助推相關(guan) 基礎設施的建設。在此背景下,新能源車這個(ge) 行業(ye) 要想獲得更為(wei) 長遠的發展,顯然不能隻注重“花式”營銷宣傳(chuan) 。唯有腳踏實地,積極做好核心技術的攻關(guan) ,方能確保新能源車行穩致遠。(來源:新京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