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崆峒多重“補水”康養“塑形”:出門見綠 遊園遍布
中新網蘭(lan) 州3月14日電 (魏建軍(jun) 劉瀟 史靜靜)“300米見綠、500米見園,按照‘一軸、一帶、多點’規劃布局,推進城市綠色建設步伐。”甘肅平涼市崆峒區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局副局長曹龍君談起“崆峒綠”不由地說,2024年還將續建一處“口袋公園”,讓民眾(zhong) 出門再多點綠。
崆峒區地處六盤山東(dong) 麓,以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崆峒山而得名。近年來,該區文旅康養(yang) 產(chan) 業(ye) 漸旺,“崆峒綠”吸引了周邊遊客的青睞,亦有不少運動養(yang) 生的遊人前來打卡尋求“醉氧”。
底層“補水”,該區緊扣“源頭減排、過程控製、係統治理”建設思路,實施鴨兒(er) 溝、水橋溝、甘溝生態綜合治理工程、黃河流域涇河幹流綜合治理二期、後峽水庫改擴建項目,全麵修複水生態、涵養(yang) 水資源,確保順利通過國家驗收。
多重“補水”,崆峒區則依托涇河大道海綿化改造及南側(ce) 生態廊道雨洪調蓄係統建設工程,在對相關(guan) 路段“診療”的同時,綠帶消納周邊區域徑流雨水,並提升景觀品質,在保留現狀喬(qiao) 木的前提下,補植補栽花灌木,增加遊園道路。
“補水的同時,還要保濕!”曹龍君說,當地采取灰綠結合、藍綠融合的模式,建設雨水花園、植草溝、透水鋪裝、生態調蓄塘以及調蓄池等設施,其中7個(ge) 雨水調蓄池,總容積約0.66萬(wan) 立方米,生態調蓄塘總容積約0.64萬(wan) 立方米,為(wei) 蓄滯周邊區域雨水提供空間,補齊沿線地塊指標缺口。
曹龍君介紹說,崆峒中心城區現有大型公園廣場9處,新建改造(擬建)口袋公園19處。形成了“一軸、一帶、多點”的公園遊園布局。促進中心城區生產(chan) 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
平涼市新世紀建材有限責任公司,則是崆峒“補水”的幕後功臣之一,作為(wei) 平涼市海綿建材技術研發基地,該公司近年研發了節能環保的透水磚及雨水收集係統,使得“地下水得以回補,水環境得以改善,生態環境得以修複”。
該公司總經理王清說,雨水通過透水性地麵下滲、綠地滯滀等途徑補充地下水、城市、湖泊等。此外,大量雨水通過雨水收集裝置、棄流裝置、過濾裝置、傳(chuan) 輸通道以及儲(chu) 存裝置被回收,可用於(yu) 城市環衛、綠地灌溉、景觀用水、混凝土攪拌、衝(chong) 廁用水等。
“這裏曾經是有名的臭水溝,鮮有人來!”崆峒區委常委、宣傳(chuan) 部部長萬(wan) 紅豔說,改造後的“崆峒小園·甘霖園”,草木環繞著亭台廊架,休閑廣場、慢跑道成了民眾(zhong) 健身休閑的好去處,同時也讓“崆峒綠”的城市品質進一步“填滿”。(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