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健康丨中疾控專家:我國結核病疫情呈現“三多一重”特點
中新網北京3月24日電(記者 張尼)如果被問到“身邊是否有結核病患者”時,很多人的回答可能是“沒聽說過”。然而現實中,作為(wei) 世界上最古老的傳(chuan) 染病之一,直至今天,結核病仍然是困擾全球的頑疾。
“跟全球來比,我國結核病疫情負擔比較重,位居全球第3位,感染者數量也較多。”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結控中心主任趙雁林日前在北京透露,我國結核病疫情呈現“三多一重”特點。
“三多一重”的疫情現狀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2023年全球結核病報告》顯示,2022年,我國估算的結核病新發患者數為(wei) 74.8萬(wan) (2021年78.0萬(wan) ),估算結核病發病率為(wei) 52/10萬(wan) (2021年55/10萬(wan) )。在30個(ge) 結核病高負擔國家中我國估算結核病發病數排第3位,占全球發病數的7.1%。
“我國結核病疫情現狀可以總結為(wei) ‘負擔重、感染多、發病多、報告多’。”
近日,趙雁林在北京大學社會(hui) 化媒體(ti) 研究中心舉(ju) 辦的“技術升級,加速我國終結結核流行進程”主題沙龍上如是說。
他進一步解釋稱,我國因為(wei) 人口基數大,感染者也多,發病人數和報告病人數在我國甲乙類傳(chuan) 染病裏都位居第二位。
與(yu) 此同時,與(yu) 許多國家一樣,“因症就診”是當前我國結核病患者發現的主要方式。“目前結核病防治麵臨(lin) 的主要困難在於(yu) 早期發現,結核病具有一定的隱匿性,約20%的疑似病例沒有症狀。”
趙雁林說,從(cong) 結核病發病和傳(chuan) 播規律來看,亞(ya) 臨(lin) 床期結核病患者(體(ti) 內(nei) 有病變但臨(lin) 床沒有表現,用現在的醫學手段可以檢測到)和活動性結核患者是非常重要的兩(liang) 個(ge) 群體(ti) ,如果能夠關(guan) 口前移,盡早發現這兩(liang) 種結核病人並加以幹預阻斷傳(chuan) 染,便能夠減少其在社區中的傳(chuan) 播。
要阻斷這兩(liang) 個(ge) 群體(ti) 的傳(chuan) 播,對高危人群的篩查和早期幹預就顯得尤為(wei) 重要,這也是從(cong) 技術層麵升級防治策略的核心措施。
避免“因結核返貧” 地方做法值得借鑒
記者在會(hui) 上了解到,一個(ge) 普通結核病不耐藥患者的全流程治療費用差不多需要1.5萬(wan) 元,而耐藥患者的費用可能達到20萬(wan) 元,疾病負擔沉重。為(wei) 阻斷疫情傳(chuan) 播、防止“因結核返貧”,地方疾控部門也在探索自己的路徑。
例如,在雲(yun) 南,80%的結核病貧困患者集中在僅(jin) 占全省人口40%的57個(ge)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幫扶縣裏,在雲(yun) 南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結核病防治所所長許琳看來,瞄準重點人群是最經濟有效的結核病篩查方法。
雲(yun) 南將結核篩查納入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重點人群的基本公共服務之中,2023年,又將65歲及以上老年人胸片檢查納入年度體(ti) 檢內(nei) 容,同時明確激勵措施,給予將可疑結核病患者推薦到定點醫療醫院的基層醫療機構以補助。
在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下,雲(yun) 南重點人群結核病篩查率達到80%,規範管理率和成功治療率均達到90%。
江蘇省疾控中心慢性傳(chuan) 染病預防控製所所長竺麗(li) 梅介紹,早在2021年,江蘇省就建立了省衛生健康雲(yun) 影像平台。江蘇省於(yu) 去年年底將AI人工智能閱片係統裝在該雲(yun) 影像平台上,未來有望在全省範圍內(nei) 通過人工智能輔助閱片實現包括肺結核在內(nei) 的肺部疾病的早期發現。
此外,江蘇省對所有耐藥病人免費提供含貝達喹啉在內(nei) 的所有A組和B組二線藥,耐藥成功治療率達到85.6%,位全國之首,也遠高於(yu) 全球平均水平63%。
在浙江,無結核社區是加強主動篩查和預防性治療的主要工作抓手。浙江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結核病防製所所長陳彬表示,浙江省提出建設“無結核社區”省域全覆蓋,從(cong) 政府層麵自上而下推動無結核社區在浙江落地。得益於(yu) 政策和機製保障、多渠道的籌資方式,浙江省在無結核社區建設過程中取得了非常良性的聯動。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曾說,“今天,我們(men) 擁有了他們(men) 夢寐以求的知識和工具。我們(men) 有政治承諾,我們(men) 有人類曆史上前所未有的機會(hui) : 有機會(hui) 書(shu) 寫(xie) 結核病故事的最後一章。”
如今,抓住這個(ge) 機會(hui) 勢在必行。(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